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外部,这看似是一场集团军的「冒险」,但在上汽集团内部却是对下一个十年的精准判断。
「不能说我们一定成功,但一定要试,一定要试新的,走新的路,用新的模式。」上海汽车集团董事长陈虹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说。
最近,上汽集团的企业价值观变为了「用户为本、伙伴共进、创新致远」,而全新企业愿景和使命也更新为「引领绿色科技、逐梦精彩出行」。
这不仅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战略转变,公司的文化与开放性也随着上汽集团的新 Logo 的亮相悄然变化,年轻化、扁平化的设计语言让「新上汽」更加的动感活力。

上海汽车集团董事长陈虹
上汽换标,在外人看来似乎只是「设计」的工作,但它却不仅仅是设计,而是上汽集团的「设计者们」的一次改变,它正真更新的是上汽集团的「指南针」。
在这些感性的表象背后,上汽集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快速战略转变。
汽车产业的变革已是必然趋势,但上汽集团的特殊性在于,它已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公司,连续 15 年销量保持国内第一,也是世界汽车行业中倍具实力的汽车集团公司之一。身量足够庞大,但对「新挑战」的战略路径转变也足够笃定迅速。
与其他的汽车转型科技公司不同,上汽将向「用户型高科技公司」全面转型。在用户这个关键词的背后,不仅仅是面向用户的方式有所改变,在面向用户背后的机制与业务模式,甚至是组织架构上,上汽集团都在「全力下探」,因为只有在这样的下探改变完成后,才能再次迎来强势反弹和上扬。
两个全新打造的高端品牌,14 家重点培育的科创型公司,五大业内率先全面布局的中心建设,包括软件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网络安全中心,更有未来为千人千面体验的「软件汽车」而打造的 SOA 软件平台,以及自动驾驶、新一代动力电池、固态电池等等的全新布局。
不同于许多巨型企业转身之后,当上汽集团目标坚定、奔跑从不迟疑的时候,也许你会发现这样一头大象带来的势能甚至是极其可怕的。因为在行业内,没有任何一个汽车集团如此坚定和大规模地投入转型之中。
「在面向新赛道的进程中,上汽最大的改变不仅是产品技术的改变,更是市场意识,用户思维的转变,尤其在我们创新转型的过程中,更需要打开窗让用户的阳光照进来,真正实现价值优化。」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说。
在新变革时代,如何再次点燃一个集团的势能?如何为下一个十年甚至百年创造「新动力」?从汽车制造商这个领域如何延展出未来更大的可能性?这背后真正的思考究竟是什么?
「用户型高科技公司」的全面转型
「我们的 SOA 软件是致力于打造行业内的安卓,我们的理念是让天下没有难写的软件,特别是没有难写的汽车软件,让人人都是场景的主导,是他自己出行场景的主导。」零束 CEO 李君在上汽集团近日举办的智咖汇上这么介绍自己的产品。
零束这家公司正是上汽集团重点培育的 14 家科创型公司的其中一个「科技小巨人」。作为一个独立团队,零束虽然刚刚成立一年多,但已经从最初两个人发展到今天大概小 1000 人的规模。
在李君看来,在整个零束发展的过程中,电子架构、SOA 软件平台、网络安全、数据工厂、端到端的数字化体验等等的技术都是复杂的,但时间之短、投入之巨大是零束发展过程中的大挑战。

零束 CEO 李君
研发智能车的全栈解决方案是一个投入巨大、时间周期非常长、系统非常复杂的工程,同时它还意味着未来全生命周期的维护和升级,这都是巨大的挑战。所以这也正是上汽在传达的强烈信息——坚定的决心。
在今年举办的 SOA 开发者大会之后,零束就收到了行业的强烈关注。8 月份零束将正式上线商业化场景工坊 APP,今年年底零束整个 SOA 工具链线上线下将全部打通。零束首先是会在量产在上汽集团打造的全新豪华品牌智己汽车和 R 标汽车。
「这件事情还是蛮复杂的,智能车到底长什么样子、怎么打,适合中国人、适合中国市场的智能车到底怎么玩,我们确实不太清楚,但我想,你相信这件事情,你就会看见这件事情,因为看见这件事情,所以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你都会坚持做这件伟大的事情,那就是让车成为有生命力的人类伙伴。」李君说。
零束的发展与成长,投入与决心都展现了上汽在这次转型过程中的坚定。上汽在历史上打造过两个比较大的平台,一个是网联,真正把汽车跑在互联网上。这一次则是把 IT 行业 SOA 的理念第一次真正引入到汽车,过去有人想做,但没成功。
零束建设了一个开放型、面向服务架构的软件平台,这可以称之为一次颠覆性的变革。正如目前上汽集团这 14 家科技创新企业一样,上汽改变的是背后的机制,全部市场化机制、社会化融资、分拆上市等等激励约束机制方面正真经历重大的改革。
其实上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起步很早,早已经花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投入。但王晓秋认为目前对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化研究还是比较欠缺,从原来技术研究到产品创新,到用户体验创新,中间是有脱钩的。上汽集团希望摆脱更多的工程师的思维,整个逻辑回归到用户的本质。
这也是这次上汽向「用户型高科技公司」全面转型的深意所在。因为在科技能力上上汽是前瞻的,但在在用户这个关键词的背后,不仅仅是面向用户的方式需要有所改变,在面向用户背后的机制与业务模式,甚至是组织架构上更需要全新的体系。
在全局上「谋事」,于关键处「落子」
「从用户体验创新出发,推动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变革,这个过程就像下棋,我们更强调在全局上谋事,于关键处落子。」王晓秋总这么评价这一次的变革布局。
十三五以来,上汽就已经开始积极「落子」。以产业投资赋能技术创新,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战略领域展开广泛布局。
从宁德时代、地平线、QuantumScape 等明星企业:参股 QuantumScape、SolidEnergy、清陶等,在下一代锂电池技术领域积极布局;入股 Momenta,成为除创始团队以外的最大股东,共同开发智驾算法;投资地平线、黑芝麻、晶晨半导体、智芯半导体等十余家芯片公司,加快汽车芯片的产业链布局。截至目前,上汽金融投资业务总体管理规模超过 400 亿元,投资企业中已有 5 家主板上市、4 家创业板上市、6 家科创板上市。由此可见上汽的「全局视野」。
同时,上汽的「朋友圈」更是火热。一边与阿里、OPPO 等拓展互联网生态合作;另一边与腾讯探索围绕网络信息安全、互联网内容生态等领域开展合作;当然还有与华为、英伟达、Mobileye、TTTech 等合作,形成从感知、决策到执行的系统级解决方案;联合中移动、华为、上海国际汽车城,在嘉定国际汽车城共同打造全国首个「5G 智慧交通」示范区。
投资、战略先到,之后新体验、新产品逐渐建成,但这是消费者,甚至是很多从业者很难感受到的布局。直到市场上出现了一款有竞争力的产品,像智己汽车的出现,消费者们才深刻感受到集团强大的「势能」与变化的到来。
「我们希望以更加自信、更加自主,同时也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上汽的形象,以开放的心态、合作的姿态,与更多合作伙伴交流,在新赛道上「开疆拓土」。」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说。
行业内有种说法叫做:「转型之门需要从内部打开。」这必须从企业的核心机制开始,而上汽也不例外。
在上汽集团智咖汇上,祖似杰提到了上汽真正内部的机制变化。从全新的创新企业推行合伙人机制,到目前上汽集团干部队伍的「末尾淘汰」、「对赌机制」、「激励机制」等等一系列细节都在转变,上汽还将突破「为我所有」的传统人才引进模式,运用项目制、首席顾问等合作新模式,吸引更多的跨界领军人才。毕竟保持基业长青,内里驱动一切的都是人。
而上汽下属 14 家科创型公司,正在积极筹划登陆资本市场,以改革激发创新转型的内生新动力。
以捷氢科技为例,最近上汽集团正在推进下属企业捷氢科技分拆上市。最近在「双碳目标」的情况下,行业才开始越来越多提到燃料电池的技术,而上汽集团早在三年前就已经成立捷氢科技。因为在将来用绿氢的情况下,燃料电池在氢气的过程和应用上是全过程无碳的,并且燃料电池报废以后后处理要比锂电池更容易,成本更低。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
更重要的是,捷氢科技是掌握燃料电池电堆核心技术的,并且以量产方式生产。捷氢科技不光生产电堆,还包含电堆上游的零部件,包括已经研发和生产了全球首条卷对卷自动化的 MEA 生产线,大大提高燃料电池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成本,为将来上规模、下成本奠定基础。
「燃料电池汽车第一波拐点大概会在 2025 年,商用车会到一年几万辆的规模。第二个拐点估计会在 2028-2030 年,在燃料电池商用车大规模应用以后通过技术及成本进一步的优化,燃料电池汽车会进入乘用车领域,那样会掀起燃料电池汽车第二波的拐点。」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在上汽集团智咖汇上介绍说。
正是通过像捷氢科技这样的前瞻布局,我们似乎才能更加感受到上汽集团在这种种战略背后在新领域释放的巨大能量,更是远超如今火热的新造车公司。只是在他们不断的悄然构筑的堡垒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战略背后的进化与效率是最值得关注的。
「铸魂、扎根、营势」——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这么形容上汽集团的这些变化,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打造汽车企业「To C」能力,我们看到上汽在不断的改变体制、模式,由深入简,重塑上汽集团的竞争力。

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
上汽集团是「嗅觉灵敏」的,一旦旧事物开始示弱,新事物就开始茁壮成长,而这背后考验的正是上汽集团在全局上「谋事」,于关键处「落子」的能力。
成熟的东西不是非黑即白,它是一个很难掌控的灰度,但也只有小心翼翼,才能开拓那个独一无二的广阔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