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发布教育行业方案,拿出 10 亿促进教育信息化

摘要

新信息化教育,校园管理新模式。

2 亿中小学师生被迫迁移线上,教育信息化提速,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4 月 23 日,企业微信举办了首场教育行业发布会。针对线上教学、家校沟通、校园管理等场景正式推出新功能。同时拿出 10 亿帮助学校和教育局快速上手。

企业微信教育方案的发布是与多方需求更好的一次对齐,也是内部协同作战的一个优秀案例。


降低使用门槛,一个 App 就够了

新信息化教育对比传统教育,教和学的模式「脱离」了老师和学生原有的线下习惯,这对互联网企业进校提出了要求——如何将使用门槛降到最低,甚至贴近原来的使用习惯。

企业微信的教育行业解决方案正式推出了「智慧教育四锦囊」——师生锦囊、家长锦囊、学校锦囊和教育局锦囊。学校、政府机构通过企业微信可以完成教务安排、人事管理、资源共享等等管理和协同工作,家长和学生端通过微信就可以实现直播上课、健康打卡、作业提交等等沟通和学习需求。

发布会上,杭州胜利小学称搭建了包含使用企业微信的老师和使用微信的家长在内的「混合群」,通过行事历、班级相册等应用,大幅提升学校管理和家校沟通效率。广州海珠区教育局则把下属学校连接到企业微信中,使用在线会议、审批、微盘等能力,便捷地完成公文流转、学情分析等工作。


「黑天鹅」突如其来,协同战「疫」

除此之外,企业微信联合腾讯云、智慧校园推出了整套「复学码」解决方案。学生或家长可以在微信小程序内进行健康情况申报打卡,学校和教育部门则可以通过企业微信工作台定时推送健康打卡提醒,并可随时查看学生的整体打卡进度及全市统计进度,针对异常人员信息,教育局也可立即获知并及时给予帮助。

智慧校园与企业微信的深度整合是为了通过一些整体的解决方案更加赋能教育过程中的每个角色。

智慧校园在 2015 年推出,主要为了解决教育体系内部「数据孤岛」的问题。实际上,疫情之初,由于教育需求比较多样,腾讯教育一直通过不同产品之间的整合,在课前、课中、课后,让不同角色的用户(管理者、老师、家长)都能享受到相应的服务。「产业互联网我们内部提出协同或者团战,这次也是一个团战的模式。」腾讯教育副总裁王涛此前对极客公园表示。

腾讯本身技术的积累,比如云、AI、大数据等作为底层支持,让教育产品在疫情期间表现稳定,而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出口,为腾讯拥抱产业互联网提供了更多场景和数据。「信息化和场景的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仅是我们提供了一些工具给到学校,老师和学生也教会了我们很多,特别是公立校的上课场景和师生关系与机构是不一样的。针对他们的场景,我们的产品对应地满足,这是一个互相融合的过程。」王涛表示。


10 亿启动金专项投入,做连接

「生态」一直是腾讯的关键词。企业微信宣布将累计投入 10 亿元教育启动金,激励教育服务商专项服务学校、教育局。合作导向的是学校、教育局更快更好的上手智慧教育解决方案。这是继 3 月初的亿元专项扶持后,企业微信又一次发布针对教育行业的大规模激励计划。

企业微信将为服务商提供四种合作模式,第一种模式为「上门为学校、教育局服务」,即由服务商为学校、教育局提供上门服务支持,完成初期管理端配置,如上传通讯录等;第二种模式是「教育行业方案共创」,服务商与企业微信一起探索将教育行业服务做深做透。

第三种是「深度定制化功能」,企业微信仅仅承担「样板房」的角色,满足定制化服务商的个性化需求;最后是「智慧硬件联动」模式,比如复学之后,智慧测温硬件是很多学校的刚需,硬件监测到的体温等数据,将自动同步到企业微信和微信,老师和家长都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的健康情况。

「以公立学校为例的话,我们做的是连接层的入口,搭建一个数据共享的平台。有很多跟教学相关的内容,应用工具这些层面,都会是通过这样开放的模式。我们做好核心的基础平台和技术能力,这些给到我们的合作伙伴去使用,让他们能够去构建更好的一些垂直场景。」王涛说做教育依然要用好「连接」的优势。

不仅如此,据王涛介绍,大年初一的时候,腾讯便筹备了不停学联盟,联合互联网教育圈一百多家优秀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地为学校提供服务。

伴随 2018 年教育部一纸文书《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对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明确,互联网企业逐渐渗透公立学校的各个场景中,王涛表示,过去像信息化 1.0 更多关注在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软件这方面或者数据相对比较少。2.0 之下,国家是向互联网+ 大平台这样的方向在发展。目前,企业微信教育行业已覆盖全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而教育作为腾讯的一个基础性板块,将始终做好连接器和生态共建者。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