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年 9 月, 中国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一场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演讲中指出:「工业软件是我国被『卡脖子』的短板。
2020 年 9 月, 中国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一场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演讲中指出:「工业软件是我国被『卡脖子』的短板。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 如果工业软件『卡脖子』技术不解决, 就会一直被制裁, 这个短板不补齐, 我们今后若干年的发展都会不断受阻, 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整体架构就会缺失。」
这番「预言家」式的洞见在最近被进一步证实。2022 年 3 月 12 日, 已被证实的消息指出,Figma 封禁了大疆等被美国制裁的公司账号。Figma 是谁? 可能大众并不熟悉, 不过, 在 UI 设计领域, 这家公司可是深受全球设计师喜欢的「新一代王者」。
公开资料显示,Figma 成立于 2012 年, 是一款可以直接在网页运行的、带有多人协同属属性的轻量级设计服务和工具。自 2016 年 9 月正式上线以来, 仅用时 4 年便拿到了市占率第一「王座」, 截至 2021 年 7 月底,Figma 经过 E 轮融资估值达到 100 亿美元。
据了解, 虽然 Figma 并非不可替代的核心工业软件, 但国产设计工具的功能范围普遍比 Figma 更小, 只是他的一个子集, 这也意味着国内相关企业至少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
不仅如此, 从 Figma 断供大疆这个原点散开, 大众对于其他工业软件的担忧日益加重。一位行业人士表示, 目前我们仍有许多核心软件依赖外国, 尤其是工业设计类软件, 最核心的要数 Adobe「全家桶」。数据显示, 目前国产工业软件厂商普遍规模较小, 其中设计软件国产厂商市场份额只有 5% 左右。
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EO 蔡志森对此持相似观点, 蔡志森指出,Figma 把 UI 设计工具做成云端软件, 提升了设计师工作效率, 但目前 Figma 主要服务一些 IT 公司, 他们本身的 IT 能力就比较强, 所以封禁事件影响不会很大, 而且国内已有几家做相关产品的公司, 例如上市公司万兴科技都做得很好, 可以形成替代。
「相反, 某些传统制造业的软件如 AutoCAD、Solid Works 停用, 将给部分中国企业造成不小的损失, 因为工业软件本质是工业品, 它不是 IT 的产物, 需要靠对业务的磨练, 长期的工程实践和知识沉淀, 对数据颗粒度、计算精确度要求较高, 而深厚的行业知识、工艺等基础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 这是核心工业软件的天然壁垒。」
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三维家另造「云梯」重新定义制造标准
这与开篇倪光南的观点不谋而合。事实上, 此番断供更重要的启示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如果制裁扩大化, 全面封禁核心工业软件在中国的应用, 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
「科技无国界、医疗无国界」等观念深入人心, 但是, 近几年在全球发生的诸多事件无一不在冲击我们自以为坚不可摧的信仰。
不过, 另一个角度看, 断供其实也为国产软件的发展腾出了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加剧, 影响范围持续扩大, 关键领域技术自主可控的的必要性空前加强。国产软件厂商不断打磨技术、产品、服务, 使之不断成熟, 未来有望在国际市场实现弯道超车。
从市场需求端看, 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重新评估使用国外工具的风险, 无疑, 这会间接推动国产工业软件的繁荣。
同时, 这也伴随着一个现实问题:工业软件的道路如此艰难, 谁可以且又凭什么能脱颖而出?
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 Figma, 市场人士认为,Figma 能成功逆袭, 最新估值达到 100 亿美元,
有三个关键词非常重要:跨平台的云端化能力、All-in-one 核心理念以及可实时协作。这几个特质让 Figma 拥有更高的成长性和功能拓展, 使用者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最终主动付费使用并自发帮其传播, 使得 Figma 在 SaaS 市场一骑绝尘, 快速超越竞争对手获取市场份额。
云端化这个路劲对于新一代工业软件同样适用。跨平台云端服务让用户突破设备和系统限制, 不用担心设备意外情况造成数据损失, 设备更替时也不用做数据迁移, 这种云端化的产品体验对于传统的客户端软件极具颠覆性, 让工业软件愈发轻量化。
从公开资料看, 国内企业比如三维家从 2013 年诞生之初就布局云工业软件, 将「云」基因融入产品设计理念, 自研基于 web 的图形引擎, 并且在云建模内核之上, 进行大量 AI 化尝试。目前三维家云工业软件已规模化商用多年, 而 AutoCAD、SolidWorks 不久前才开始云化, 某种程度上国内企业三维家已经领先了部分国际企业。
在三维家蔡志森看来, 软件上云是大势所趋, 对中国企业而言更有四个好处:
其一, 算力增强, 客户端软件虽便利, 但算力不及云端服务器集群算力强;其二, 未来是拼 AI 智能化的时代, 用工业软件建模会更有知识沉淀、共享的价值, 文档在线化亦能保护创作者资产;
其三, 在原有赛道中国企业与国际巨头竞争是困难的, 但云工业软件全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其四, 上云后软件迭代速度更快,figma 最突出的价值是协同、效率提高、做插件。对比传统软件通常是一年一迭代, 三维家目前可以实现两周一迭代。
深度下潜攻坚行业痛点 横向打通全产业链延展产品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 上云这一趋势虽然让全世界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国产工业软件要真正赶超国际巨头、全面实现国产替代还需要花更深的功夫。如果只是在功能设计上抖机灵讨好客户, 而不去做系统深度下潜, 也就形成不了高技术产品壁垒, 更不用说吸引用户主动付费使用并自发传播。
仍以工业软件垂直细分家居领域为例, 这个行业固有痛点颇多, 高度非标, 产业链条长, 各个环节的信息也不畅通。
三维家通过一张图纸实现了营销、设计、生产制造各个环节一体化打通, 极大地帮助行业内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助力全产业数字化。
2014 年三维家推出基于云端的「3D 云设计系统」(CAD), 依托云计算在实时渲染能力、AI 智能化设计、设计方案即时调取、VR 效果呈现等功能性上取得突破, 大幅提高了家居设计出图效率。2015 年和 2018 年三维家又相继打造「3D 云制造系统」(CAM) 和「数控系统」(CNC), 三大核心产品全面覆盖营销、设计、生产制造等场景, 做到设计即制造, 所见即所得。
据了解,三维家的产品目前在竞争优势、规模、市占率方面已经领先传统工业软件, 甚至在某些领域初步实现了进口替代。
深耕中国 服务全球 国产工业软件增量市场空间广阔
亿欧智库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达 1974 亿元, 较 2019 年增长了 254 亿元, 同比增长 14.77%, 远高于同期行业全球增速。但是从规模上看, 国内工业软件产业规模占比极低, 据《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 (2020)》数据, 国外工业软件产业规模占全球工业软件市场比例达 90% 以上, 国内工业软件产业规模占比仅 7% 左右。
长远来看, 随着我国工业软件不断发展, 中国企业实现进口替代, 甚至超越国际巨头掌握工业软件领域的全球话语权并非不可能。不过, 国产软件崛起并非一家企业单枪匹马的战斗, 工业软件开发成本高、周期长, 除了需要企业方面加大研发投入, 也需多方共同参与, 政策与产业的支持不可或缺, 另一方面, 企业间相互合作、与高校科研所联合研发, 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 对国产工业软件的崛起亦大有裨益。
目前, 三维家每年投入上亿元研发资金并设立了三大实验室:专注 3D 渲染技术和 XR 新锐技术的阿凡达实验室, 面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的图灵实验室, 以及主攻云工业建模、云工业制造核心技术难题的鲁班实验室。不仅如此,2020 年三维家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共建「先进制造联合实验室」, 推动最新产研成果在家居行业的落地应用, 该实验室以软件技术优化材料算法, 为上市公司志邦家居提高 2.22% 板材利用率。
除此以外, 在国内攻坚难度极大的 3D 建模领域, 三维家还推出自研云建模与数字资产管理平台——3D++, 该平台集 3D 建模、材质处理、3D 资产管理、3D 资产分发功能于一体,
面向高端设计师建模需求, 致力于实现「想到的都能快速建模, 建模的都能生产制造」。
新时代的开局往往需要经历反复阵痛, 我们无意质疑全球化道路曲折的合理性, 但 Figma 事件确实警醒了我们提升国产工业软件实力的紧迫性。历史新局开辟过程中, 以三维家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践行契约精神, 坚持做有难度但有价值的事情, 是中国企业面向全球市场的责任与担当。
「现今国际形势下, 中国企业更应打磨优质的产品推向全球市场。」蔡志森表示。
而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中, 国产工业软件何时能及时形成补位? 蔡志森进一步指出:「全球角度发展看, 全面赶超欧美还有一段路要走, 但国内软件有 100% 赶超的可能, 主要是把产品和服务做好, 深耕中国, 服务全球。」
在云的赛道, 中国人盖了新的云梯, 定义了一条新的路径。蔡志森认为:「这条路径能走通基于三个逻辑:第一, 云工业软件全世界同一起跑线;第二, 做高 AI 化的工业软件, 全世界也是在同一起跑线;第三, 做重度垂直细分市场, 这样有可能杀出重围。」
立时代潮头, 国产工业软件市场, 风已起。
来源:福建都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