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月 24 日,爱分析发布了《中国家居工业软件市场研究报告》,首次对家居工业软件的市场规模进行测算。
5 月 24 日,爱分析发布了《中国家居工业软件市场研究报告》,首次对家居工业软件的市场规模进行测算。预计 2022 年家居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近 400 亿元,未来 10 年内将突破千亿规模,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1.35%。
家居工业软件指应用于家居行业的各类工业软件,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在国内,家居行业的工业软件,由于采用了跟家居制造商相捆绑的独特模式,一举打败了加拿大、法国的家具设计软件。这是在工业软件领域,中国少有能赢得的胜利。
那么,看似传统的家居制造业,为何能孕育出一批先进的工业软件厂商?
01 领先 C2M 模式,拉动家居工业软件强劲需求
中金研究根据纵向场景、横向行业来划分工业软件细分赛道。其中「通用型」工业软件厂商(如 CAD、ERP 等)通过横向跨行业布局打开增长空间,其行业属性弱而通用性较强;「垂直行业型」工业软件厂商则通过深耕行业来纵向拓展场景实现价值提升。
家居工业软件就是典型的垂类工业软件。其应用于上游的原材料、生产设备环节,中游的产品设计、生产环节,以及下游的产品销售和安装环节。
事实上,家居工业软件具有很高的赛道壁垒,并且家居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刚需,奠定了工业软件的长期增长条件。
一方面,家居行业特有的产品交付模式改变了传统制造的流程环节。定制柜、瓷砖、铝门窗、卫浴套件等大量需要进行现场安装的品类,通常以「半成品」形态运送到消费者家中,再由厂商安排工人上门安装,或由用户自己装配,完成最终交付。这就催生了新的制造模式,即厂外制造——它将工厂的一些程序进行后移,装配制造发生在销售完成之后。
另一方面,定制化潮流正在重构家居行业价值链。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调整产品尺寸、样式、色彩,实现家庭风格的协调搭配。由此,产品设计前置到销售环节,柔性生产取代批量生产。
例如,以前一个订单是 5000 件,按季度交付;现在,订单变成 50 个,每周交付一次,而每次只需要 100 件。家居 C2M 模式正尝试走向一种「大规模定制」的时代。这对家居企业的设计、生产能力及整体业务协调提出更高要求。
即使发达如汽车业,依然面临「潮改车」等定制化需求对产品研发和服务能力的挑战。从这个角度看,家居制造业算是走在前列。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产能灵活调度,促使家居工业软件迅速融入前端销售、后端生产等业务环节。
02 单点突破,家居软件厂商逐渐筑高竞争壁垒
虽然中国工业软件落后于国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垂类工业软件厂商找到了一种有效的突围战术——专精于特定工业场景,形成局部优势进而走出独立发展路径。
国内家居工业软件头部厂商三维家,扎根于家居产业重镇广州,其创始人蔡志森深耕家居家装 IT 研究与应用十多年,对行业有深刻的洞察,希望用软件技术提升家居产业整体效能。
在家居行业效果图还不普及的年代,三维家率先填补了让家居「所见即所得」的市场空白,于 2014 年推出基于云端的「3D 云设计系统」(CAD),无需像 AutoCAD、3Ds Max 一样安装客户端,操作简单,「10 分钟出效果图」。
相比传统的通用型设计软件,依托云计算,该云设计软件在实时渲染能力、AI 智能化设计、设计方案即时调取、VR 效果呈现等功能性上取得突破,极大提高家居设计出图效率。同时基于丰富的设计方案沉淀,以及对国内家居设计各用户群体需求的准确把握,三维家迅速在家居软件市场站稳脚跟,已被超 260 万设计师使用并认可,构筑起第一道竞争「壁垒」。
随着产业经验的积累愈深,三维家于 2015 年和 2018 年相继推出了「3D 云制造系统」和「数控系统」。
工业软件与下游用户之间是相生相长、相互成就的关系。位于家居产业链上游的木工机械设备,近年来快速崛起实现国产替代,其数控化率达到 70% 以上,远超国内整体机床业 45% 的数控化率。据爱分析报告,定制家具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将拉动对数控软件的需求。数控软件市场规模将由 2022 年的 36 亿提升至 2031 年的 99 亿元,CAGR 为 12%。
工业数控系统被称为数控机床的「大脑」,决定了机床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等因素。以往的数控机床需要采购进口数控系统软件,而国外软件供应商的价格高昂、配合力度有限,制约着国内机床行业的发展。
三维家与木工机械厂联合开发,推动家居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以钻孔类机床「数控六面钻」为例,在相同的应用环境下,三维家六面钻软件在效率提升、稳定性、加工精准性等多个维度优势显著,使设备的生产效率提升 20%~30%。这款产品完全自主研发,满足定制家具更灵活、高更效、柔性化智造需求,逐渐取代欧洲进口设备,打进了国内的欧派、联邦、威法、志邦等中高端家居企业的生产车间。
家居数控软件的重点攻坚和落地应用,直接推动了数控木工机械实现从全进口到自主研发的蜕变。这是国内家居工业软件厂商的又一坚实壁垒。
03 前后端一体化深挖价值,提升潜在成长空间
家居工业软件在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等领域「多点开花」。不过,软件厂商要真正提高家居产业的效率,就不得不直面横亘在不同软件之间的「格式墙」。
传统家居设计软件与制造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文件格式的多次转换,设计数据不能直接生成拆单数据、生产数据,由此影响着整个链条的生产效率和最终效果的还原。
三维家是少有的覆盖设计、拆单、生产和营销等全产业链的家居云工业软件服务商。不仅提供 SaaS 设计应用,更把产业上从 C 端到 B 端的每个环节连接起来,从渲染、订单、协同外部工厂或供应商,到工厂的智能制造设备,打通销产供全产业链,服务千家万户的定制家居需求。
数据证明,三维家的前后端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可行的,并已获得行业客户认可。截至目前已有超 4000 家家居定制企业使用三维家前后端一体化解决方案。今年将打造出百名优秀标杆企业,提高公司在行业中的影响力,链接更多行业中各环节的玩家。
三维家聚焦家居行业,沿着家居工业流程环节进行纵向应用场景的延伸,通过前后端一体化产品布局,显著提升客户黏性,以扩大潜在成长空间。
纵观三维家 9 年发展历程,它像计时器一样精准,踩对了定制家居爆发的每一个鼓点。
当定制化设计及效果图展示成为家居企业促成订单转化的重要方式,家居设计软件需求全面爆发。据爱分析测算,2031 年国内家居设计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 382 亿元。
此外,随着房地产市场增长回归理性,家居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期,家居企业降本增效需求日益凸显,拆单、数控软件需求也显著增长。预计未来 10 年内,拆单和数控软件市场规模达 266 亿。
在前后端一体化发展的布局后,三维家的潜在成长空间实现了巨大突破,不再局限于设计领域,面对的将是千亿级的庞大市场。当然,随着行业 know-how 和数据的不断积累,三维家也将具备开拓通用型软件市场的能力。
中金公司研究员认为,垂类工业软件厂商若通过应用场景、产品品类的延伸,也能够具备在细分行业实现持续性价值挖掘并成长为垂直领域龙头的可能性。
从以上多个维度看,三维家成为家居云工业软件领域的龙头只是时间的问题。
以国产 CAD 龙头企业中望软件为例,其 2021 年营收 6 亿元,而现在市值 159 亿元,市销比 26.5 倍。市场对于中国工业软件长期看好。按照爱分析数据,未来 10 年家居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千亿元,假设头部公司市占率 10%,就有百亿营收;按 20 倍市销率计算,或能实现 2000 亿的市值。
漫天星火,各有光亮。在垂直赛道里,于无声处听惊雷。更加细分的软件商领导者,也在日复一日地扩大护城河,突破增长边界。
来源:福建都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