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领域变天?AI 作画开启商业化之路

摘要

严格算来,AI 作画工具的大规模兴起其实只有一个多月时间,期间关于版权、艺术性的争论从未停止。

严格算来,AI 作画工具的大规模兴起其实只有一个多月时间,期间关于版权、艺术性的争论从未停止。就在相关领域从业者还在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的时候,眼疾手快的用户已经开始向「钱」看齐,开启了自己的 AI 作画创收之路。

说来也奇怪,国内各大 AI 作画平台都没有完成商业化初步的情况下,不少善于利用 AI 作画工具的用户反而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目前关于 AI 绘画最常见的创收模式就是「壁纸图库」——通过在各大社交平台进行账号注册,发布 AI 创作的壁纸,吸引粉丝集聚,继而进行变现转化。

也有打算得更长远的创业者,利用 AI 作画为营销抓手,赋能自己本身业务,或把粉丝转化到私域留存,谋求更大的发展前景,当然殊途同归,所有举措的核心就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利益。

从各种商业模式的市场反馈来看,AI 作画作为新兴事物,受到各级互联网用户的喜爱,市场潜力巨大。

某平台关于「AI 作画关键词描述」、「AI 精美壁纸」的图文信息不胜枚举,评论者众多:

电商平台 AI 作画关键词售卖信息,AI 作画教学等商业模式花样繁多,都是中小企业主运营模式,获利颇丰:

各大短视频平台、中长视频平台,关于 AI 作画的商业模式则更「高端」,成熟的创业者已经能够利用多平台、技术联动,将 AI 作画生成的精美壁纸放入「图库」,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宣传营销,吸引用户下载,然后根据用户下载时候的广告观看行为获取收益。有博主统计过,平均一个壁纸下载能为运营者带来的收益在 0.2-0.5 元/次,操作不可谓不高端。

利用 AI 创收的业务模式已经如此发达,未来它真的会取代传统绘画设计从业者吗?这似乎是近来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小编觉得仍有讨论的必要。因为,AI 作画领域又出现了一些「新观点」。

首先,AI 作画的艺术性,已经开始出现审美疲劳。

AI 作画的实用性我们无可否认,创作效率上的提升完全是人类创作者无法比拟的。但在 AI 作画的「艺术性」上,人类画师从未低头。

对于 AI 作画,人们从开始的抵制、惊叹,开始出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人们开始对 AI 作画的主题缺乏产生审美疲劳,宏大的场景下,极致的物欲横流,乍一看挺唬人,但是禁不住仔细观摩,网友将这种现象概括为 AI 没有「心」。

此外,熟悉绘画领域的用户可以很明显地分辨出来,哪些画是 AI 完成的,哪些是人类创作者完成的。

(关键词:魔女宅急便的电影海报,Kiki 穿着黑色的裙子,戴着红色的蝴蝶结 由一帧秒创 A 作画生成)

其次,AI 作画在纯商业领域的应用,短期内似乎也行不通。

纯商业领域的 AI 作画应用,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计师行业。以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AI 作画的输出结果更多的是和「艺术领域」相关,「看起来」都和商业用图的设计领域相关性不大。

AI 作画工具的发展还无法支撑根据甲方需求,进行精准语义分析,产出高质量成熟作品,更别提根据甲方极致苛刻的修改需求进行灵活画面调整。

即使 AI 能够精准产出商业用图,AI 实际交付的完整版文件也只是商业应用中的一小部分,个性化的尺寸、元素修改才是设计师的主要工作。

(关键词:奶茶,产品拍摄,宏,超写实,日落,辛烷值渲染 由一帧秒创 A 作画生成)

所以 AI 作画在商业领域的宿命就是「工具」,一个辅助设计师进行产能提高的「工具」。而且,AI 作画版权领域的争议不解决,其在纯商业领域的任何应用都注定难以大规模开展。

最后,AI 作画平台本身,也是决定 AI 作画未来走向的核心素之一。

平台创造 AI 绘画工具的初心和目标是什么?是取代人类创作者直接进行图片生产的 B 端工具?还是赋能创作者甚至是全体互联网用户的 C 端应用?这都是影响 AI 作画未来走向的重要因素。

就拿最近大火的一帧秒创来说,无论是一帧秒创图文转视频,还是一帧秒创 AI 作画,平台对两款产品的定位,明显更倾向于赋能人类创作的工具,这意味着更大的用户体量,更快的创收路径,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稳定的业务模式。

而且,在各项机制都缺失的状态下,直接把 AI 作画定位成取代人类创作者的工具,对平台来说商业化难度太大,它们当然会选择一条更好走的路。

(关键词:1000 年前的京都城的夜晚,有许多盛开的樱花,花瓣漂浮在天空中 由一帧秒创 A 作画生成)

总体来说,横亘在 AI 作画发展过程中的版权、伦理、敏感内容等各种因素,都是 AI 作画前进路途中绕不开的大山,最好的状态就是,AI 在一次次矛盾激化冲突中,逐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当然,也是一条人类允许它发展的路。

来源:站长之家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