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硬件终有上限的时候,一些感性的东西或许更重要。
在一加手机的历史上,并不缺乏跨界合作的例子。
最近一次被外界所熟知的案例,是 2018 年的时候,一加宣布和迈凯伦达成战略合作,将迈凯伦经典元素运用到手机设计当中,推出了五周年献礼之作一加 6T 迈凯伦定制版,特别的纹理以及色彩运用,都让它显得如此不同,也很大程度上将一加品牌推倒了更多大众消费者面前。
但牵手哈苏,对于一加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尝试。3 月 8 日举办的「一加影像沟通会」上,官方正式宣布和哈苏达成三年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刷新移动影像新标准为目标,从自然色彩、专业体验等多维度展开全面合作,共同推动移动影像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向前发展。
此次合作的成果体现,便是一加丨哈苏手机影像系统。一加联合哈苏一起建立了哈苏自然色彩优化方案,通过舒适自然的色彩表现,来进一步提升一加手机的影像素质。同时,「哈苏专业模式」配合传感器级别的色彩校准,也将给专业用户带来更大的后期处理空间。
根据发布会上一加公布的消息,未来公司将和哈苏在影像相关的更多维度展开合作,一起定义影像体验的技术标准,并且联合研发创新影像技术,不断完善一加丨哈苏手机影像系统。区别于以往,一加与哈苏的合作,更像是传统影像和移动影像之间的融合促进,而非单纯的品牌联合。
在一加宣布和哈苏合作之前,手机圈已经有华为莱卡、vivo 蔡司这样的组合,所以对于此类跨界,大家可能并不会觉得有何不妥。反而,为什么一加为什么会选择哈苏,而不是富士、佳能、松下等等其它影像品牌,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
这个问题如果细化来讲,其实是由两个话题组合而成:为什么要找传统影像品牌合作,以及最终合作对象又为何是哈苏?
先来聊第一个话题:为什么要找传统影像品牌合作。回顾最近几年手机影像的发展趋势,可以很清楚发现,其实厂商们比拼的地方,越来越向硬件规格上去靠,无论高像素还是大底,都没有跳脱出这个范畴,如果没有使用定制传感器,似乎都不太好意思叫做旗舰。
不断提升硬件规格,其实无论是对于行业发展还是用户使用体验,没有任何坏处,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并不排斥这种现象。但显然,硬件发展追究会出现瓶颈,尤其是对于手机产品而言,归根结底,影像只是其众多能力中的一项,受物理空间所限,很难像传统相机一样自由发挥。
当硬件参数遭遇天花板,调整方向就成为了一件厂商们必然需要去面对的事情,而手机影像两条腿之一的影像系统,将自然而然地变成新的赛道。
回过头再来看如今各家的影像系统策略,你会发现,或许界面不同、滤镜风格有差异、可玩性似乎也有强有弱,但底层的核心逻辑其实大差不差,大方向上都是围绕全场景覆盖、更「傻瓜式」的操作以及应用联动性上去下功夫。总结下来大概就是四个字:好看、易用。
将易用性做到更好,相对来说并不难,难在好看上。在好看这个维度上,其实经过长期摸索,手机厂商们已经做得足够好,拿出任何一部主流旗舰,拍出来的图像都不差,而由于手机本身就属于大众消费品,相机调校随当前主流审美走就够了。
不过所有厂商都掌握了这一秘诀之后,好看这两个字似乎就不那么值钱了。如果想要做出差异化,或者说有辨识度的影像系统,需要为好看加一个定语:标志性的好看。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加 CEO 刘作虎也坦言,「这一两年行业对影像参数的追求几乎要到顶了,普通用户已经很难体会到区别,所以我们会更关心一些感性的东西。」
色彩,就是一加所做出的选择。如果你对影像领域有足够多的了解,听到色彩这两个字,应该也就明白,为什么一加会选择哈苏作为最终合作对象了。神奇的自然色彩系统,正是哈苏最大的优势所在,这和一加的诉求完美契合。
当然,所有成功的品牌联合,都不是「一厢情愿」。在和刘作虎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其实早在 2016 年的时候,两家公司就已经有过接触,去年坐在一起重新谈合作的时候,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根本原因就是「大家的理念是很一致的,就是要追求极致」。
对于一加来说,联合哈苏除了能够为品牌形象带来提升,哈苏色彩体系和测试流程、标准、框架,之于公司未来在影像能力上的发展意义更为重要。不过,品牌联合向来都是在符合双方利益前提下来进行的,一加在数字影像上所取得的成果,也必然会推动哈苏整体影像能力的进步。
一加在宣布与哈苏合作事宜的同时,其实也对外公布了公司未来的影像战略。比如,未来三年,公司将投入 10 个亿的预算,用于影像研发,在定制摄像头、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建立影像研发中心,并且不断布局前沿技术,持续发力影像领域。
如果说现阶段的手机影像发展,依旧是以传统相机作为演进方向,那么当硬件规格达到人们理想中满意的水准之后,一些感性的东西,将会成为真正决定其上限所在的关键因素,一加所选择的色彩,便是在提前验证其中一种答案的正确性。而这道题目的阅卷人,便是你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