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毅资本数字健康高峰论坛,解读未来十年医疗产业新机遇

摘要

新政策、新模式和新技术,为医疗产业带来新趋势和新机遇。

11 月 27 日, 由远毅资本主办的「重构医健边界 - 2020 远·见 数字健康高峰论坛」 在上海圆满落幕. 峰会从产业、政策、技术、资本等多方分享了医健产业的数字化协作之道,解读下个十年数字医疗产业的新趋势和新机会.

2020 年在政策变革、技术发展、市场演变、疫情影响等多重变量的推动下,医健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数字世界。越来越多的跨界合作正在发生:药械企业、体外诊断厂商、数字科技企业、保险公司等正在跨界合作,在数字化的助力下,为垂直专病领域的医生及患者提供整合的一体化服务,提升患者全生命周期价值。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3D 打印、机器人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创新技术加速落地,扩展着医者的能力边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优质医疗解决方案。

此次我们邀请到诸多数字健康领域的领军者分别从产业、政策、技术、资本等多方共享医健产业的数字化协作之道,解读数字健康产业的新趋势和新机会,洞察下一个十年的未来医疗。

触达 效率 支付- 全新视角看医疗产业未来

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以「数字健康 2020:数据 重构医健边界」开启峰会序幕.
在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3D 打印、合成生物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不断落地医疗场景的大趋势下,杨瑞荣表示:「不同的数字技术将串联融合,形成数据应用闭环,重构传统的医疗模式。」根据近期的观察,传统以药、器械、IVD、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划分的医疗产业边界正在消失,越来越多的跨界融合正在发生。「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做药的企业也开始做 IVD,做信息化的企业在做服务,做器械的公司在做信息化等等。传统的边界消失了,而背后的推动力正是数字化,这使得竞争边界和行业格局面临重构,平台化和入口化的机会涌现。」
「我们身处于一个行业大变革的时代,面对很多不稳定的变量,需要寻找能够穿越周期的结构性机会。」 杨瑞荣表示,「我们将从数字化为行业带来的价值角度分析未来医疗产业的机会,并最终总结为三点:触达、效率、支付。」

随后, 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陈白平先生就 「数字医疗产业新趋势探索」给出自己深刻的理解。陈白平先生认为,全平台、一体化的慢病管理服务将成为数字医疗产业一个较大的新趋势:「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进行疾病管理的患者希望购药平台可以提供前期问诊服务,希望问诊平台能够提供开具处方服务,希望疾病管理平台进行药品配送。总体来说,四分之一以上的患者希望有全流程、一体化的服务。」

来自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的数字医疗负责人庄天满先生,从全球视角和大家分享了主题为「Global Digital health Transformations Aligning with China Trends」的演讲。庄天满先生认为数字技术可以同时解决中英医疗体系共同面对的很多的问题,未来有很多的合作空间。

数字化精准触达 - 加速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数字化正在加速「患者为中心」时代的到来。完善的数字化网络正在不断的赋能着中国的医生和患者,使「医患交互」这一医疗的核心环节发生着变化。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主治医师刘光辉医生, 赛诺菲中国区医学部负责人谷成明博士, 礼来中国信息技术副总裁及 CIO白柳晨先生, 咏柳科技创始人张伟先生,分别做了题为 「慢病管理的获与惑」, 「数字化驱动医学价值」, 「药企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创新病程管理模式驱动医患服务价值绽放」的主题演讲. 

并在随后以「直达患者,数字化驱动医患价值链条的横纵发展」的圆桌论坛中,与联仁健康互联网健康事业部总经理王俊卿先生小鸟健康创始人孙悦先生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嘉宾们认为,医疗产业数字化进入深水期,数字化的实践也从点状、分散的「轻问诊」走向贯穿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全病程管理。一方面,患者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被强化,服务的深度以及特定环节的效能被提高;另一方面,患者诊疗的全链条连贯协同,数字化医疗实践开始涵盖更多的价值环节。新的技术与模式,正在加速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改变患者的临床终局与体验,带来全新的患者价值。

数字化提升效率 - 打破医疗供需不平衡

人工智能、3D 打印、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商业转化逐渐累积到达了一个临界点,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正在加速萌发和落地。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拓展着医生临床能力的边界,赋能诊疗全流程——支持更精准的诊断,更高效的治疗,重塑传统诊疗流程。

在强生医疗新业务发展部总监华一先生的主持下,来自GE 医疗的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阎华女士, 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陶勇医生, 迅实科技创始人金良先生, 以及数坤科技创始人毛新生先生带来了他们在数字化影像诊断、数字化眼科和数字化齿科领域的最佳实践,和听众一起分享了他们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深刻洞察。

在以「扩展边界, 数字化赋能诊疗全流程」 的圆桌讨论中,讲者们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主任医师朱丽华女士一起,探讨数字化给产业和医生带来的价值.

嘉宾们认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提升效率,打破医疗供需不平衡,促使患者享受优质医疗资源。例如,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自动筛查软件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医生缩短筛查时间;基于 3D 打印的牙科耗材可提高医生的诊治效率;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软件可帮助医生缩减诊断读图时间……当临床医生的效率提高、用于诊断筛查的时间减少,医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治疗患者或提高技能。

数字技术扩展了医生的能力边界,给患者创造着全新的价值,打破了医疗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

数字化合理支付 - 构建患者全生命周期支付保障

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推进,多层次保障模式和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正在成为新的趋势和关注的焦点,随之而来的是对商业健康险的需求日益增加。行业实践者们正在使用数字化工具对疾病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联动着医疗服务提供方、支付方、药械企业等不同利益相关方,助力新的支付体系落地,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

分子实验室创始人刘扬先生的主持下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副主任胡乃军教授, 远程以「健康风险与支付保障」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见解, 随后周卿先生, 太保安联的战略部总经理向大家讲解了「保险科技重构健康险经营模式」; 镁信健康创始人张小栋先生, 颐圣智能创始人周禹同先生分别给出「构建中国医药多层次创新支付模式」和「医保支付模式变革驱动医疗数据 MDT 新业态」的精彩演讲. 

从左至右分别为: 刘扬先生,胡乃军先生, 周卿先生,张小栋先生, 周禹同先生

圆桌环节中,上述嘉宾与镁信健康副总裁钱叶一起,围绕「支付驱动,数字化构建患者全生命周期保障」展开激烈讨论。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医疗与保险的跨界合作会越来越多。按病种付费的院内支付体系改革正在多省市快速推进,商保迎来发展机会;多元支付体系将成为国家医保支付体系的有力补充,为患者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保险将从「为治疗疾病付费」向「为预防疾病付费」发展,将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患者价值 - 行业所有人的不变追求

在行业大变革之下,创业机会也随之悄然而变,由既往的进口替代为主旋律走向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双轮驱动,全新的创业机会也对投资人的方向选择提出了新的挑战。2020 年,全球数字健康产业投融资达到历史峰值,多家数字健康企业登录二级市场,产业发展进入新时代。
L.E.K 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陈玮女士在这一环节以「数字健康中国及国际投资趋势」和观众分享了自己的观点。陈玮女士认为,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正在加速,而无论国际或国内,围绕患者的投资都在增加。

在由动脉网创始人李大韬主持的圆桌环节中, RGAX 中国区负责人陈明先生,默克中国创新中心董事总经理孙正洁女士, 创新工场合伙人杨小龙先生以及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先生就「下个十年,数字健康投资方向展望」的主题,分享了各自在数字医疗领域的投资思路。

最后,远毅资本感谢所有到场嘉宾的支持。 我们坚信今天的医疗正在拥抱数字技术,但是科技之下,患者价值这一行业永恒的追求不会改变。无论是创业者、投资人、药械企业、保险公司还是科技巨头,最终的目标都是为患者创造更多、更长期的价值,这一追求不会因数字化的进程而偏移,相反,更加坚定。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