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进「智疗卒中」时代:强联智创®联合 GE 医疗重磅发布 Edison&UGuard®脑卒中 CT 一站式 AI 解决方案

摘要

极大改善脑卒中急救的诊疗质量。

每 12 秒就一人发生脑卒中,每 21 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

近年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伤残率的脑卒中依旧是中国人最大的致死病因。随着老龄化的演进,中国的脑卒中还将呈快速增长态势。

然而,面对这一「头号杀手」,中国在卒中诊疗上却仍存在诸多痛点。相较于以动脉瘤为代表的出血性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脑梗死) 对于发病后救治时间更为急迫,黄金救治时间 1 小时(DNT 时间)是决定患者预后质量乃至生死的关键时刻。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面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过程中的争分夺秒,影像评估环节无量化、耗时长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5 月 15 日,恰逢 MT2020 将今日确定为世界卒中取栓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2021 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上,深耕脑卒中智能诊疗的龙头企业强联智创®联合 GE 医疗发布了 Edison&UGuard®脑卒中 CT 一站式 AI 解决方案。

该方案包含智能 CT-ASPECTS 评分、智能 CT 脑灌注定量评估、智能 CTA 辅助诊断等功能,具备 NCCT\CTP\CTA 一站式、定量化影像评估,「零」操作的人工智能后处理服务、医院系统无缝对接,自动生成 DICOM 报告等特点。

据悉,该方案分别由强联智创®与北京天坛医院的缪中荣教授、霍晓川教授团队,以及上海长海医院的刘建民教授、杨鹏飞教授团队联合研发,在 GE 医疗数字智能 CT 设备基础上叠加临床专科 AI 赋能,通过 CT 一站式处理,实现了卒中救治过程中「全、快、准」的效果。不仅可以媲美顶级医院专家的准确性,还将影像评估时间缩短了 5 至 10 倍,不到 3 分钟便可完成 CT 平扫、CT 灌注、CT 血管造影等符合最新临床救治指南要求的影像量化分析结果,为临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极大改善了脑卒中急救的诊疗质量。

急速 1 小时:CT+AI 为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急性缺血性卒中,又称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 60%~80%。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国际上公认的黄金救治时间,即入院到溶栓治疗的时间是 1 小时。因为每分钟的延误都会导致 190 万个脑细胞死亡,相反,每缩短 30 分钟时间延误,就会有 10% 患者得以减少死亡或致残风险。

此外,因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伤残率,其也带来了高经济负担。《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2018》显示,2018 年,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就超过了 1.7 万元,为我国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提升中国脑卒中救治效率和脑卒中防控的水平,近年来,国家频繁发文,推动卒中中心建设。而无论是针对二级医院、三级医院还是三级甲等医院,政策都无一例外要求在急诊场景下,需在 20 分钟内完成影像检查、评估。

事实上,如今的卒中救治早已迈进了 2.0 时代。但即便如此,上海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还是在发布会上坦言:「目前在咱们国家卒中发病以后,普遍到院时间太晚,进入绿道以后评估的速度太慢,评估完以后启动治疗血管再通的时间同样太晚,这一流程牵扯到非常多的环节,因此评估阶段至关重要。」

他表示,中国之大,目前不同城市、不同层级的医院医生、影像设备条件的同质化水平依然不高,而 AI 的出现无疑会加速医疗技术标准化、同质化的进程。

当 AI、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革新重构医疗行业,在脑卒中诊疗上,业内也开始鼓励研发和落地适用于卒中中心的智能影像软件和设备,使传统的「治疗卒中」升级到「智疗卒中」。「卒中是一个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愈后质量的疾病,怎么样加速评估的标准化水平,缩短评估的时间,就成为疗效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刘建民说道。

2016 年成立于北京的强联智创®,是国内为数不多选择「啃下这块硬骨头」的企业。

几年来,经过与北京宣武医院、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长海医院的长期科研合作,强联智创®实现了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多病种、全流程的智能化辅助产品线的开发、取证和商业化落地,成为我国最大的脑卒中智能诊疗服务一体化平台。此次发布的 Edison&UGuard®脑卒中 CT 一站式 AI 解决方案,就包括了缺血产品线中的智能 CT-ASPECTS 评分和 CT 脑灌注定量评估等产品。

其中,UGuard®智能 CT-ASPECTS 评分系统,主要是通过 NCCT 影像分析,计算 CT-ASPECT 评分,用于评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早期缺血改变的状态。该方法简单、易行,通过 CT 平扫获取患者数据后便可进行极速勾勒核心脑功能分区和识别超早期脑梗死。

据悉,整个评分过程仅在 3 秒内就能完成,并可回传至医院 PACS 系统,快速辅助医生进行治疗决策,改善了此前影像科和临床科医生之间信息沟通的效率。

天坛医院霍晓川教授在演讲中表示:「2020 年,中国的取栓数量相比 2015 年已经翻了近十倍,但尽管如此,中国现在能够获得治疗的大血管闭塞人群仍不足 5%,还有很多人没有被治疗。原因在于,一是科普宣传不够;二是缺少很好的识别方式和诊疗技术。」

他指出,取栓技术的前提是能对病情进行很好的评估,从而筛选出适合进行取栓的病人。而人工智能便开辟了先河。「选对了,病人会有一样的结果,选错了,就是劳民伤财、甚至是导致病人成为植物人。」

而对于「6-24 小时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UGuard®CTP 脑灌注评估系统通过 AI 算法,该产品能够精准计算 CBF, CBV, Tmax, MTT 等参数,定量计算核心梗死区、低灌注区域、不匹配区域体积、不匹配率等数值,3 分钟内即完成整个流程,并提供标准化分析报告和多阈值分析结果。

Edison&UGuard®脑卒中 CT 一站式 AI 解决方案的推出,使医生得以在争分夺秒的卒中救治中缩短原来影像评估 5 至 10 倍的时间,为患者换取更多康复机会。与此同时,AI 算法的赋能让评估结果比肩顶级中心的高年资医生的诊断结果,媲美国外同类产品的评估效能。

软硬结合:将联手 GE 医疗推出更多产品

目前,Edison&UGuard®脑卒中 CT 一站式 AI 解决方案已经在湖北、江苏、广东和山东等医院落地使用,并且取得良好效果。该方案通过 AI 算法,把长海、天坛医院的顶尖诊疗经验和能力「固化」到算法层面,在各地各级医院复制与推广,这是我国提升脑卒中救治水平的又一体现。

其中,苏州明基医院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落地该方案。「此前,灌注区域差别不大时,很多时间都耗费在了跟临床的沟通上,而自从用上这款软件后,我们觉得太快了,一下子从地上到天上。」苏州明基医院的苏凯主任在发布会现场感慨道,「这款方案给影像和临床医生带来的最主要价值就是能够提供一站式分析量化标准。这种同质化,标准化的操作减少了医生在判断时的一些不确定性或者争论,从而减少了治疗方案选择上的一些歧义,使患者得到正确且及时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 Edison&UGuard®脑卒中 CT 一站式 AI 解决方案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临床效果和使用反馈,得益于 GE 医疗专业的数字化智能 CT 平台。GE 医疗致力于提供数字化智能 CT 解决方案,创建「巅峰智造」数字化智能 CT 平台,在图像采集与诊断全流程中采用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解决能力和效率的问题,帮助基层医院提升能力,辅助三甲医院优化效率。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诊疗挑战,GE 医疗同强联智创®推出「脑卒中 CT 一站式 AI 解决方案」,让脑卒中 CT 图像采集变得简单、图像质量更加可靠、影像诊断精准高效,同时符合临床需求的图文报告通过电子系统秒级直达临床,真正一站式解决临床问题。

去年 6 月份,GE 医疗与强联智创®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开始共同开发基于 GE 医疗旗下的 Edison Intelligence Platform(爱迪生数字医疗智能平台) 的数字医疗应用,推动脑血管疾病的精准诊疗。

在这次合作中,强联智创®的全诊疗智能处理 AI 系统与 GE 医疗的高清成像设备对接,先从出血性脑卒中的动脉瘤救治的智能化诊疗,和缺血性脑卒中的脑梗急救的智能化评估起步,协同 GE 医疗的各类影像设备,先后发布了 IGS6 AI 神经介入血管造影系统和 Edison&UGuard®脑卒中 CT 一站式 AI 解决方案,形成覆盖全诊疗流程的脑卒中整体解决方案。

GE 医疗影像战略业务解决方案总监舒畅在发布会现场表示:「脑卒中在中国发病率非常高,是第一大致死性的疾病。GE 除了提供专业的高精尖产品之外,更关键的是通过跟强联智创®这样一个优秀的国内企业来合作,共同打造整个针对脑卒中整体解决方案,能够及时地去发现精准的诊疗,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设计机理。」

强联智创®创始人、CEO 刘文哲则表示:「虽然强联智创®前期在专家们和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临床医务工作者以及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但是也深知 AI 的诊疗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公司坚定以 AI 赋能医疗,科技呵护生命为使命,立足临床,服务病患,为将强联智创®打造为全球领先的脑卒中智能诊疗服务平台而努力。」

AI爆发的时代即将到来

强联智创自成立以来,已经完成了数轮融资,服务覆盖数百家,围绕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打造了从筛查、诊断、治疗到随访的整体 AI 解决方案。

目前,在出血性脑卒中方面,强联智创在各个诊疗流程上均推出了相关产品,如未破裂动脉瘤稳定性评估、手术模拟规划等,智能手术机器人也在同步研发中。而在缺血性脑卒中方面,除了上述发布的产品外,强联智创还将在智能溶栓取栓、康复数字疗法上继续延展布局,着力打造针对脑血管病全病种、覆盖脑卒中预防和急救全流程的一体化 AI 诊疗平台。

而随着全诊疗流程的智能化辅助不断有所突破,解决临床诊疗强痛点的强联智创®也将目光投向救治时效性和预后质量难题,提倡搭建智能化卒中中心。卒中中心建设因为涉及急诊科、神经科、放射科等多个学科,所以情况复杂。

图左起依次为刘文哲、杨鹏飞、霍晓川、苏凯、舒畅

在本次发布会最后的圆桌论坛上,与会嘉宾也从自身的角度和研究方向,畅聊了卒中诊疗当前仍存在的痛点和往后的愿景,而无一例外,在座的医生都对人工智能的未来非常期待。

霍晓川教授表示,中国的人工智能有自己的优势,要走出中国自己特色的路,包括我们卒中的人群跟国外人群特点也不一样。CT 一站式影像评估的价值有两方面,一是临床,二是科研。

他坦言:「以前全球有很多软件在用,但国产的软件较少,缺少世界的认可。原因就在于科研没有完全快速跟上。但现在,随着越来越多好的软件应用跟上,中国已经开始由参与发展到引领的地步。」

苏凯主任则坦言当下中国很多基层的脑卒中中心是没有这些软件的,人的状态及如何去评估都是痛点,而 AI 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造福患者。长海医院杨鹏飞教授同样表示,对于卒中诊疗流程的改进和优势,AI 的辅助是必不可少,尤其是对于大血管闭塞患者的精准评估显得更为重要,一是节省时间,二是能够给医生相对更加确切的预测。

对于诊疗的愿景,舒畅在圆桌讨论环节中表露,GE 医疗期待未来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去补掉一些短板,携手临床专家,基于临床的诉求去快速提升诊疗精准度。「在 AI 和未来 5G 的加持下,GE 医疗希望能够借助一些标杆医院,把我们对于脑卒中的诊断和救治全部下沉,我们跟专家跟行业协会一起合作,来提高救治的效率和精准度。所以我们对 AI 的未来是充满了期待,一个引爆的阶段即将到来。」

「一切过往皆为序曲,我们今天才是开始。」发布会最后,刘文哲如此畅想道,「我们相信和 GE 医疗一起,携手广大的临床专家,未来在智能诊疗评估基础上将会有更多的学术产出,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更多对临床实际救治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未来已来,让我们一起携手进入『智疗卒中』的新时代。」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