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一个有社会价值的事情, 经过持续地思考和行动做成第一, 并产生商业价值。之前, 老 K 是这么做的;现在「硬科技 + Food」就是老 K 新的选择与坚守。
把一个有社会价值的事情, 经过持续地思考和行动做成第一, 并产生商业价值。之前, 老 K 是这么做的;现在「硬科技 + Food」就是老 K 新的选择与坚守。
最近一年, 一级市场交投清淡, 但一家名为橡鹭科技的公司却在半年内获得源码资本、腾讯、IDG 资本两次分别数亿元融资, 格外引人关注。这个故事的主角正是我们这次的采访对象——老 K。
老 K, 本名郭庆, 在此之前身上的标签是美团最高决策层 S-team 成员、销售委员会执行主席, 是美团近年来内部晋升最快的核心高管。
在他的带领下, 美团酒旅业务不仅完成了从 0 到 1 的搭建, 更是在 2021 年一度取得了全球第一的战绩, 创下了该业务的历史峰值, 也被外界称为美团管理方法论的缔造者之一。
如果把酒旅市场比喻成一座山峰,2021 年的老 K 已到达高山的顶峰。登顶之时, 就是开启下一座高山的征战之时。这句话用在老 K 身上尤为合适。
2021 年年底, 他带着这家定位于「硬科技 + Food」赛道的公司, 以全新的身份再次走入大家的视野。
如今距离橡鹭成立已有一年之久, 比起大多数 Pre-A 轮公司, 这家公司显然进展更快, 旗下智能炒菜机器人不仅成功找到 PMF*模型, 还在餐厅、酒店、食堂等场景成功落地。
这一年经历了行业切换、身份转变的老 K, 如何思考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如何根据市场需求, 定义、研发产品? 又如何去落地自己的产品? 我们对老 K 有太多的好奇, 带着这些好奇, 在老 K 位于北京奥运村的办公室, 我们进行了一次深谈。
一
锚定「硬科技 + Food」的底层逻辑
首次创业的老 K 为什么要选择「硬科技 + Food」?
• 老 K 的「科技 -需求」模型
在美团的 7 年, 加速了老 K 世界观的形成。老 K 表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总结过去移动互联网取得高速发展, 恰是将新技术和生活服务的需求做了完美融合。
如今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已被验证, 未来包括新能源、生物科技、机器人、VR/AR, 远太空等, 这些新科技将引领接下来 10 年、20 年的浪潮。我们只要为人们的基础需求匹配上相应的科学技术, 并找到可落地的应用场景, 那么就一定会创造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
从人类经历的历次科技革命, 老 K 抽象出自己的「科技 - 需求」模型, 并基于此选定了「硬科技 + Food」赛道。
• 用硬科技解决「用工荒」问题
「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硬科技对第三产业升级的意义在于能够解决劳动强度大、重复度高的岗位需求。」
餐饮业的厨师恰是这样一个职业。它高度重复劳动, 一个菜要重复炒制百遍;工作空间相对狭小, 培养周期长, 价值感较低, 这让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厨师行业。根据中国餐饮协会的数据, 未来 5 年, 中国厨师需求总量缺口将高达 400 多万。
当下,「用工荒」已成为掣肘餐饮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 发现「Ready to Cook」的机遇
「用工荒」问题越发严峻, 而「吃」又是个持续增长的大市场。2021 年, 仅中餐的规模就达到了 4 万亿。
老 K 把「吃」的饮食结构分为三层:「Ready to Eat」(即食),「Ready to Heat」(加热即食) 和「Ready to Cook」(烹饪即食)。
这其中,Ready to Cook 是最难实现的。如何能够更快、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新鲜、现炒有锅气」的需求, 成了一个行业难点。
随着使用预制菜的餐厅越来越多, 消费者无比怀念街边那些新鲜、现炒的锅气。而餐饮商家却面临着原材料、人工和房租成本高的三座大山, 特别是一些中小餐厅, 别说是扩张连锁了, 连「活下去」都显得尤为艰难。在人工和房租难以降本的情况下, 餐饮商家只能向新鲜现炒低头。
餐饮商家亟需一个能降低成本, 并帮助企业实现规模化复制的解决方案。
二
新物种「美膳狮」的 PLG 模型
橡鹭科技智能炒菜机器人「美膳狮」正是基于这种供需天平失衡而生。
美膳狮把中餐中所有的步骤, 化为秒、克、度、转/秒等物理组合, 并将菜谱程序导入机器人大脑, 完美复制大厨烹饪流程与工艺, 做到餐餐、道道菜都是按照最高标准的厨艺进行炒制, 保证口感始终如一。并以此帮助餐饮品牌降低成本, 快速规模化复制。
但想要打造一款具有竞争力的 To B 产品绝非易事。
美膳狮炒菜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有几百个之多, 远超过一般智能电器的几十个零部件数量。核心部件的大量增加对应的是研发周期加长, 产品组合难度加大, 并且每个细节都决定了客户会不会对这个新物种「用脚投票」。
今年有一个流行的说法, 称为「PLG」, 即产品驱动增长。很显然, 老 K 也想在美膳狮上做到这一点。老 K 要求, 美膳狮必须具备市面上大部分炒菜机器人所没有的但又是客户急需的产品特性。老 K 强调, 美膳狮要做难而正确的事。
• 硬件:找到机器自动化最佳方案
以锅体研发为例。老 K 介绍, 家庭常规用的不粘锅是特氟龙涂层, 这种涂层的特点是用 1-2 年后得进行更换, 这能够满足家庭场景使用, 但这对商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餐饮商家每天要炒制几百份菜品, 频繁更换锅体并不能接受。
橡鹭科技的产品研发团队在市场上找到几十种材料进行测试, 经历了数月时间, 最终研发了一种能够实现「不粘锅、升温快、长期使用无需换锅体」的三个功能合一的特殊材质, 达到为用户节省成本的预期。
经常炒菜的人都知道, 一道菜出锅, 涉及大火、小火, 整个过程加热曲线并不一致, 这一点「人」炒制好操作, 可以通过眼睛和尝菜来判断。但对于机器来说, 却要费一番功夫。「各地电压不一样, 机器的加热功率不同, 就容易造成菜生了或者焦了。」老 K 称, 在无数次测试后, 美膳狮首创了一种行业解决方案, 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不同电压下皆能实现稳定、可靠的加热曲线, 保证了出品一致性。
为了实现「锅气足」, 美膳狮选用 8700 瓦大功率, 配合特殊材质锅体, 做到了 26 秒快速升温至 300 度, 为实现「真爆炒」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美膳狮」的高度自动化 (全自动投调料、全自动投菜品、全自动洗锅) 能够支持一个操作员轻轻松松操作三台机器,1 小时能出餐 60 份正餐大份菜,240 份快餐, 极大地加快了商家的出餐速度, 满足了商家高峰期的出餐需求。
• 软件:公有云+私有云满足商家双重菜谱需求
口味是中餐的核心。对口味的掌握程度反映了一家餐馆的水平高低, 若想做好炒菜这件事, 橡鹭科技必须拿下这一环。
橡鹭科技在北京、无锡、东莞皆设立了菜品研发中心, 为的就是把「大师菜」口感如一地复制到机器人上。
在这三个研发中心里, 橡鹭科技的菜品研发工程师们正在夜以继日地, 针对中国八大菜系的几千道菜谱进行一次次的优化和调整, 最后被摆到一个由 60 多名专业厨师组成的专业评审团面前进行评判。一道菜品的投票率只有超过 90%, 才可被认定为能向市场开放的菜谱。目前通过严格测试的菜谱有 300 多道。
从研发到商家使用, 橡鹭科技制定了严格的菜谱制作流程, 同时还考虑到了商家对通用菜谱和秘籍菜谱的双重需求。
「一般情况下, 如果餐厅没有特殊需求, 我们就选择公有云部署的通用菜谱。但比如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对菜谱的知识产权有特殊要求的, 我们就会进行私有云定制, 如此一来, 这些大师的秘籍菜谱就能在私有云进行研发、保存、管理, 并且这些菜谱通过 6 道安全门进行加密, 能确保商家菜谱知识产权不外泄。」
为了真正达到流程闭环, 橡鹭科技还开了专门的餐饮实体店, 把美膳狮炒制的菜投放给 C 端食客品鉴, 收集人们的反馈, 进一步优化菜谱。不料, 这本是为测试菜品之举, 却获得意外的收获, 因为口味稳定好吃, 橡鹭科技在北京奥运村附近开设的一家餐饮门店, 已成为美团外卖平台「北京小碗菜回头率排行榜」第一名。
三
打通餐饮业数字化完整链路
如果说满足消费者「新鲜、现炒有锅气」的需求是实现产品的用户价值;那么推动餐饮产业数字化升级, 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则是美膳狮想要实现的产业价值。
老 K 认为, 餐饮企业的链条大致有以下几环:前端是营销服务商, 比如美团、饿了么、抖音等;中间是生产环节, 目前大多数由厨师来完成;后端是采购, 这里有一些供应链企业, 如快驴、美菜等;在左侧是经营环节, 则有 SaaS 系统, 比如美团餐饮收银、客如云等服务商。
问题是目前以上链路的几个环节并没有被打通, 甚至有的环节是断裂的, 因此影响了餐饮商家的效率。比如以往用户在线下点单后, 是由收银员打票传递至厨师处, 然后厨师进行炒制, 如果出现高峰时期的爆单, 人的传递和炒制必然会影响出餐效率。
使用智能炒菜机器人的好处是, 在客户下单的那一瞬间, 机器就收到了炒制指令并开始自动炒制, 节省了人的时间和精力, 提高了效率。
再比如采购环节, 以往采购原材料的多少, 是根据大厨的经验来判断, 容易产生原材料采购不足或过多。碰上不诚信的情况, 也容易滋生猫腻, 但有了智能炒菜机器人后, 每日炒制的份数都会有清晰的纪录, 根据这个数据商家就能做到科学采购, 精准采购, 极大地避免了浪费。
「美膳狮的角色是要做到上下兼容, 构建的完整的, 端到端的后厨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 在软件上实现智能化, 在硬件上实现自动化, 从而去帮助商家全面降本增效, 实现更科学地运营。」老 K 说。
四
「非团餐类智能炒菜机器人单月出货量第一」
老 K 经常对团队强调,「如果一个产品不能产生清晰的客户价值, 不能基于客户价值构建核心能力, 那么这家公司也没有必要存在。」
「美膳狮本质还是看能不能真正帮助到客户, 比如有这个产品后, 商家对员工的招聘要求、培训难度是否会变低, 员工流失率是否下降, 管理能不能更加轻松、有条理等, 最终是否能够有效帮助商家更好地活下去。」这是目前老 K 最为关心的一件事。
客户的反馈让老 K 和团队收获了极大的信心。过去几个月间, 美膳狮实现了非团餐类智能炒菜机器人单月出货量第一, 得到了众多知名餐饮品牌和酒店企业的积极反馈, 也成功落地了一些头部企业员工餐厅场景。
▼
结语
「谋而后定, 行则坚毅」是老 K 在办公室挂的一副字画。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 老 K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思辨、科技求真、坚毅、不疾不徐。
这些特质对经历过中国互联网最繁华时期的人而言, 是一种意外和惊喜, 但放在老 K 身上似乎也是一种必然, 老 K 能够从大厂高管快速成长为企业 CEO, 这必然要求他拥有科技求真的深度思考能力及脚踏实地的实现能力。
老 K 还告诉我, 一个企业的发展, 长期看方向盘, 短期看油门和刹车。创业, 需要寻求企业生存的空间, 但绝对不能丧失危机感。比如他要求公司账上保留 3 年以上的活水资金, 再比如为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橡鹭科技将会逐步推出更多细分的智能炒菜机器人产品线。
采访结束后, 回想起这样一件事。2022 年 8 月, 中国有 6.4 万人点赞了这样一条微博:
「昨晚看到一个财经博主说, 五年后那种夫妻小饭馆和街边小炒将会慢慢消亡, 我们以后吃的将全面被料理包和工业化流水线的预制菜占领, 一二线城市出去吃饭都是火锅烤肉日料韩料汉堡披萨这些了。
如果要吃厨师用大锅和新鲜食材炒出来的菜和中餐, 只能去酒店饭店吃。
其实我现在就已经感觉到了, 点开外卖都是千篇一律的连锁店, 以前总觉得是自己嘴巴叼了, 其实是现在的食物越来越索然无味了, 也不能说难吃, 就是中规中矩的味道, 没有锅气了。
————@ 机车男孩洸仔_还没骑上版
「用科技助力现炒餐饮品牌规模化复制成功, 用科技帮大家吃上新鲜、现炒有锅气的健康食物。」——这正是老 K 和橡鹭正在深耕的土壤。
把一个有社会价值的事情, 经过持续地思考和行动做成第一, 并产生商业价值。之前, 老 K 是这么做的;现在「硬科技 + Food」就是老 K 新的选择与坚守。
注释:* PMF 指产品/市场契合度是指存在于一个良好的市场内, 产品能够满足市场本身。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