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节跳动设专项基金救助困难走失者
2 月 25 日,字节跳动公益宣布,该平台发起的互联网寻人项目已开展 5 年,成功帮助 15346 个家庭团圆。在当天举办的「头条寻人」五周年沟通会上,该项目负责人称,「头条寻人」成为中国找到人数最多的互联网公益寻人平台。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发表视频致辞说:「我们对公益项目的理念是看重实质结果、持之以恒。」他认为,做公益需要大量耐心,长期坚持做一件正确的事。此外,张一鸣向所有参与过头条寻人项目的人表示感谢。
五周年之际,「头条寻人」依托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成立「扶危济困专项基金」,用于资助被「头条寻人」找回但家庭贫困、身体残疾或者罹患重大疾病的走失者。据介绍,该专项基金投入初始资金 2000 万元,将根据困难程度,一次性向提出申请的走失者资助 1 万元或 5 万元。
北京字节跳动副总裁李涛透露,设立这项救助基金的缘起是,「头条寻人」团队在定期回访已找回的走失者时发现,由于家庭贫困、亲属无力照料等情况,不少人生活艰难、甚至再次走失。
当天,头条寻人还正式发起「dou 来寻人」计划,依托字节跳动旗下抖音、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等平台,在更大的场景,用更多技术支持,帮走失者回家。
只要人口流动,就有走失风险,寻人没有止境。据《中国走失人口白皮书(2020)》测算,去年全国每天约有 2739 人次走失,全年走失达 100 万人次。该白皮书由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与「头条寻人」项目组在沟通会当天联合发布。
2016 年 2 月 9 日,今日头条一名员工弹窗推送了一条寻人信息。5 小时后,家属根据头条用户提供的线索,找到了走失老人。「头条寻人」由此诞生。
相比过去在电线杆上张贴寻人启事,互联网寻人的效率大幅提高。李涛说,「头条寻人」的技术原理是以走失者失踪地点为圆心,向特定半径内的头条用户推送消息,该项目找到走失者最快用时仅一分钟。五年里,「头条寻人」发布超过 13 万条寻人消息,如今平均每天发布 80 条。
据上述白皮书统计,相比 5 年前,我国 2020 年走失人口减少近 75%。其中,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完善、脱贫攻坚、「头条寻人」的信息分发等技术能力提升,成为让走失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李涛认为,除了技术能力,大量志愿者的参与是找到走失者的关键。据介绍,该项目与民政救助站合作,并成立志愿者联盟,邀请公益团体和爱心人士等加入寻找走失者的行列。沟通会上,5 位志愿者讲述了寻人经历,并期待与「头条寻人」一起帮助更多人。
「我们做寻人、做公益,就像字节跳动做产品一样,追求务实、创新。」李涛说,过去五年,「头条寻人」不断拓展规模和范围,由寻找走失者,扩大到广泛意义上的寻人寻亲。该团队相继开展了「两岸寻亲」、「寻找烈士后人」、「无名患者寻亲」、「寻找战友」、「华人寻根」、「寻找好心人」等项目。李涛表示,「头条寻人」会持续做下去,用科技连接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