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腾讯看点内非遗内容已覆盖国家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项目的 70%。
6 月 13 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腾讯看点与光明日报文艺部、光明日报全媒体联合发起「腾讯看点非遗「守」艺人」活动。通过上线「非遗内容专区」聚合平台非遗内容、发起「非遗看点守艺人」创作大赛激励非遗内容创作、搭建「非遗守艺人」科普专题普及非遗,扶持非遗内容,助力非遗传承和守艺。
非遗守艺人活动启动,守护非遗文化
目前,腾讯看点内非遗内容已覆盖国家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项目的 70%。此次「腾讯看点非遗「守」艺人」活动包括了苗族银饰锻造、油纸伞制作、苏绣、铜雕、木雕、宜兴紫砂陶、制扇等众多非遗项目。
为助力非遗内容传承,持续影响用户,腾讯看点全新上线「非遗专区」,聚合平台非遗内容并实时更新,挖掘更多非遗爱好者,培养用户对非遗内容的深度消费习惯。用户可通过在看点快报、腾讯 QQ·看点「生活」频道「非遗技艺」等进入专区。
同时,腾讯看点发起「非遗看点守艺人」创作大赛,面向社会征集非遗手工艺、美食、技艺相关的视频和图文内容,选出优质作品给予海量流量及现金奖励,激励更多非遗内容的产生和传播。作者通过企鹅号后台「活动约稿」找到「非遗看点守艺人大赛」即可参与投稿。
此外,腾讯看点上线「非遗守艺人」科普专题,展示非遗传统技艺制作过程,向平台用户科普非遗。用户通过在 QQ 浏览器搜索「非遗科普专题」即可到达专题页。
此次活动,腾讯看点也借助平台非遗创作者优势,推广优质守艺人。其中包括:银匠雪儿、皮艺乔师傅等头部非遗看点守艺人。通过平台扶持,让社会和公众关注守艺人,助力非遗内容得到全面发展。

扶持平台非遗好内容,让内容打动人心
非遗鲜明的地域性限制了其「出圈」,渐渐与主流文化产生隔阂。这正是腾讯看点发起此次活动的初衷,借助信息流内容平台优势,让非遗进入大众视野,帮助「守艺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桎梏。
据了解,目前腾讯看点平台日活跃用户 2.4 亿,日均内容消费量达 96 亿。其中平台每月曝光非遗内容接近 20,000 篇,曝光总量达 1500 万次。数据说明,非遗及其产品并不缺乏受众和市场,关键在于打破传播介质的障碍。
在腾讯看点中,用户可以沉浸在「李子柒」适时而食、春耕秋收的东方生活智慧与美学;感受「守艺小志」一斧一刨、一雕一凿的精湛木雕技艺;惊叹「铜雕工艺大师」以铜液作画,将水墨画和铜艺术完美结合的铜雕工艺;赞叹「竹木大师奇人匠心」将木雕与竹编的跨界混搭,让传统工艺迸发出新意的巧思,让内容打动人心。
以「银匠雪儿」为例,入驻腾讯看点 2 个月,共产出银饰锻造视频超过 63 条,其非遗作品获得 1300 万多万次关注,互动超过 50 多万。「银匠雪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从腾讯看点的用户到平台创作者,身份转换的过程中也收获了许多成长,更看到了年轻用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知道苗族银饰;也给年轻人树立榜样,希望能有更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起身传承家乡的非遗文化。」

今年 2 月起,腾讯看点陆续对非遗创作者进行培训和扶持,用包括图文、短内容、短视频等内容形态对非遗内容进行分发和推广,目前总计扶持流量达到千万级别。而此次活动中,腾讯看点还将非遗创作者纳入「聚星计划」、「优质计划」的扶持范畴。针对非遗作者,满足条件的可享受百亿流量,最高流量收益及快速过审、优先审核、官方认证加 V、算法优先推荐、冷启动流量加权等扶持权益。
传承是延续历史,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创新是面向未来,探索我们要往哪里去。此次「腾讯看点非遗「守」艺人」活动希望唤醒更多人对非遗和传统文化的关注。腾讯看点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遗具有强大的内核精神和磅礴的生命力,但要想使非遗真正的『活』起来,仍需要不断汲取时代元素,让非遗在传承中历久弥新。腾讯看点也努力通过平台优势,让非遗以更年轻化的方式与大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