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暴涨 15 倍,付费率超 6 成,这家远程会议软件如何「逆行」?

摘要

视频会议行业的火爆是个信号,效率工具的商业价值,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大年初二,全时云会议创始人陈学军将技术员工召集起来,让大家准备工作。因为他预计,随着疫情影响加深,视频会议产品会迎来一大波使用量爆发,要做好准备提前扩容,避免影响用户体验。

不出所料,视频会议软件的确迎来了一大波迅猛增长。疫情期间相较平常,公司用户使用量增长超过 10 倍,保守预估每天使用时长近 3000 万分钟。而面对如此巨大的客户增量,全时竟然始终都没有崩溃。

陈学军说,从大年初二到远程线上复工潮的到来,扩容时只来得及沿用原有产品的架构。而这一次他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顺利撑住十数倍需求量增长,证明了这家公司十几年的持续「较劲」是有价值的。

在视频会议软件领域,全时这家已经拥有超过 4 万客户,其中付费比例超过 65% 的企业,曾是一家安静的公司,但当聚光灯终于聚集在这个领域的时候,他显示出的姿态却很淡定。

全时云会议创始人陈学军 图 |全时云



一家对音频「较真」的视频会议软件

作为一家视频会议公司,全时云先给客户留下印象却是通话时的音频质量。许多客户对这家公司的第一印象往往都是「通话质量」,公司员工在地铁、火车上,在信号不稳定的场景,尽管画面偶然抖动,但声音却十分顺畅,超乎想象。

虽然做的是视频会议产品,但陈学军却认为音频是一场视频会议最重要的元素。在他看来,很多人把视频会议的重点放在了「视频」上,但其实「会议」的效能才是重心所在。

在一场会议中,与视频画面的流畅度相比,参会者对声音的感知更明显,音频才是视频会议中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只要声音不卡顿,哪怕画面卡顿或模糊,会议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要实现音频能力并不简单。用户用的设备是手机还是电脑还是会议摄像头,公司网络防火墙音频协议状况,用户网络状况……从软件到硬件再到使用者所处环境,都有可能对视频会议通话质量造成影响。

为此,全时的技术人员在超过 10 年的周期里在诸如地铁、山洞、火车等场景做过大量测试,并针对延迟、抖动、噪音等情况进行性能调优。为了和通话质量较劲,「深圳到广州的高铁时间是 27 分钟,为了做测试,我坐过不下十次。」、「北京的地铁我们都跑遍了」。

全时云 CTO 赵元军露,目前他们可以实现在丢包率达 70% 不稳定弱网环境下,例如高铁、地铁等环境中,仍然能保持正常沟通。除此之外,他们还专门研究出一套自动识别系统,可以智能识别不同网络状况,以适配合适接口保证通话质量。使客户在使用产品时能够真正「无感」。

         (图| 全时云) 

这个近 20 年行业一直是不温不火的增速,看起来是个「慢赛道」,而在技术上的投入又需要非常持续。陈学军说,这很考验一个公司对这件事的信念,有没有恒心和耐心。

成立于 2006 年的全时显然是很信这件事的。作为一家视频软件公司,全时多年前就通过视频会议启动远程、异地办公。这家公司甚至把最重要部门,放在了离创始人几百公里之外的地方。陈学军在北京,CTO 赵元军带领的研究团队却在苏州,其他销售、产品员工也分散在全国各地。

将最重要的技术团队放在异地,放到现在或许不算什么,但在十多年之前却称得上是一个冒险。不过,这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一种对自己的视频会议产品的「信仰」,进而形成了产品技术的「较劲」风格——自己开着会要是出问题,提高改进的动力才是最大的。

在加入全时之前,CTO 赵元军就曾在 WebEx(2006 年被思科以 32 亿美元收购)工作 11 年。WebEx 是网络视频会议的开路先锋,直到现在仍然是视频会议产品的重要技术标杆和产品标杆。

但受产品发展策略和政策限制,在 2015 年左右,母公司思科在中国运营政策发生了改变,苏州一批技术研究团队被迫解散。这批研究人员成为国内视频会议公司争抢的对象。

最终,这群 WebEx 的技术人员一部分去了 Zoom。Zoom 是由华人袁征创办的视频会议公司,去年上市,目前市值 290 亿美金左右,是该领域现在的领头羊;另一部分技术员工则加入了全时。

陈学军坦承,Zoom 的成功上市更加激励了自己,他相信国内也会出现类似的公司,全时一直在努力。

             (图| 全时云)


 

一波浪潮,还是一个时代?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似乎使陈学军和全时云坚信的事情大大加速了。现在找上门来的线索超过 3 万条。尽管疫情过后需求有所回落,但未来增长预期仍要大大超过前两年,到达 100%、200%,Zoom 发展最快的时候和这差不多。

对于视频会议来说,疫情既是一波浪潮,也很有可能正在开启一个新时代。因为类似的事情,也曾在海外视频会议软件领头羊 WebEx 身上发生。

WebEx 能够快速崛起就和 911 有着密切的关系。在 2001 年美国 911 袭击之前,WebEx 虽然小有名声,但并不如何耀眼。但 911 之后,美国民众由于恐惧,纷纷减少跨国出行计划,但当时美国经济又正在面临整体转型,制造业开始向大陆、东南亚、东欧进行转移,全球贸易兴盛,谈判会议需求旺盛。

在 911 和经济形势的双重影响下,视频会议行业受到刺激迅速崛起。而产品能力突出的 WebEx 更是其中佼佼者,2003 年被福布斯评为五年中成长最快的 25 家 IT 公司之一。

就像 911 之后的 WebEx 发展的轨迹,在陈学军看来,国内视频会议也遇到了这样一个机遇——视频会议不是短时需求,而将成为企业效率提升的一个通用型的工具。

过去效率工具的价值,在中国商业体系是被压抑的。直到 Zoom 上市市值突破百亿美金之前,视频会议市场几乎都是被忽视的。此前,大多数人并无专业的视频会议工具的需求,即使有也选择社交软件解决。陈学军曾感慨,「美国有 7500 万人在开会,但中国只有 200 万」。为 B 端产品买单的客户主要是外企和思维先进的科技互联网公司,身在行业第一阵营的全时也不例外。

但随着中国经济现告别过去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走入注重效率的新经济时代,如何提升企业办公效率将成为行业主旋律。视频会议,作为一种办公工具和办公理念,对企业办公效率的提升显然正在形成共识。

陈学军曾经带着团队研究过欧美成熟的企业服务市场,他觉得,视频会议软件将在提高企业办公效率甚至对外沟通效率中扮演关键角色。

一方面,未来视频会议将变成企业内部沟通甚至外部沟通的常态。陈学军说,中国很多人对会议这个词是有误解的。会议更多时候应该是 meeting 而非 conference——这意味着会议应该是讨论的场合,而非被局限成一种强形式主义的对话方式;

这种改变正在发生。全时早期有大量房地产公司客户,但现在越来越多建筑公司也开始成为他们的客户。事实上,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属于上下游关系,随着房地产公司把视频会议视作常态,在合作过程中也会影响到建筑公司的办公选择。

另一方面,随着视频会议功能的增加,视频会议将成为企业办公的重要工具。他们在观察一些好的线下会议后发现,一场好的会议必须要有效果:「记笔记、领任务、出结果」。随着视频会议功能增加,智能化的文字转写、笔记功能将对会议效率有个显著的提升,这也是全时正在加速落地的产品。

全时接触到的企业都肯定视频会议在企业协作中的价值。过去中国视频会议软件不受欢迎,是因为个人不了解视频会议软件,而企业则在考虑决策成本和教育成本后,往往会忽略视频会议软件。

这次疫情则为视频会议的普及提供了一次极佳的机遇。在疫情和公益产品的推动下,视频会议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他们发现,用户只要使用四次产品就会停留下来,并为品付费。

                  (图 | 东方证券研究所)

大数据同样显示视频会议在国内将越来越被重视。据第三方机构统计,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由 2014 年的 52.3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160.2 亿元,增长了两倍多,于该 4 年间实现 32.3% 的年均复合增长。未来伴随着云会议、硬件成本下降等因素的的带动下,行业在一定规模情况下,仍将维持 26.2% 的复合增速增长。这次疫情显然将进一步加速这个进程。


大平台还是好工具

当然,尽管很多人都认可陈学军这一套对视频会议发展前景的讨论,但并非所有人看好垂直视频会议软件,甚至有人认为未来应该是像钉钉、企业微信这些通用型协作软件通吃。

但在陈学军看来,与通用型产品相比,垂直类产品也有自己的的壁垒。在视频会议领域,相比大公司,全时有可能做好这件事情,「这对大公司是个功能,但对我们来说是决定生死的全部,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得更好。」

他认为,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要解决的客户的需求。如果这个真实需求存在,那么市场自然存在,只要把产品做好,客户就会找上来

以成熟的美国市场为例,目前纯做 SaaS 市值在 20 亿美金就有 49 家,这些公司并未因为微软、Salesforce 有类似产品而倒闭。因为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市场渠道,企业服务市场都不可能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

与竞争、挤压相比,全时更愿意把这些通用型产品当作合作的玩家,积极拥抱包括钉钉、企业微信在内的通用型产品,支持用户使用他们接入全时云。真正的挑战不是竞争,而是更好的产品;真正的机遇不是现在十几倍的需求量增长,而是效率工具对于社会的价值,以及它本身的商业价值,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我们安静的做了十几年,这个预言中的时代,就这样到来了。」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