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冬奥会的「科技味」看体育产业数字化的创新风口

摘要

据悉, 在刚刚落幕的 2022 年北京冬奥会, 由 500 多家单位、超过万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的 200 多项技术成果接连落地, 覆盖交通、场馆、观赛、转播等关键场景, 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撑。

举办一届精彩的大型体育赛事, 离不开创新科技的加持, 尤其对于气象服务保障挑战大、赛道建设维护难度高的冬季赛事, 主办方需要进行更多的科技攻关。据悉, 在刚刚落幕的 2022 年北京冬奥会, 由 500 多家单位、超过万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的 200 多项技术成果接连落地, 覆盖交通、场馆、观赛、转播等关键场景, 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冬奥会满满「科技味」的背后, 蕴含着众多企业的科研实力与创新潜能, 数字化技术也赋予了体育产业更多的可能性。

交通服务能力升级——冬奥支线引领便捷出行体验

为了保障观众、游客、工作人员的出行需求, 在冬奥会开幕之前, 北京地铁 11 号线西段 (冬奥支线) 顺利开通, 是距离北京冬奥组委会和首钢滑雪大跳台最近的地铁线路, 加强了中心城区与冬奥场馆之间的联系。作为北京首条智慧轨道交通示范线, 冬奥支线在拉近观众与比赛场馆之间距离的同时, 也带来了乘车体验的智慧升级, 更提升了首钢赛区的交通服务水平。

除了融入首钢工业气息和冬奥元素的设计风格之外, 冬奥支线的多种智慧应用也给乘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 乘客可以通过北京轨道交通 APP 查询站点、线路、车辆满载率等实时情况, 获取最优出行建议;在 APP 上注册过的常旅客, 若未携带包则无需安检, 即可进站;闸机实行健康码、支付码、体温三码合一设计, 大幅提升了乘客过站速度;各车厢的温湿度、拥挤度等都实时可见;支付方式上引入了数字货币、人脸支付。

这些有形、可感的智慧化乘客服务应用, 都离不开一套「看不见」的智慧系统。在智慧城轨的建设中, 冬奥支线采用了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提供的全栈城轨云解决方案, 打造了全国规模最大、承载专业系统最全、覆盖最多线路类型的城轨云平台, 能够承载 20 条以上线路, 支撑地铁信号、通信、自动售检票、综合监控等 24 个生产业务系统。目前该城轨云平台已接入 3 条地铁线路, 其他新建线路、改造线路都会陆续接入其中。 

连接能力升级——先进的 Wi-Fi 技术成大型赛事「必选项」

为了让运动员、工作者、观众和媒体等不同人群体验到高品质的极速网络, 本届冬奥会中大规模应用了无线网络 Wi-Fi 6 技术。冬奥会开幕以来, 累计每日接入近 7 万个 Wi-Fi 网络终端, 巅峰期上行流量近 300 GB/min, 下行流量超过 500 GB/min, 单用户上下行速率达 200MB/s 以上。

新华三助力中国联通在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部署近万个 Wi-Fi AP, 以先进的智能运维技术和全流程的品质服务实现了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新华三无线产品内置 iRadio、iStation、iEdge、iHeal 相关技术, 在空口性能、漫游接入、应用保障、网络自动化等各方面不断优化无线网络, 改进多用户并发效率, 解决了有效吞吐率低、奥运赛事场景环境复杂、终端并发数高的难题, 以高效、可靠的大规模数据传送能力保障赛事的稳定运转。

在赛事场馆之外, 位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 (MMC) 对网络需求的标准更高, 规模也极大, 迫切需要搭建一套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 以此支撑实时新闻业务。在无线网络、物联网的部署上, 新华三实现了无线与物联网设备的融合, 使数据传输有序而高效, 响应时延降低 70%, 让来自全球的媒体记者在主媒体中心的任何角落都能接入 Wi-Fi 网络, 顺利开展报道工作, 第一时间将冬奥会的精彩瞬间呈现在世界观众的眼前。

通过构建全联接的有线、无线多业务融合网络平台, 新华三将智慧场馆的所有人员、终端、设备、活动联接起来, 让场馆运营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发展, 提供更高效、智能的服务, 从而助力场馆商业模式的创新, 为国内体育场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参考范本。不难预见, 在即将到来的亚运会、世界杯等体育赛事中, 先进的 Wi-Fi 技术将成为保障赛事开展和新闻报道的「必选项」。

内容供给能力升级——多媒体应用还原赛事「现场感」

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及保障, 也为屏幕前的观众营造了「全场景」的优质观赛体验, 提升了赛事内容供给能力。

为了向观众传递多维度的精彩集锦内容、汇总并分发赛场综合信息, 同时活跃场馆的现场气氛, 新华三通过构筑强大的云网基石, 为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 (OBC) 的赛事服务系统提供了有力保障, 支撑 OBC 的节目收录和制作, 及时「定格」赛场上的精彩瞬间和荣耀时刻。

同时, 为了让观众感受到冬奥的「现场感」, 新华三以安全可靠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服务, 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直播冬奥赛事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化基础底座, 助力 4K/8K 节目制作、5G 云转播、超高清直播等多媒体应用, 满足了体育迷们观看高清、流畅直播的诉求。

运营能力升级——智慧场馆助推后冬奥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

冬奥支线抵达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冰丝带」等这些在冬奥会期间被高频提及的场馆通过数字化建设, 不仅满足了办赛、参赛、观赛的赛时需求, 还将在赛后进行功能转换, 从而促进冰雪运动普及, 推动冰雪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及区域经济增长。

伴随着「双奥」, 新华三参与智慧场馆建设已有多年积累, 此次更为国家体育场、国家速滑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冬奥村等 12 个冬奥场馆及配套区域提供了数字化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 北京冬奥村在赛时是运动员公寓及配套服务用房, 赛后将转换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为实现赛后的功能及用途, 新华三依托绿洲平台, 提供了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高度融合冬奥村各领域的现有数据资源, 对冬奥村的资产、基础设施、能效、环境空间等管理领域的关键指标进行综合监测分析, 对接并支撑智慧人居空间应用系统和智能社区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实现快速上线, 辅助管理者全面掌控冬奥村运行态势, 实现人、事、物的统一管理, 将冬奥村打造为「状态可视、事件可控、业务可管、智能运营、开放共享、绿色健康、安全舒适、环境友好」的新型智慧社区。

而在张家口赛区, 新华三也为云顶滑雪公园、张家口冬奥村、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非注册 VIP 接待中心、太舞酒店等多个场馆提供了配套无线网络产品及服务, 以数字化建设赋能京津冀地区的冰雪旅游产业发展, 有力支撑「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从城轨智慧升级到无线网络连接, 再到赛事直播转播和智慧场馆建设, 在北京冬奥会拉满「科技感」的背后, 不仅是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在向传统体育产业渗透, 更是新华三等科技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协力打造出一个以人为中心、贯穿众多民生领域的数字化体育「生态系统」。后冬奥时代, 那些在赛事及场馆建设中崭露头角的高新技术成果, 在经历考验与推广后, 从冬奥会走向城市发展应用场景的同时, 也将惠及百姓生活、体育和旅游产业发展, 持续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为我国的科技强国、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全新动能。

来源:中国网科学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