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年 9 月 2 日, 智能驾驶领域召集了一场「华山论剑」。
2022 年 9 月 2 日, 智能驾驶领域召集了一场「华山论剑」。由上海辰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辰韬资本」) 主办, 中信证券、投中网、盖世汽车协办的「2022 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与产业发展趋势主题研讨会暨项目联合路演」在苏州举行。
▲ 2022 年 9 月 2 日,「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与产业发展趋势主题研讨会暨项目联合路演活动」在苏州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特邀行业专家、投资机构、研究机构、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头部企业的 100 多位代表共聚一堂, 分享行业、技术、商业方面的最新进展, 共话智能驾驶商业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共研产业发展趋势。
▲ 上海辰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新正致辞
主办方特邀请 9 家智能驾驶行业的代表企业参加了项目路演。辰韬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林新正在会上透露,「原计划定向邀请 20 至 30 名投资机构的朋友, 但没想到感兴趣的投资圈朋友这么多, 实际上到场的投资机构共 70 家。」可见智能驾驶领域资本关注度堪称「逆势上扬」。
▲ 会议现场座无虚席
参加项目路演的企业, 其共同特征是专注于智能驾驶垂直应用领域,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 其中超过一半企业已有可观的营收, 有的甚至接近收支平衡。这预示着智能驾驶产业走过技术与方案比拼的上半场, 正式迈入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落地的运营时代, 这也是此次活动受到众多投资机构关注的原因之一。
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 智能驾驶垂直应用同样属万亿风口
近年来, 在以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网联化为代表的「新四化」浪潮的席卷下, 自动驾驶行业迎来风口期。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标准及行动方案, 从战略层面推动行业发展。随着智能驾驶在越来越多特定场景里的商业化落地, 也越来越受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该赛道也迎来第二轮投资热, 资本持续助力。
▲ 上海辰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郭晓斌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辰韬资本合伙人郭晓斌在研讨会上通过《新形势下关于智能驾驶赛道的投资复盘与前瞻》的主题分享透露, 辰韬资本坚持独立判断, 以终为始, 一开始就对各不同场景进行了深度的研究, 并选定容易率先实现商业落地的场景进行投资布局或参与企业孵化, 在港口、矿山、末端配送等领域的投资及投后服务都取得了不俗的口碑。
郭晓斌透露, 辰韬资本选择的时间点不算智能驾驶投资的第一波机会, 而是第二波机会。2015 年前后, 智能驾驶赛道萌芽兴起, 当时引起一股投资热潮。辰韬资本这个阶段轻度参与, 更多是观察思考, 寻找更适合的切入角度。
直到 2018 年到 2019 年, 特别是 2019 年, 无论是技术落地还是商业转化层面, 智能驾驶行业都取得不小的突破。辰韬资本在第二波正式进入,「选择这个时间点, 我们认为是非常好的机会。」
据了解, 辰韬资本已收罗智能驾驶 8 大应用场景中半数以上的行业, 每个垂直行业均有投资标杆创业项目, 这是抢先布局产业链的第一步。未来, 辰韬将着眼延伸智能驾驶产业链, 构建头部资本培育下的产业生态群。
郭晓斌分析称, 智能驾驶垂直领域的机会窗口巨大。「去年一年快递和即时配送等订单数上千亿, 如果实现 50% 的无人化, 也有小几千亿的市场。其他各个垂直领域也都在千亿规模以上, 加起来, 也是万亿市场。」
盖世汽车创始人周晓莺认为, 智能驾驶领域市场空间广阔, 但真正落地仍有难度, 在国家政策加持下, 初创公司仍需将产业资源与资本高质量对接, 由资本为企业提供权威、及时的资本市场服务, 二者相互扶持、相互赋能、共同进步。
▲《智能驾驶的商业化现状及展望》主题对话
除了围绕产业展开的深度主题演讲外, 在《智能驾驶的商业化现状及展望》主题对话环节,6 位来自智能驾驶一线的企业家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了智能驾驶落地现状, 以及对智能驾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对各自所在的智能驾驶场景相比其他领域, 在实际的商业化落地中的优势及难点进行了阐述。出席嘉宾普遍认为, 目前智能驾驶商业化已经处在黎明看得见曙光的阶段, 但还存在一些障碍和困难须要克服, 如在商业上, 车的成本、运营的成本如何比人更低。此外, 也非常需要标准和法规的支持。
▲《智能驾驶投融资策略与上市规划讨论》主题对话
在从资本观察角度出发的《智能驾驶投融资策略与上市规划讨论》的主题对话环节, 来自全国知名投资机构的嘉宾共同探讨了资本如何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如针对一级市场选项目会更看重哪些要素;国内一级市场项目比国外竞争对手估值上的区别;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 对于估值的标准和接受程度, 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商业化落地之后, 企业在通往二级市场的路上应该如何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林新正表示, 现在国内创业公司估值比国外要高, 原因是在国内的资本市场, 每一波新兴产业在二级市场都会有一次比较明显的估值溢价兑现的机会, 这个估值溢价比国外要高比较多。因而, 国内投资新兴产业时可能估值会比较高, 初看着比较贵, 但是真正赛道选对以后, 投资收益仍十分可观, 这可能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有很深层次的关系。
深耕行业场景, 头部创业者营收超千万
2022 年, 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走过科学期、技术期, 正在向产品期过渡, 不同场景的应用也正加速落地。全无人化商业化运营也从单个城市、单个区域的试点, 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 矿山、港口等限定场景的商业化落地应用方兴未艾。
此次会议, 包括港口、矿山、干线、清扫、末端配送等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 就各自在商业、技术方面的进展进行了分享。
▲ 北京易控智驾科技有限公司 CEO 助理、资本市场负责人廖琎进行项目路演
以参加此次路演的企业易控智驾为例, 该公司创始人 Wason 因早期目睹矿业现场的生产情况, 率先进入矿业智能驾驶领域。2017 年锁定了矿区的无人驾赛道, 并于 2018 年 5 月成立易控智驾。通过迅速开发出适合矿业应用的智能驾驶产品, 率先实现矿区赛道唯一在车规级 MCU 的域控制器上实现 L4 级无人驾驶常态化运营。易控智驾凭着多年商业落地的经验, 迅速与国内多个矿区开展合作, 凭真实运营场景收入已达数千万。
▲ 上海易咖智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舒亮进行项目路演
参加此次路演企业有中, 另一个实现变现的典型案例是易咖智车, 该公司自 2018 年启动创业, 专注耕耘末端物流配送市场, 生产无人配送车。仅两年内就实现第一单营收, 其后营收保持每年三倍以上的增长速度, 目前年营收已突破 2000 万元。
其他参与路演的企业如斯年智驾, 已在国内多个港口商业落地;于万智驾专注无人驾驶智能环卫赛道, 已在多地的街道上现身;木蚁机器人致力于无人叉车及智慧物流解决方案, 已与多家仓库合作;踏歌智行也在国内多个矿区实现了营收变现。
参加项目路演的企业, 其共同特征是专注于智能驾驶垂直应用领域,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 其中超过一半企业已有可观的营收, 有的甚至接近收支平衡。易控智驾已实现真实场景无人驾驶运营运输收入数千万;于万智驾去年营收 6000 万元;年初成立的深圳卡睿智行, 预计今年也营收近千万;辰韬资本孵化的易咖智车, 估值增长了 50 多倍。
▲ 与会嘉宾对路演企业的情况展现了极大的兴趣
上海辰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贺雄松分析认为, 智能驾驶垂直行业已迈过试验探索期, 行业内各企业针对各场景都有相对成熟的技术方案。下半场, 各领域的发展重点将放在场景与技术的打磨上, 致力于找到更多变现机会。
「如果从 0 到 100 是一个创业的完整周期的话, 这一次路演的项目都属于 5 到 10, 目前形成了相对清晰的业务逻辑, 并且实现了具体的应用场景, 行业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上海盖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周晓莺说, 路演的企业具备较鲜明的特点, 而且资本方对这些实力公司很青睐, 愿意长期陪跑。
▲ 北京踏歌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SO 张彦接受媒体采访
本次路演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 国内头部的智能驾驶垂直应用企业已开始逐步进行商业落地, 产品正处在量产前夜。林新正表示,「假设有一天特定领域的无人驾驶效率接近有人的时候, 那将是一个多伟大的事情! 接近有人的时候就不是简单地讲和有人驾驶 PK 了, 实际它是碾压性的, 它是一个潮流。一个是传统产业形态消亡, 一个是新产业形态兴起。有人驾驶相关产业所有的市场都可以折现到无人驾驶。」
智能驾驶变革之势, 势不可挡。过去几年, 智能驾驶从概念转向落地, 商业化进程有序推进, 技术的进步离不开所有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从低速到高速, 从封闭到开放, 从载物到载人, 从商用到人用, 自动驾驶的发展大有未来, 前景让人充满期待。在技术和资本的双重助推下, 我国智能驾驶产业必将迎来更快速的发展, 中国也必将迈向智能驾驶强国之列。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