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ine Music 副总裁陈鑫:数字音乐千亿市场的进击

摘要

降本增效,科技赋能,培养专业人才,是关键三要素

数字音乐千亿市场的进击

「数字音乐进阶千亿市场三要素:降本增效,科技赋能,培养专业人才。想在音乐行业赚钱的太多,踏实做服务的太少。」

11 月 8 日,由 VFine Music 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举办的「MCCT 音乐版权中国行」全国路演首站北京站在中传国际交流中心顺利召开。VFine Music 副总裁陈鑫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数字音乐千亿市场的进击与野望》的演讲。

以下为陈鑫演讲全文整理:

大家好,我是 VFine Music 的陈鑫,负责公司业务经营,也是进入音乐行业七个月的新兵。

去年在加入公司前,我研究了一份报告觉得非常有趣:数字音乐、网络游戏、视频行业,行业用户稳定在 6-8 亿,网络游戏公开年销售额最高约 2200 亿,数字音乐却不足前者 1/4。

用户基础如此庞大,却没有把它构建成完善的商业生态,我带着疑问来到这个行业,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实践和工作。如果数字音乐市场想进一步做增量,突破且稳定在千亿规模,也许可以从行业各方面进行探索。我们在沟通和探讨中总结出三点思路,在这里进行分享,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点,市场经济提速的核心,降本增效,即加速音乐作品的传播与变现。「本」可以理解为价格成本、沟通成本和信用成本。

在音乐行业,客观把音乐作品定义为商品时,95% 的作品是「死」的,它们沉睡在音乐人电脑里面、唱片公司硬盘库里,不能流通、传播、变现,那么有这个情况是为什么呢?

第一,之前市场环境里大家对音乐版权不尊重、肆意妄用。第二,音乐行业只有不到 5% 的作品价值具有卖方市场定价权,95% 作品属于买方市场定价权,但更多音乐版权定价被卖方市场惯性思维带偏了,导致流通是很难的。

第二个是沟通成本。在中国音乐产业里,音乐人作品要经历作词、作曲、制作、发表,才有可能真正与公众见面。在制作过程,资源是孤独的,最多来自熟人圈。提两个例子,第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野狼 Disco》,第二个是 BillBoard 蝉联 17 周的冠军,Lil Nas X 的《Old Town Road》。这两首歌有个共通点,它们的 beat 都是从 Beat Stars 平台上买的,做成作品,发表,火了。行业需要更多公平的平台和环境,能够让作品 demo 进行很好的流通和选择,最大化激活作品潜能,而不是盲目疯狂写 E-mail 给中意的合作人,对方却不 care 你。

第三个信任成本,指作品与客户、音乐和其他行业之间的信任成本。

我有个游戏行业的朋友想在全球范围做音乐游戏。他想用 Alan Walker 的歌,仔细询价,最低要 50 万。VFine 推荐了 Martin Garrix 的歌,一年全球范围使用,英国的版权方只要 5 万多,非常 match。帮音乐和其他行业建立更好的信任感,这是做音乐版权商业化同时要兼顾的事。

通过不断的降本增效,提高音乐作品在大市场的流通率,有更多曝光、有商业机会,让音乐作品兑现应有的价值,这也是 VFine 公司做业务的价值观之一。

第二点,科技赋能,提高音乐版权管理效率。在音乐版权业务中,以 VFine 公司为例,会用 AI 标签对音乐作品进行编辑和整理,通过 Connect ID 系统和声纹技术检测合作音乐版权在主要平台的使用数据,区块链技术能让信息查询更加公开、高效。

在传输方面,也可以结合技术提高效率,比如像企业客户一次性需要很大的甄选库,我们就会用云+API 技术提供 50 万首曲库的使用和浏览权限,来对音乐进行更好地选择。

第三点,行业整体专业度需要提高,把传播和商业化结合好,而不是只赋作品单一功能。

之前音乐行业变现路线很简单即「作品 to C」,做好的音乐丢进流媒体等平台,用户喜欢,恭喜你,火了。用户不喜欢,你就 GG 了。

我们要努力在作品和市场之间升级出「B to BC」的模式,以服务音乐为核心,评估作品,管理全球范围业务,提供包括包装、上架、宣传、计费、风控等在内的发行服务。

比如 VFine 公司如果确定发行一首作品,首先会上架 Q 音、Spotify、网易云等全球范围 100 多家流媒体,同时在中国的 VFine Music、日本的 Audiostock、美国的 Pond5、澳洲的 AudioJungle 等平台进行商用授权变现。作品评定等级越高,VFine 公司会在 YouTube、bilibili 等视频平台,Spotify、网易云等核心流媒体平台进行运营和推广,机会成熟,会推动演出、品牌合作等跨圈子、跨国度、跨文化的交流。

最后讲一下我们这一年小小的成绩。截至 10 月底,VFine 公司累计进行正版授权 37 万次,其中 80% 为付费商业授权,单次费用最多达 50 多万,最少为免费品牌置换。VFine 公司累计给出 150+商用音乐 SaaS 服务,包括给腾讯广告、统一集团、凯叔讲故事和京东多条产品线等多行业企业提供的曲库合作服务,给新片场、视觉中国、TVCBOOK 等平台提供的分销服务。同时,VFine 公司也为版权方、音乐人的音乐版权提供公平、高效的分账、维权支持。

我认为只有专业的服务才能帮音乐作品规划出更具成长性的路。在推广方面,大家知道去年有一首歌《星球坠落》,当时很火,后来总体来看没有《野狼 Disco》火,为什么?因为《野狼 Disco》在粉丝圈、综艺圈火了之后对内容进行了重构,找了陈伟霆 feat,并结合短视频平台进行运营和推广,成为全民话题。

在管理方面,出现音乐侵权,处理不好就会像南京市民李先生一样在社交平台消失。VFine 则通过高效的商务谈判,让对方为侵权付出商业赔偿和名誉挽回,让一切重归平衡。此刻,打开手机翻开热播综艺《慢游全世界》的官方微博,在 11 月 8 日他们发布了给音乐人文博的致歉声明,这就是 VFine 公司专业管理服务的一个体现,像这样的案例有很多。

未来一段时间,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持以及作品源源不断出现的情况下,音乐行业只有涌现出更多专业的 B 端功能企业服务作品,积极响应政策,协同上下游,提高行业效率,才能迎来音乐市场的千亿时刻。

这个千亿不仅是一个数字,而是生生不息的生态,让行业无论遇到任何压力,都能保持商业的活动。隔壁游戏行业近年在重压下依然保持增长达到 2500 亿,靠的是专业的发行体系,音乐行业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到这里想讲的也讲完了,我讲的可能都是错的,但是我的初心是真的。围绕这个目标,能不能达到一个更好的结果,靠的不是我,也不是我们 VFine 公司,靠的是在座的各位,期待大家为音乐行业添一份力,帮音乐行业商业化打开更好的局面。谢谢。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