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高校毕业生首破千万」「史上最难就业季」等话题屡上热搜, 就业的热度始终不减。
今年以来,「高校毕业生首破千万」「史上最难就业季」等话题屡上热搜, 就业的热度始终不减。今天 (7 月 15 日) 是第八个世界青年技能日, 联想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李祥林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 以及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卢小平做客光明网《创新改变中国》栏目, 围绕新职业群体「紫领」、青年人才技能培养, 以及助力高质量就业等展开讨论。
面对就业市场中「就业难」与「招人难」的「双难」困境,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表示, 以联想集团紫领工程为代表培养出来的「紫领」人才, 正在成为回应新时代劳动力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的新职业群体。他们兼具「白领」与「蓝领」的优势, 拥有创新管理、实践操作与综合协调等多重能力, 属于复合型人才, 会成为当下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泄压阀」和推动稳就业的新出口。
联想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李祥林表示, 作为高科技制造企业, 联想集团积极承担稳就业的社会责任, 专注职业教育领域十余年, 持续深度参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针对近年来国家经济转型升级, 技能型人才需求强劲增长, 联想集团整合了供应链、教育、公益基金等多个内部部门, 于 2021 年 3 月启动紫领工程, 为社会培养并输送「紫领」人才。未来, 联想集团还将继续做好专业共建、校企合作, 在保持就业稳定、纾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方面发挥作用。
联想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李祥林
联想「双管齐下」培养「紫领」人才, 从供给端缓解就业压力
今年以来, 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国际形势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等因素影响, 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就业难」与「招工难」共同构成了就业市场的困境。数据显示, 今年一季度, 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下降 8%, 而求职申请人数同比上升 75%, 全国高校 1076 万毕业生正在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而就在毕业生感叹「就业难」的同时, 实体经济却出现「招工难」, 技能型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以制造业为例, 预计到 2025 年, 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近 3000 万人, 缺口率达 48%。
在这一背景下, 国家正探索一条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道路, 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然而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长期且持续的努力, 要集合政府、学校、企业各方力量。对于企业而言, 联想集团早在 2005 年就开始与一些职业院校探索专业共建, 已经积累了十余年的职业教育实践经验, 目前与 400 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培养了近 4 万名的学生。
近年来, 面对国家经济转型升级, 新经济、新业态、新职业涌现, 以及技能型人才需求强劲增长的形势, 联想集团整合了供应链、教育、公益基金等多个内部相关部门, 携手国内各高校、职业院校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于 2021 年 3 月正式启动紫领工程, 旨在培养多层次、复合型新 IT 高技能人才, 缓解就业市场中供给端的压力。
作为业内首个集企业内训、供应链上下游人才合作、校企合作之力于一身的人才培养项目, 紫领工程对人才的培养主要可以分为校企合作以及企业培养两大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 与其他企业相比, 联想的特点是注重师资的技术技能培养, 并推出「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 向几乎所有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的专业输出自己的讲师, 另外还安排驻场老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 为学生推荐就业机会。
在企业培养模式方面, 紫领工程依托的则是联想集团自身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来提供一线实践的机会。目前联想在全球拥有 30 多个生产基地,2000 余家零部件供应商,280 万家分销商和渠道商, 与 5000 家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供应链则是联想一直以来的优势, 已 8 次入选 Gartner 全球供应链 25 强, 今年位居第九, 成为中国、亚太地区唯一上榜的高科技制造企业。基于这些产业生态优势, 再结合各大生产基地内完善的系统化培训体系和针对工厂工人的学历提升计划等, 联想内部的员工也可以得到技能提升, 成为「紫领」人才。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介绍「紫领」人才
联想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 助力高质量就业
当前, 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人才职业技能培训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呼声越来越高。不过, 有关「职校生就业『抢手』, 但就业质量却不高」的观点也随之出现。
对此,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表示, 此前的确存在一些仅侧重训练学生学习一些技能的情况, 而缺少全面的职业素质以及对未来人生规划等方面的培养, 导致学生对于未来不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期待。但以联想集团紫领工程为代表培养出来的「紫领」, 兼具动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 是拥有个人品牌的优势群体, 更有可能实现社会阶层的穿透。目前他们正在成为国家经济增长与转型中的重要主体, 在服务业升级、城乡就业转移、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劳动者素质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将成未来主流职业群体。
作为与联想集团合作多年的「老朋友」,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卢小平也对「紫领」群体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表示, 在与联想集团开展合作的过程中, 双方优势互补, 是校企合作的样板。「像联想这样的头部企业, 拥有顶级的技术优势, 在人才职业素养上还有独到而成功的培养方案, 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由此培养出来「紫领」人才, 具备复合化的专业技能,「非常契合了数字技术、智能社会的到来。」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卢小平谈与联想集团的合作
这些声音无疑是对联想在是职业教育实践的再度认可。紫领工程成立以来, 已经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职业院校达成战略合作, 建立新 IT 产业学院, 在校企合作和深化产教融合的道路上持续探索。2021 年, 联想集团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 亦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国家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面向未来, 联想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李祥林表示, 联想对「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 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身体力行, 将与中高职院校持续共同开发教学和授课方案, 预估每年的受益人数达到 10,000 人。将来, 联想还会继续推进联合办学、独立学院办学等方面, 做好专业共建、校企合作, 深化产教融合, 为社会持续输送高质量高技能人才, 在保持就业稳定、纾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方面发挥企业力量。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