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小米工程师:关于充电,你想知道的那些事

摘要

充电的每一次突破,都值得被记录。



11 年前,手机标配的充电功率仅有 2.5W,今天,小米已经研发出「200W 有线」与「120W 无线」充电技术。从小米 1 到小米 11 Ultra,从 5W 到 200W,小米手机的 11 年,是充电技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 11 年。

前不久,小米充电团队的核心工程师团队跟米粉和媒体做了一次深度交流。小米研发人员表示,小米充电相关的专家团队或者技术工程师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四个研发中心,涉及包括主板充电架构设计相关的基带团队,电池、数据线、连接器和充电器、结构散热、软件开发、测试团队等等。

从 2018 年之前小米的充电技术落后于友商,小米工程师透露,2017 年中和年底的时候各领域的充电专家团队开始成立,「几个工程师在一个会场坐下来聊,能不能干行业最快的充电技术,哪怕这个充电技术短时间不能量产。」

当时是 2017 年 10 月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程师克服了重重的困难,2019 年年初小米发布了 100W 技术的快充;去年 8 月份全球首发了 120W 有线秒充技术,从 2018 年起小米 9 的 27W 到 33W,到 40W、55W、67W 到 120W 产品,到今天 200W 技术的发布,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追赶。

小米工程师觉得,从落后到超越再到目前行业领先有三个比较重要的点,

第一是公司高层包括老板在充电技术领域持续投入。

第二是充电专家团队迅速的增长,专家组人员能力提升,目前已经是行业顶尖的技术团队。

第三是小米一直以来的工程师文化,我们的工程师可以大胆进行创新和试错,打破或者是突破传统技术的束缚。

另外,手机的轻薄跟续航的问题的平衡上,小米工程师认为,这是手机综合体验的竞争,「轻薄」这两个字很简单,但对工程师的要求非常高,这么大功率的快充技术堆叠到一个轻薄的手机上,把电池做好,把散热、堆叠都做好的情况下对所有的工程师和专家提出了更严格的挑战。

举个例子,软件考虑的更多的是整体手机使用环境,包括模拟出来的手机壳温,人体第一时间可以感受到的手机温度是多少,对用户体验提升我们肯定会做多级递变和电流分级调控软件算法,更多的是为了保证用户在使用手机的时候能够感到热量是均衡的,使用起来是舒适的。假如说开机,熄屏,后台功耗比较小,可以适当放开充电功率,尽量达到更大的充电功率,充电可以更快,如果正在打游戏,打《王者荣耀》上分,系统功耗很大,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用户的体验,会稍微降低充电功率,整体让用户感觉温控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用起来比较舒适。关机不太一样,关机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应用能在后台耗电的,占用一些资源,温度一般只有充电这么一个热源,这时候充电速度会稍微快一些,综合来说还是功耗和温升综合的考量。

此外,对于无线快充对电池的使用寿命会不会有影响的问题,小米工程师表示,他们为 200W 特别定制了 10C 超低体系,「这次采用了 10C 石墨烯基的设计,这款电池有特别高的电子传导和离子传导特性,为 10C 体系选用了稳定性特别高的正负级电池材料,搭配上了我们为 10C 专门设计的一款电解液,对电池材料的保护做到了极致,通过高稳定性的正负级材料,搭配保护性极强的电解液,将电池寿命做到了特别极致,这款电池能满足大家使用 800 次循环以后能量保持 80% 以上,这个标准远远高于国家标准 400 次循环以后能量保持 60% 的要求,我们电池的寿命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可以保证满足大家长期使用以后电池的续航能力不会有显著的下降,保证大家使用的体验。」

针对用户体验性的东西,充电团队表示他们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会做特殊的充电场景,来保证用户对整个充电满意度的持续上涨。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