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风晚会的关键在于沉浸感和好故事
「愿平安喜乐,愿阖家团圆……」今年的 B 站元宵晚会《上元千灯会》在近十分钟的天灯弹幕中徐徐落幕,这届年轻人感叹「又被中国式浪漫整破防了」。整场晚会有超过 2818 万人观看,这台诗意的国风晚会再次获得流量和口碑双认证。
在「上元千灯」的背后,原创文学创作和阅读平台起点读书首次跨界作为独家内容支持,起点女生网作家希行为其原创国风剧本故事,让喜爱网文和国风的年轻观众收获双倍奇妙体验。整场晚会把戏曲作为主基调,邀戏曲名家和年轻创作者共同演绎,采用国风实景与影视化演绎结合的方式拍摄,借助沉浸式的体验向广大年轻观众传递传统文化之美。
元宵点灯唱戏 国风晚会开始拼内涵了
晚会以寻找古时元宵灯会「鳌山灯」为主线,中国文联副主席孟广禄、京剧演员王珮瑜、唱作人阿兰、花滑冠军组合陈溪梓与邢珈宁等艺术名家齐聚一堂;上戏 416 女团、浑元 Rysn 等年轻创作者们倾情加盟,为观众奉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万家灯火人团圆,好一幅璀璨的人间画卷。上元灯火之中,一场恢弘华美的锦绣舞段之后,京剧演员王珮瑜和唱作人阿兰鼓上合唱《燕归巢》,有关爱情、亲情、友情团圆的名段,回荡起浓浓思乡之情。一曲入梦,国家一级演员翁佳慧、邵天帅新唱昆曲版《小小》,搭配花样滑冰运动员陈溪梓与邢珈宁的冰上戏舞,毫无违和感。潮汕英歌舞、国家级非遗木偶戏、硖石灯彩、泉州花灯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点缀其中,异彩纷呈。
今年,是 B 站第一次举办元宵晚会。除了国风节目让人眼前一亮,这场晚会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一个特别的「彩蛋」:邀请国风题材创作经验丰富的网文作家希行加入,进行故事和剧本的创作,增加了整台晚会趣味性、故事性与内容专业性。女频古言代表性作家的高质量创作和品文学质把控,成为这场晚会「沉浸式」效果的基石。希行用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故事线描写串起节目,节目成为故事环节中的一部分,让观众「一秒入戏」到这个璀璨流离的上元之夜。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玮认为,希行为 B 站元宵晚会设计故事主线,通过一个上元夜寻鳌山、阅人间的故事,移步换景,猜灯谜、逛灯会,品赏岁月留香、人间万象,串联起精彩纷呈又寓意隽永的节目,由此,整台晚会由此不再局限为一个个表演的汇总,而成为有情调、有乐趣、有内容、有文化的节日文化生活画卷。
随着当代年轻人文化审美的迭升,各大晚会持续发力创新形式,「国风」正在成为新一代「流量密码」。从以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为基底的《唐宫夜宴》惊艳全网,到首创水下拍摄形式的舞蹈《洛神水赋舞》刷屏出圈,再到沉浸式故事讲述的《上元千灯会》触动人心,从比形式到拼内涵,除了场景边界的拓展和科技手段的使用,故事想象空间的提升和文化内涵的表达则更为重要,国风晚会正在不断刷新观众的文化认知。
剧本创作背后 网文作家太懂中国式浪漫
作家希行有十多年的写作经历,创作了广为人知的《君九龄》《楚后》等小说,是古言网文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据希行介绍,早在去年 11 月,晚会项目组就通过阅文邀请她进行剧本文学内容的创作,对从未写过短篇的她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喜好国风、汉服的女儿给予她很大鼓舞,加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她接下了这次合作。
从下笔到打磨剧本,用时一个多月,希行谈到,她把创作重点放在了「讲出故事感和冲突感」上,从人物设定、情节推进到台词润色、氛围感打造,都要求有血有肉、环环紧扣。与网文创作的不同之处在于,要更多地考虑融合节目立意,着力于发掘「千灯之会」的双重意义,结合小家千里相会的团圆与万民共筑同庆的灯山,引发天涯共此时的情感共鸣。共同参与剧本打磨的阅文内容团队工作人员表示,剧本用生动的故事弥补了原本节目串场的断层,在起承转合中,故事和晚会共同走向高潮,使整场晚会浑然一体。
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感和冲突性,希行重新调整原本的人物设定,设计了「一个从走马灯中走出来的灯神小姐姐灯灵儿」,给整个故事增添了几分的奇幻与神秘的色彩。这一关键性的设定,让整个故事从「灯里跑出一个小姐姐,带小女孩一起追寻鳌山」开始,到「灯灵回到走马灯,璀璨灯火似人间」结束,让观众在恍然大悟之中回味无穷,恰似一场游园惊梦。中间穿插了如「男孩逗趣抢女孩的走马灯」等小桥段,尽现少男少女之间的可爱细节,更贴近年轻受众的生活,引起大家的共鸣,收到「女作家写男孩子果然不一般」的评价。意想之外的结局也让网友不禁感叹:「最后的点睛之笔,简直杀到我」。
在这些设定巧思之外,保证史实的准确需要更细致的案头工作。虽然晚会演绎出来的故事是历史架空的背景,但其中的大部分服饰、环境、习俗、文化等元素主要是参考了戏曲史上黄金时代——明朝,其中涉及到的当时的元宵节民俗、传统技艺都需要有准确的依据。为此希行与内容团队特意去查找了很多书籍资料,比如关于「鳌山」的由来、花灯的传说、戏曲的背景资料等。
专业作家的笔力也尽显于剧本之中,希行原创的多段精彩念白,帮助塑造出更加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整场晚会的「文学美」成为一大亮点。「我啊,是少年身历经生死,妙龄年知悲欢离合,低头尝尽人生百味,抬头观沧海桑田……」一段凝练男主角人生经历的念白过后,一个历尽千帆仍嬉笑怒骂的少年角色栩栩如生、跃然荧幕之上。
原创故事不仅让各个节目立意融合进了剧本的情感呈现中,更是以故事发展统领了整场晚会的情绪推进,使晚会拥有了贯穿始终的情绪基调,更具有节奏感和期待感。希行表示,希望在「上元千灯会」的舞台上「呈现团圆和欢乐的氛围,人间宛如琉璃世界,璀璨,明亮且美丽」。
网文助力传统文化焕新 年轻创作者现代性表达
这一场「梦幻联动」让喜爱传统文化的年轻观众感受到了网络文学的别样魅力,同时网络文学也助力传统文化以更生动鲜活的形式走入年轻人的视野。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走出了静态的「经史子集」,走进了动态的现实生活。
在起点读书平台上,古言、仙侠等题材的作品把国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反映历史、记录现实,用更贴近年轻一代的叙事方式,「润物无声」地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年轻人爱上「新国风」。《名门医女》细腻呈现了中医药学文化、《登堂入室》则以瓷器制作技艺为故事背景,还有针灸、茶道、国画等传统技艺及风土人情频频出镜。国风题材网文还接连被改编成广受年轻人喜爱的影视、动漫作品,例如根据吱吱原著《庶女攻略》改编的热播剧《锦心似玉》就弘扬了传统刺绣技艺之精湛。
国风题材作品也在起点社区的段章评、书友圈中引起了用户的热烈讨论。书友们为《墨桑》、《楚后》等古言小说自创出圈热梗,读者「北云道生」在仙侠小说《这个人仙太过正经》中留下了超过 2 万条优质评论。热爱国风的年轻作家和读者们持续发挥着「创作力」,为传统故事的新时代表达注入源头活水。
李玮表示:「网络文学+元宵国风晚会」不仅是网络文学 IP 跨业态融合的一次精彩尝试,也是深度弘扬传统文化的一次具有示范效应的努力,此举再次证明网络文学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优势。这一次有益尝试不仅可以推动传统文化进一步渗透进大众的审美和文化生活,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为传统和创新『生生不息』的良性互动提供参考和启示。」
当年轻的创作者们走进古老的中华文化深处,有趣的故事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也让早远的文化与当下生活建立了新连接。阅文集团与旗下起点读书共同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播,大力扶持和培育国风作家群体,激发出更多富有生命力和文化感染力的优秀作品。2022 年 1 月,阅文与国家图书馆联合发起「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用原创甲骨文故事等新颖形式圈粉无数,让蕴含祖先造字智慧的古老文字重新焕发生机。2021 年阅文和腾讯也共同发起「世界遗产新文创计划」,邀请青年作家去到湖北神农架、安徽宏村、杭州西湖等地拍摄纪录片,将木雕、剪纸等传统技艺融入原创故事,呈现中华文化之美。
作为网络文学平台,阅文希望通过创作的力量,让传统与潮流跨界共生,真正推动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良性循环,培育出更多有内涵、有品质的好内容,生生不息地创造更多温暖浪漫的中国好故事,打造属于中国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