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OS 深度体验:设计和交互全面进化,vivo 重新思考了手机系统的未来

摘要

整合功能、操作上做减法、交互顺应直观感受,这是我从 OriginOS 上看到的改变。

现在的手机系统做到「够用」,已经远远不够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几年手机的影像能力、充电效率等方面,都获得了极速发展,而最近的一个趋势是,各家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系统。优化基本功能、用特色功能培养起用户习惯,再往上要和生态内的其它智能产品打通。这些都是为了更长尾的存量竞争,在如今手机市场中基本成为各品牌的共识。

即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我听到 vivo 要推出一个新系统时,更多的也是感到惊讶。一方面钦佩他们的勇气,另一方面也很好奇:新系统能成吗?

在 OriginOS 正式发布前,极客之选(微信:GeekChoice)有机会提前体验到了它的全貌。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度体验,下面就来聊一聊我们的使用感受。


全新且更自由的桌面布局

Origin 的含义是原始、本原,系统的中文名字叫原 OS,它相比原来的 Funtouch OS 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一种全新的交互,提供另一种体验。OriginOS 把传统系统的一些功能和元素重新组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觉和交互。

第一眼看上去,OriginOS 的主屏就和传统桌面完全不一样,图标的大小、位置都能自由编辑,有点像桌面小组件,但看上去要精美很多。它的桌面采用抽屉式设计,Dock 栏固定常用 App,从 Dock 栏上滑是全部应用和原子组件(我们后面详细介绍),可以自由拖动应用到桌面。

长按图标,右下角会出现扩展箭头,点击可以调整图标大小,有四种模式可以选择。OriginOS 的扩展图标并不是简单地放大,而是全部进行了重绘,我自己常用的 App 基本都已经完成适配。

OriginOS 的图标排列不需要遵循固定规则,可以随意排列。你是左撇子,就把图标放在桌面左边。手比较小,就放在靠下好够到的地方,非常自由。这种排列方式实际上灵感来源于华容道游戏,不同大小的滑块可以在有限空间里排列出无数种方案。借由这种理念创造出的「华容网格」,让 OriginOS 桌面有了丰富的个性玩法。

             

给你的壁纸加个特效

除了图标可以玩,我觉得 OriginOS 最有意思的就是新加入的「视窗风格」,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叠加在壁纸之上的特效。单色是黑白化,模糊就是字面意思。天空相当于把天气实时变化叠加到了壁纸上,下午的时候有雨滴,多云天气能看到云层飘动,一切都自然且直观,从此多了一种看天气的方式。

时光则是把壁纸收起,叠加真实的光影效果(是的,它会随季节、时间变化),你的桌面就好像一面墙壁,壁纸也成了真正的「壁纸」。这种设计还带来一个额外好处,就是锁屏界面再也不会有壁纸和日期文字重叠。这个功能之前一些第三方壁纸 App 也能实现,不过系统自带体验当然是更好的。

这几种视窗风格还能相互叠加,总之就是十分耐玩。

OriginOS 推出了全新的「行为壁纸」,花朵会随着你步数增加逐渐开放,对于不爱运动的人来说是个正向激励,就像智能手表的奖牌一样。

             

原子组件:体验「零层级」交互

下面讲讲这次 OriginOS 的重点功能,原子组件。它比安卓系统上几年不变的桌面小组件,功能要强大的多。从简单的展示信息到操作交互,不同原子组件有着不同的形态。比如时间日期就是简单展示信息,点击可以进入 App 进一步调整。相册除了可以滑动浏览图片,还能长按进行进一步操作(不用进入 App),比如将当前图片设为壁纸。天气滑动时可以看到温度变化。

上面举的这几个例子主要是信息展示,让你不进入 App 就能获取 App 内的部分信息。有的原子组件更进一步,还能让你完成一些复杂操作,比如日程和闹钟,直接点击+号就能语音输入指令,真的太方便了。你完全省去了根据需求去费劲找对应 App 的过程,效率得到提升。

原子组件并不只是 App 能力的延伸,它其实是根据需求把手机的各种能力进行了重新组合,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原子随身听。先吐槽一句,现在音乐平台的版权分割太严重了,想听一首歌首先要想「哪个平台有」,我只是听个歌而已,为什么要这么累?

针对「听歌」这个简单需求,OriginOS 把多个音乐平台整合到了一起,也就是「原子随身听」。它有两种尺寸,只保留基本的播放/暂停、上一首/下一首按钮,最小只占两个图标空间。想听歌随时点击就能播放,点击左边图标切换音源(目前支持 QQ 音乐、喜马拉雅、i 音乐、本地音乐),不需要在 App 之间切来切去。

这个组件看起来没多复杂,但理念是值得推广的。想想看,既然可以做原子随身听,是不是还能有原子资讯、原子地图、原子搜索?总之就是把相同功能的不同 App 整合起来,让用户可以一步直达。

除了这种特殊设计的原子组件,OriginOS 中功能相近的图标也可以相互「融合」,比如相机 App 和镜头包,靠在一起可以合成一个组件,点击各自位置功能不变,但你寻找它的过程要更直观。还是畅想一下,未来这样的设计肯定会扩展到更多 App,甚至是第三方 App,这对于现在 App 孤岛化的趋势可以算是一种「拯救」。

让我们先搞清楚这样一个逻辑:桌面上的这一个个按钮(也就是现在的图标)应该是为了需求而服务的,而不是有了需求再去思考「哪个 App 可以满足」。只是现在移动互联网竞争激烈,同一个需求有无数 App 可以选择(有的是不得不用),既然屏幕越来越大、App 越来越多的现状无法改变,OriginOS 就换了条思路,根据需求去组合桌面,也就是回归「本原」。

在这样的理念下,OriginOS 还推出了「原子通知」,它是将散落在手机各处的信息,在合适的时间推送给用户。比如快递、行程、会议,重要的时间、状态信息会显示在组件上,一眼就能看到。当然除了自动推荐,上下翻动也能查看最近的提醒。

             

减少点击、减少跳转

桌面布局可以回归本原,交互呢?其实全面屏时代的很多交互逻辑,与之前相比已经产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在屏幕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方便单手操作、如何在同一屏中运行更多应用?基本的共有认知是,滑动手势要比点击更方便。

在原本全面屏手势的基础上,OriginOS 进一步推出了「交互池」。它把屏幕的四个边缘都利用了起来,对应不同操作,你可以自由设置竖屏、横屏下的边缘手势,覆盖基本所有的操作习惯。

右侧是大拇指最容易够到的区域,这里新推出了一个「超级卡包」功能,把常用快捷功能整合在了一起,锁屏、熄屏状态下能直接呼出。并且超级卡包的触发区域是能调的,先替手小的用户谢过了。

进入应用的情况下,从左右边缘向内滑动并停顿,可以呼出「快速启动应用」,比切换多任务、返回主屏要快得多。

前面说过 OriginOS 是抽屉式设计,实际上你可以在任意全屏界面从底部左侧向上滑,呼出全部应用,这也能实现切换应用的目的,不过更大的作用是长按应用展开「小窗」。是的,OriginOS 其实也支持小窗模式,只不过藏得比较深,且没有其它系统那样复杂的操作逻辑。现阶段的小窗模式其实就是在功能性和易用性之间做平衡,倒也没必要说谁就比谁更强大,我只能说有就是好,之后还有调整和优化的空间。

多任务界面也有一个小优化,可以选择同屏展示四个 App 界面,不是强制,不喜欢可以再调回来。

                      

发力系统,vivo 瞄准未来长赛道

整合功能、操作上做减法、交互顺应直观感受,这是我从 OriginOS 上看到的改变。相比之前单纯的功能罗列,他们显然有了更多的思考,也做了最大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是需要勇气的,如何说服老用户,如何吸引新用户,以及让开发者跟进。

这一切瞄准的都是未来的长赛道,是 vivo 对未来市场判断之后所做的决定,我相信也是整个行业的共识。就我个人体验而言,非常期待这些新特性在第三方 App 上的释放,以及 OriginOS 如何进化成普通用户都能接受的样子。


本文由极客公园 GeekPark 原创发布,转载请添加极客君微信 geekparker。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