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 到底在改变什么?5G时代最大的受益者是谁?5G 第一车会如何改变汽车这个百年产业的动向?
5G 时代以来,其发展的速度也将超过市场的认知,并成为影响企业未来时代竞争力的重要元素。
5G 用户从 2020 年开始,将用五年时间完成「全民渗透」,用户规模在 2025 年将达到 12.8 亿;5G 产业作为通信基础设施,其市场规模不会暴涨,到 2030 年产业规模将达到 6.6 万亿。因为有了 4G 时代的商业渲染,5G 时代互联网服务无需大规模用户教育。
5G 时代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全产业链布局的智能硬件生产商,对于他们来说在这个时代到来之前,最需要关注的是计算能力问题。
但 5G 使链接媒介和服务终端归属权的变化,将引发的商业模式革命。
比如:用户对计算机、手机储存容量的担忧、用户对数据传输速度的担忧等等。这些需求点在新技术时代会成为用户的「习以为常」。在 5G 时代,这种需求的转移可能会发生在以下两个层面:链接媒介的更替和智能设备物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简单来说,通讯速度提升导致手机等硬件功能的变化,最终影响智能终端形态,而这其中包括你身边的「最大智能硬件」汽车。
作为中国 5G 技术积累最深的企业华为为什么最终放弃了制造这个革命产品「5G 第一车」?为什么这家汽车厂商能够打动华为,第一个生产真正的 5G 汽车?
华为把 5G「给」了它
在刚刚结束的华为春季新品发布会上,P40 系列手机、智慧屏占据绝对的风头。和它们相比,华为造车的传闻更引人震惊。事实上,华为过去两年时间在「造车」上动作频频,也强调了进入汽车行业的决心。两年前,华为与清华大学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深度技术合作的消息被广泛传播,一张看似简陋的无人车的「雏形」也被曝光。华为消费者 BG 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甚至在社交媒体上表示,5G 联网汽车在 2020 年前有望问世。
而去年发布的 Ocean Connect 车联网平台更是把华为的「汽车梦」推至高潮,喊出的口号「数字化每一辆车」背后似乎隐藏着这家企业在汽车领域的野心。但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去年还是今年,华为的官方态度一如既往:华为将专注于 ICT 领域,主张与汽车制造企业广泛合作。在去年 1 月的采访中,华为创始人兼 CEO 任正非,更是对记者明确表示,华为永远不会造汽车。但听到新闻的人很多,相信这头猛兽的人却很少。作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的总裁王军一直鲜有公开露面,毕竟这个职位里藏着华为更大的野心与决心。
尽管一再否认进入汽车制造行业,但作为科技领域的巨头,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动作颇受外界关注。近日有消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总裁王军突然造访北汽麦格纳工厂,与近期在工厂办公的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ARCFOX 事业部总经理于立国见了面。
这正式为我们揭开了「华为是否造车」的谜底。在疫情长久战之下,刚刚复工双方高管就出现在了生产一线?这当然不是为了加速恢复生产,而是为了一款「全新产品」的快速推出上市,它正是 ARCFOX 首款量产高端智能电动 SUV。

关于华为造车,其实是这个巨头的边界拓展,外界关注度极高。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说,2018 年 10 月前,华为消费者 BG 有着非常强烈的自己造车欲望。「他们讲苹果在做车,我们为什么不能做车?」2018 年 10 月,最终清晰了自己的战略选择:华为不造车,聚焦于自己占据优势的 ICT(信息通信技术)技术,确定自己的定位是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为广大的车企提供部件和解决方案,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
「造好」车和造「好车」,这是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2019 年提出的概念,汽车产业与 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在融合,「造好」车,表明华为做车的内涵在发生变化。而华为第一个帮助的车企「造好」车的正是 ARCFOX。
ARCFOX 首款量产高端智能电动 SUV 基于 IMC(Intelligent Module Criterion)智能模块标准架构,该架构是由北汽与华为联手打造,是目前全球首个商业搭载 5G 技术的汽车架构。

可以说,从第一台互联网汽车诞生、到智能汽车都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技术印记。而北汽与华为联手,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快「5G 第一车」的到来。
为什么是ARCFOX ?
为什么是北汽?为什么是 ARCFOX 这样一个新的品牌?我们回看过去一年,华为与北汽新能源双方动作频频,合作早已逐渐深入。就在开年的 1 月 15 日,在 2020 北汽新能源全球伙伴大会上王军曾经现身演讲,而此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才刚成立半年。在此之前,北汽集团已经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成立了 1873 戴维森实验室,共同开发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技术,在云计算、车联网、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研发创新;同时,将 ICT 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深度融合,为汽车带来车联网、5G 等先进的技术支持。

「40 分钟」,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ARCFOX 事业部总经理于立国说,「当时,徐董带着我见了徐直军,我把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平台如何做线控,以及我以后怎么和对手竞争,40 分钟,他听完觉得有几点,第一,很认同我们这个理念。第二,团队的文化很接近,创业者的文化,有一种愿意追求技术进步的文化,当时很快就决定跟北汽新能源合作。」
另一方面,华为作为世界领先的 5G 技术服务商,在汽车领域选择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势在必行。徐直军曾接受采访时说:「传统机械部分不是华为的优势,你让我做底盘,我做不出来。你让我做发动机,我也做不出来。我们很清楚,华为就是做 ICT 技术,适应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匹配一下,能做什么,才做什么。」而北汽新能源作为纯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导者,连续 7 年销量第一,并在向高端化、智能化努力,ARCFOX 是北汽新能源推出的高端品牌,也是北汽集团「引领 2025」战略的先锋,推动北汽集团全面新能源化的排头兵。
众所周知华为与 ARCFOX 在 2019 年就成立了 1873 戴维森创新实验室,深耕智能网联技术, 打造「最强大脑」,带来人、车、家的跨场景一体化体验。这种跨场景一体化体验, 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5G 软、硬件技术的支撑。对于 ARCFOX 来说,选择在世界已经确立 5G 技术领先地位的华为进行合作,无疑是最佳选择。于立国也坦言,与华为高管交流过后,他对这件事更有信心了,甚至主动调整了新车的造型方案,以适应更高的智能能力提升。

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一窥目前智能汽车的行业发展速率——算力。算力是这辆车里软件能力的基础,也是软件体验和自动驾驶体验的基础。基于车企成本最优的关系,我们可以把算力和智能化比作正向相关的关系,以「算力」这个标准为基础,我们才能更好的窥探「汽车智能」的成长速度,以及汽车行业内的巨大差距。
目前行业内一般认为,L2 级别自动驾驶能力需要的计算力<10tops,L3 级别需要的计算力为 30-60tops,L4 级别需要的计算力>100TOPS,L5 需要的计算力目前未有明确定义(有预测需要至少 1000TOPS)。
华为目前能够支持 L4 级别的智能驾驶平台,基于 8 颗昇腾 310 AI 芯片,可以实现算力高达 352TOPS,整体系统的功耗算力比是 1 TOPS/W,可谓同行中的佼佼者,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双冗余 FSD 计算机也只有 144TOPS 的算力。这就直接给首度合作的 ARCFOX 的首款汽车带来的一个行业中绝对强大的「大脑」,行业中绝对领先的计算能力,不仅有助于日后不断升级,也能促进 ARCFOX「四肢」的成长。
「无边界」的公司
5G 可以说是中国的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并赢得世界领先一个新赛道。过去几年,我们看到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是一次重大超越机会,现在 5G 技术同样是一次绝佳的机遇。在这一点上,华为和北汽新能源有共同的认知,并且目标一致,套用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的话来讲,「华为选择全面战略合作的汽车企业只有北汽一家」,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双方合作关系之深入。

「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平台公司。我给你们提供硬件,提供开发工具、提供标准,大家一起服务我的客户,然后我来做验证,共同成长,这才叫一个无边界的公司。」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ARCFOX 事业部总经理于立国说,这就是 DCDC 战略,就是 digital car and digital company,数字汽车和数字公司,或许这才是我们公司的愿景和梦想,真正伟大的公司是一起成长。

传统手机走向智能手机之后,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整个产业界持续创造价值的平台。一旦汽车从传统汽车走向智能网联汽车之后,也将成为整个汽车生命周期内,为产业界持续创造价值、为消费者持续提升体验的平台。
但在其中,要让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成为持续价值创造的平台,需要这样「无边界的公司」不断的合作创新。目前,绝大多数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不能迅速的完成如此巨大的商业模式转变以及能力体系的切换。但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将成为人类社会新的革命性发展引擎,其影响远远超过汽车和 ICT 两个行业本身,对人类社会、对汽车产业、对人的出行带来巨大的改变。
ARCFOX 首款量产车脚步会很快到来,这个划时代的新产品会为我们开启一个全新的汽车智能格局。我们也可以一起期待这款「5G 第一车」的真实落地量产,这家「无边界的公司」通过这款明星产品又会让我们对「智能汽车」有怎样全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