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B 站著名 UP 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的视频再度「出圈」,视频一经发布,其关于 3D 打印消费化趋势的观点瞬间引发热议。
近期,B 站著名 UP 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的视频再度「出圈」,视频一经发布,其关于 3D 打印消费化趋势的观点瞬间引发热议。在推动 3D 打印进入大众视线上,何同学显然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当前,消费级 3D 打印机市场在疫情刺激下增长迅速,3D 打印消费化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潮流之下,诸如 Snapmaker 等创新型科技型企业不断涌现,何同学等顶流先后为 3D 打印「代言」,张老师等教育工作者为创客教育开展鞠躬尽瘁............ 他们的点滴星光终将汇聚成漫天星海,持续照亮 3D 打印消费化之路。
疫情之下:3D 打印消费化趋势加快
作为有望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之一,3D 打印技术在精密复杂生产、个性化定制等存在天然优势,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发展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和技术进步,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需求持续上涨,3D 打印应用逐步由工业领域过渡到消费领域,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如医疗、汽车、房屋建筑等领域,3D 打印消费化趋势加快。
就全球趋势而言,2020 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刺激了 3D 打印市场的发展。2021 年,法国 3D 打印平台和服务商 Sculpteo 发布了第七版年度国际调查报告《3D 打印现状》,报告表明 3D 打印技术在过去的一年中逐渐弥补了新冠导致的传统制造业供给不足的现象,并获得了「广泛认可」。
而从中国海关公布的近五年 3D 打印机出口量来看,数据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增长率来看,2017—2019 年期间,随着基数的不断增大,增长率从 84.8% 下降到 42.2%。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市场对于消费级 3D 打印机的需求飙升,增长率达到 77.4%。
时代浪潮之下,一大批创业者快速涌入这一赛道,专注于消费级 3D 打印机领域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反过来成为进一步助推行业发展的「定心石」。
逐梦先驱:陈老板创办 Snapmaker
实际上,3D 打印技术起源于美国,在国内发展时间不算长。2013 年,随着国内关于 3D 打印的政策相继推出,3D 打印产业逐渐兴起。2015 年,三部委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3D 打印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此后,国内 3D 打印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与此同时,一批较早接受海外创客文化熏陶的有志之士不约而同走上了众筹创业之路,这些企业和个人在推动 3D 打印消费化进程中起到先驱者和引领者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 3D 打印技术在国内的认知普及和快速发展。
以深圳快造科技有限公司(Snapmaker)为例,2016 年 6 月 1 日,受苹果创新精神感召、视创造为毕生热爱的陈学栋下定决心自主创业,他的初心是创办一家「能让创意快速落地」的数字制造研发工具公司。因此,陈学栋将公司命名为「Snapmaker」,寄托着「通过研发精良的工具帮助人们「快速将想法变为现实」的不懈追求。而企业理念「Make Something Wonderful」则与苹果灵魂人群乔布斯的理念不谋而合。六一儿童节这个创立公司的特殊节点,也成为陈学栋提醒自己始终保持童趣和好奇心、保持对创造热情的独特记忆点。
2017 年,Snapmaker 携诚意之作 Snapmaker original 登陆全球最大众筹平台 kickstarter,独特的三合一功能特点赢得大批平台用户的支持和认可,并于 45 天筹得 1500 万人民币,取得当时众筹历史上 3D 打印类目第三,中国项目第一的成绩。
2019 年,Snapmaker 携全新力作 Snapmaker 2.0 再次登陆 Kickstarter,于 30 天筹得高达 5400 万人民币,依旧独特的三合一功能和持续升级的全金属外观和模组化创新概念一经提出,成功打破 Kickstarter 平台科技类产品众筹金额的历史记录,成为当年的科技类目第一名,至今仍位列 3D 打印类目第一。
Snapmaker 2.0 三合一 3D 打印机
据悉,kickstarter 于 2009 年在美国纽约成立,是一个专为具有创意方案的企业筹资的众筹网站平台。它致力于支持和激励创新性、创造性、创意性的活动,和众多企业众筹网站一起成为个人创业、企业筹资的有效助力,带起了一波众筹孵化创意的潮流。
时至今日,不少深耕或跨界 3D 打印领域的企业都尝试走这条众筹资金实现梦想的道路。而在这条追梦的道路上,早期创业者、创意型公司以及用户们相互扶持、聚起希望的火焰,不断推动 3D 打印技术进入消费化进程。
创客代表:张老师反驳「3D 打印无用论」
何同学在视频中曾向大家抛出一个问题:9.9 包邮能买到的东西,使用 3D 打印机制作就无用?其实,单从功利的维度去评判 3D 打印的价值,未免过于狭隘。兴趣驱动的创造热情与单纯物质享受需求也许并不属于同一维度,拿来比较本身并无多大意义。
关于 3D 打印无用论,身兼某大学工业设计教师兼创客双重身份的张老师提出另一种思考:「我之前在给中小学生做关于创客教育的讲座时曾说过,创新的目的不仅仅是去解决问题,有时候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有趣。我自己大多的时候的创作动机也是为了「有趣」,9.9 包邮很难实现这个目标。其次,我认为,3D 打印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激发人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欲望,通过 3D 打印去创造「有趣的东西」,在成功的那一刻,以及过程中所收获的经验,远远比 9.9 元包邮更有价值吧?」
出生于 1981 年的张老师,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创客群体中,属于具有较大海外影响力并始终坚持创客精神的代表之一。他于 2013 年首次接触 3D 打印,并在 2018 年海外访学期间因感叹 3D 打印的实际效果而「入坑」。此后,张老师毅然决定向任职学校提出建设 3D 打印实验室的建议并获得批准,恰巧当时张老师在海外众筹网站上看到 Snapmaker 2.0 的众筹广告,回国后成为 Snapmaker 国内首批种子用户,从此开启了自身利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实用产品的创造生涯。
张老师用 Snapmaker 2.0 在创作
作为一名大学工业设计教师,张老师视 3D 打印技术为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陪伴,课堂上借助 3D 打印技术制造实物,帮助学生从「学设计」向「做设计」转变;生活中开展「10 分钟创意」探索,借助 3D 打印技术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将一些自主设计的模型在海内外社区、社群分享,持续传递创造的温暖和感动,并收获了大批创客的支持和认可。
截至目前,张老师在海外社区 T 站分享的蘑菇灯模型,下载量已突破一万。
张老师用 Snapmaker 2.0 制作的蘑菇灯
3D 打印消费化未来:做好教育普及,任重而道远
当前,虽然 3D 打印技术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消费化趋势也已加快,但在国内,不可否认的一个问题是:3D 打印的普及度及讨论热度依旧不及海外,消费级 3D 打印机在国内似乎还属于小众爱好,这与何同学在视频中提及的:「哪怕在 2022 年,3D 打印也只有爱好者,没有消费者。」不谋而合。
对此,张老师坦言:「何同学这句话的意思是 3D 打印现阶段还有不少技术门槛,因此很难进入消费级市场,这句话我也认可。在我看来,3D 打印进入消费级市场需要两个最关键的问题,一是容易上手的建模软件,二是可靠的性能和便捷的维护性。但目前这两个问题暂时都没有解决。因此,3D 打印进入消费市场还有一段路要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无论是 3D 打印设备及配套产品制造,还是供应链的发展,中国已毫无疑问跻身龙头老大地位,国内用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了解并接触 3D 打印。
与此同时,「双减」政策下,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的 STEAM 教育、创客教育等理念迎来发展机遇。未来,在推进 3D 打印消费化进程中,诸如陈学栋、何同学、张老师等爱好者决不会仅仅是个例,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造过程以及创客教育中来。
针对创客教育发展,张老师深有感触:「当前国内消费级 3D 打印机的最大使用群体一般是学校和 STEAM 教育机构,人们接触并学习 3D 打印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参加比赛得奖。然而,缺乏兴趣为导向的活动是很难普及的。而在国外,使用 3D 打印的群体相对多元化,除了教育和研发机构外,许多大大小小的创客群体都在使用 3D 打印机,去开发自己想做的东西。这种源于自身兴趣的动机,会促使用户不断深入了解和交流 3D 打印技术,形成相关的社区和交流平台,活跃度也会越来越高。发展创客教育还需要大众对知识和技能发自内心的尊重,这些都需要各行各业有识之士们共同努力。」
据悉,在普及推广 STEAM 教育上,Snapmaker 前不久已推出面向初学者的 STEAM 教育课程《成为智造家——数字制造技术入门》,该课程于 4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期间采取免费发布形式,希望进一步推动学校普及推广 STEAM 教育,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图为 Snapmaker STEAM 教育课程目录
后疫情时代,在交通物流等各方面受阻的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 3D 打印机去生产个性化和定制化产品,甚至生活必需品,诸如陈学栋、何同学和张老师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也能同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一样,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持续赋能美好生活!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