
「国民神车」,如何满足国民「轻出行」需求。
2016 年,国内造车新势力刚刚冒头,后来被誉为车圈产品经理的李想,其创建的车和家团队第一款车型就剑走偏锋,一款适合在城区内行驶的小型纯电车 SEV。
6 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问李想,还会不会选择这个车型作为品牌开山,估计他心中会百味杂陈。因为用较低价格的小型车,让群众更好上手电动车,是个逻辑上非常说的通的战略。只是,商业战略既讲究方向,同样要看时间点。方向对了,时间点不对,也是白搭。
当然,人们后来没想到,SEV 这个梦想,被「为人民造车」的上汽五菱实现了。五菱宏光 MINI EV 以 5 万元左右的价格,超过百万台的销量,成为当仁不让的「国民神车」。
三流公司做产品,二流公司做平台,一流公司做标准。当新能源车在国内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 30% 的时候,风靡了近五年的 MINI EV,接下来要怎么向前推进,就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上汽在不久前给出了官方答案,「神车」不仅要继续造,而且要更安全、更智能、配置更高、覆盖更多用户群体。团队也将「GSEV」进化成「全球轻出行生态智能架构」,让纯电「代步车」这个产品,成为新能源车最基础的车型之一。
刚需「轻出行」
直到现在,偶尔看到关于交通和出行的公众号,还会时不时以「老年代步车玩的到底有多野」为标题,博得 10 万加的阅读量。
而一旦话题聊到「代步」,那些从山东小城产出的「接娃自用」老年代步车在马路上逆行的画面就会进入人们的脑海。这也是为什么,上汽五菱团队认为,与其说「代步」,「轻出行」可能更符合五菱宏光 MINI EV 车型的需求。
之所以定义为轻出行,是因为五菱宏光经过调研发现,中国 80% 用户日均行驶里程不超过 30 公里,时速不超过 30 公里/小时,以及中国 70% 以上的路况为四级公路,设计时速不高于 40 公里/小时。
在这样的需求面前,不得不说续航 600 公里、4 米 7 的车长和百秒加速,基本没什么用武之地,难怪老年代步车会成为刚需。
五菱新能源认为一个资源利用率最优的产品,需要在道路资源的占用上非常经济、停车面积非常小、能源特别低,同时可以覆盖用户绝大多数出行场景。而代步车的灵巧车身、操控灵活和小电池方便充可以完美解决新能源普及难题。
笔者认为,如果五菱宏光 MINI EV 能将老年代步车横扫出局,绝对是一件大好事。当然,MINI EV 的竞品显然不可能仅仅是「老头乐」。
MINI EV 面对最多的质疑之一,估计就是「这玩意到底禁不禁撞」。毕竟,信奉一寸长一寸强的消费者,还是觉得看起来正规的三厢车更安全一些——哪怕追尾,还有一个厢能「缩」进去保命。
五菱新能源团队当然早就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其发布的「九大标准」中,就将安全列在了第一位。
在核心安全标准上,五菱新能源从电池、充电生态、整车、云端到全生命周期打造五重芯电保护圈,并且还针对车身进行 14 种工况碰撞测试。其中,在新能源汽车最薄弱的侧面,五菱新能源以 10cm 为间隔进行连续验证,整车经过两次碰撞测试,高于国际标准要求侧面柱碰撞 1 次的次数。
如何「为人民造车」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认为,用户不知道自己的需求,直到你把合适的产品推到他眼前,他才能意识到。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需要的不是一辆便宜的车,他们需要的是一辆好车,只是恰巧他还便宜罢了。
小巧、低价是 MINI EV 曾经的主打标签。5 年前这个策略是绝对管用的,但是 5 年后的现在,电动车已经不再是一个尝鲜的东西,而正在逐步成为替代燃油车的主力车型。
在这样一个电车已经成为主流竞争的市场,MINI EV 同样在进化,以新推出的 Air ev 为例,在安全、续航、智能和系统方面,都有所升级,并且价格依然非常「亲民」。同时,针对不同的用户和场景,团队更在细节处进行了设计和打磨。
五菱新能源团队根据用户需求出发,在日常的城市拥堵、颠簸、减速带等路况下,对轮胎进行独特设计,在验证标准也做了升级,从而提升代步车在城市行驶的感受。
比如,常规的碰撞在一般场景可能都会有一个概率,比如前碰或后碰达到 30%,在针对代步场景上,这个概率就不一定是这个,可能变成 50%。安全设计得结合用户真实代步场景出发去考量。
在基础硬件的设计之外,有一点非常明显的是,五菱宏光 MINI EV 系列越来越会「玩」,例如,不久前推出的「敞篷」车型,就非常受年轻人欢迎。
但其实,五菱新能源着眼的是更大的市场,也就是整个「轻出行」领域,这意味不仅是年轻人,而是所有适合该场景的用户。而更丰富的车型,代表能够满足更多家庭对于轻出行的不同需求。
五菱新能源团队在接受采访时说:「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 MINIEV 族谱,有入门级经典款的宏光 MINI,也有升级版马卡龙,再到上面我们也有更加个性、续航更高的 Game Boy。我们刚刚推出 Ari ev,是主打轻出行理念,它瞄准是对品质、智能、快充等有需求的用户。我们有不同的产品去满足用户升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