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很忙。独角兽争先恐后地敲响上市钟,然而,吸纳了海量融资的Uber、Lyft、Slack纷纷高开低走,股价一路下跌不止。
2019 年,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很忙。独角兽争先恐后地敲响上市钟,然而,吸纳了海量融资的 Uber、Lyft、Slack 纷纷高开低走,股价一路下跌不止。
这场独角兽上市潮中,一家华人背景的企业 Zoom 引起了钛媒体关注:4 月,Zoom 在纽交所上市,由于快速增长的趋势及亮眼财务表现,开盘首日股价上涨 72%。截止发稿,市值超过 208 亿美金,成为今年美股的一只「黑马」。
很多人开始关注起来:Zoom 是哪来的?
它其实是一家在线多人视频会议软件公司,已经创立 8 年,其 CEO 及创始人袁征过去是一个华人工程师,从思科离职创业。Zoom 目前在中国境内无法使用,但在硅谷却早已有不小名气,是 2019 年上市的美国主流科技公司中唯一盈利的一家。
上市后,Zoom 的表现让硅谷主流 VC 看到了华人项目的潜力。
进入千禧年后,华人人数渐长,来自中国的资本也开始涌入硅谷,华人创业之势变得愈发蓬勃、多样。其中既有从华人市场切入逐渐做大的外卖项目,也有从一开始就能打入主流市场的生鲜递送项目,更有拥有高资历的技术高管自行创业、最终发展迅速的技术类项目。
过去几年,智能硬件、AI、区块链纷纷登上风口,又渐趋平静。
当硅谷乃至全美风投走向冷静期时,曾在创投领域占比较小、声量不足的华人创业者,是否已经找到了另一种在北美突围的方式?华人创业在硅谷有哪些趋势?下文发自硅谷,系钛媒体特约驻硅谷作者围绕上述话题的观察与记录:
ToB、消费、出行,多领域开花
上个世纪末以来,中国留学生赴美潮起,直至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国际生生源国,2018 年赴美留学学生总数比后两名加起来还多。不过在过去,不管是在北美长大的华裔,还是一代移民,目标最多是成为一个职场精英,创业往往不是他们的首选。成功的华人背景创业者凤毛麟角。
2010 年以来,这一点正在改变。随着中国国力日盛,前有满足美国外卖需求、估值超过 120 亿美金 Doordash 和美版拼多多 Wish,后有把共享单车带到北美的 LimeBike 和被抖音收购的 Musically(Tik Tok),华人企业家们或是把在中国已经跑通的模式成功带到美国,或是因地制宜地为北美市场找出了一套可行的打法,发展迅速。
「从 2000 年到现在十多年了,过去我们看到很多是 Copy to China,今天看到的是 Copy from China,中国有很多创新复制到了海外。」GGV 管理合伙人符绩勋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GGV 是 Musical.ly 和 Wish 的早期投资人。
比如华人外卖递送企业饭团,从加拿大起家,成为加拿大最大华人外卖递送企业,而后进军美国市场,如今已经有超过 3000 家亚洲餐馆,25 万用户,是整个北美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亚洲美食送餐 app。这一成功也是依托在中国广袤市场上对于外卖的市场教育,以及最初启动的温哥华地区广泛地华人群体。
虽说华人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是大部分华人企业的野心不仅仅在这个市场。饭团的创始人吴乐平表示,本年度饭团即将发布英文版本,进军主流市场;对于另一些创业者来说,从一开始他们就把自己放在了面对主流消费者的斗兽场上。
以钛媒体曾报道过的另一个华人创业企业 GrubMarket 为例,在美国竞争激烈的生鲜市场,它通过主打有机、深耕产业链条、控制成本,在创立三年内达到盈亏平衡,预计 2019 年末上市。
最初创业时,作为一个华人背景的生鲜企业创始人,GrubMarket 虽然是 Y Combinator 的明星项目,融资路却并不容易,问询者甚多,有后文者寥寥无几。通过多方接触不同背景的投资人,以及快速迭代出适合企业的商业模式,双管齐下,GrubMarket 既及时拿到了发展必须的早期资本,也找到了通往盈利之路。
「在职场上、在创业时遇到困难时,最好的方法是『Break it』(打破它)……这就是竞技体育的精神,就算遇到不那么好的裁判,我们还是能进球。」GrubMarket 创始人及 CEO Mike Xu 这样描述他一路打破「玻璃天花板」的经历。
时至今日,GrubMarket 已经是美国主流生鲜递送领域的领跑者,刚完成 2800 万美元 C 轮融资。
主打 To B 服务的 Zoom,同样在与美国竞争者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Zoom 创始人袁征曾在思科的视频会议供应商 WebEx 做到高级管理层后,WebEX 被思科收购。由于对于现有产品在移动端的体验并不认同,袁征先是提出改进意见,未被采纳后,选择自己创业。
彼时,视频会议供应领域非常拥挤。然而在行业浸淫多年、对于市场转变和客户需求非常敏感的袁征抓住了移动端的机会,打造出了移动端、电脑端无缝衔接,优秀的视频会议产品 Zoom,解决方案既能服务小型企业,也可以承担像 Conde Nast、Uber 和 Williams-Sonoma 等客户的大规模需求。如今,它的竞争对手是思科旗下的 Webex、微软旗下的 Skype、谷歌等行业前辈。
「长远来看,我仍旧看好中国投资人和华人背景创业者在硅谷的发展。」清源资本创始人、Zoom 最早的投资人之一邵旭辉表示。
毕竟,华人创业者专业、勤奋,在美国乃至全球市场与其他族裔竞技时,仍大有可为。清源资本背靠硅谷的清华系资源,在硅谷已经投资超过七年。
华人创业者特点: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硅谷的 90 后投资人陈洁先后投资了饭团和 GrubMarket,他对钛媒体表示,消费级及企业级市场是他近期主要关注的投资标的之一,而华人务实、勤奋、深耕商业模式的特点往往让他们事半功倍。
「过去几年整个投资领域追风口的趋势比较多,不过到最终还是要回归商业本质,打造能够长时间健康运营的公司。在这个大背景下,我非常看好华人创业者。」陈洁说道。
比如 Mike 在最初进入生鲜领域时,就意识到这个行业并不是个「烧钱游戏」。比起那些拿了更多启动资金,身上「明星创业者」光环更耀眼的对手,他破局的方式更「笨重」,却也更应了那句话——「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为了解决生鲜产品供应价格问题,他一家一家敲开了湾区当地有机农场主的门,从单个品类突破,找到了最初的客户群;发现 toB 领域才是盈亏平衡的秘诀后,他既和当地餐馆搭上了线,也把目光投向了当地的高科技公司,搭建了一个有效、高价值的客户网络。就在这一个一个品类、一家一家合作伙伴的推进中,GrubMarket 从湾区往全美扩张,也眼看着过去那些竞争对手纷纷资金链断裂而在途中消失。
也有更「非典型」的成功。Zoom 的创始人袁征抱着「体会互联网浪潮」的想法赴美,刚来美国时在 WebEx 做程序员,最初连英语都说不好。但是他业务能力过硬,很快带起了团队,也和客户有更多的接触,发现现有的解决方案无法满足需求,「没有一个客户是开心的」。
「WebEX 不是为互联网设计的,所以需要重写代码,思科不愿意,我只能离开。这是第一个原因。」GGV 的采访中,袁征谈道。
这和钛媒体采访的另一位华人创业者提到的想法相似,当时他想在谷歌移动搜索内部尝试新的技术手段,「谷歌不愿意,所以只能离开」。新产品往往代表着对于旧有流程的挑战,对大公司来说有时是不愿意承担的机会风险,甚至会危及原本的业务线。而对硅谷的大量中层华裔来说,这都是宝贵的创业机会。
在逐步带领团队完善 Zoom 产品的过程中,袁征很好地融合了自己的背景与在美工作的收获,既务实、高效地打造了产品,又用睿智的管理方法带出了一个优秀的团队。他推行的「全公司上下透明」制度,最初连美国的管理人员都难以适应,但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有利于公司内部的高效沟通。
袁征还在 2018 年登上了美国最大求职信息网站之一 Glassdoor 发布的「全美 Top100 CEO 榜单」。
不管是 Mike Xu 还是袁征,在硅谷大公司的多年工作经历都是他们创业的最初驱动力与发动机。然而这几年来,更年轻的华人创业者层出不穷——比如 Wish 联合创始人张晟、 Scale AI 的创始人及 CEO Alexandr Wang 等,后者只有 22 岁,是市面上最年轻的独角兽掌舵人之一。
饭团的创始人吴乐平曾在国内运营过物流行业,但在北美并没有长期工作经验。然而和他的 CTO 同伴、前亚马逊工程师「合体」后,焕发出的能量让北美华人递送首次有了一个规模化的玩家,已经覆盖了两国数十城,用户量超过 35 万。
曾发掘包括饭团内不少知名华人项目的陈洁在今年早些时候加入了加拿大老牌基金 CHVP(Celtic House Venture Partners)。他对钛媒体透露,这家表现优异的老牌基金曾错失众多领域内华人的优秀项目,扼腕不已之余,觉得不能再继续错过中国市场的优秀创业者,这也是他加入后的一个重要使命。
「华人创业企业表现优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进一步促进硅谷华人创投圈的进化及繁荣」。陈洁解释道。
类似饭团这样以华人市场为切入点的公司,想要持续做大对华人背景的资本有着天然的需求;
而像 Grubmarket 和 Limebike 这样的项目虽然从一开始就针对北美主流市场,但在早期融资时也会发现中国背景的资本会更加认可他们的价值;
Musical.ly 的另一位早期投资人、CRCM 合伙人 Toby Zhang 提到,Musical.ly 的两位创始人最初做的是教育领域的项目,正是由于 CRCM 的支持,他们才在转型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更多的华人资本,意味着在美国的创业者,也有了更多的试错成本。
与之相对,华人创业者在北美的崛起也将给有中国背景的风投机构带来莫大的机会,「创而优则投」的逻辑还会持续给投资行业带来新兴的华人背景资本。Mike Xu 对钛媒体表示,未来将把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支持新兴华人创业者。
当然,北美以外,中国背景也意味着很多额外资源。
在广深地区,有大量美国的电动滑板车车、电动单车供应商。由于生产线完善,产品质量过硬,Lyft、Bird 等美国电动滑板车的制造都放在中国。
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二大市场,中国对于海外项目有着天然吸引力。加拿大、德国、以色列……硅谷聚集着形形色色背景的创业者,而中国往往是他们最重要的出海目标之一。在深圳、上海、北京、珠海、成都等地,中以新经济与创新孵化研讨会、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中以海外并购基金项目对接会等活动频繁举行。拥有中国背景的资本,既能在硅谷给予支持,又能搭建起中国甚至其他地区落地和后续融资的桥梁。
比如陈洁曾投资的 ZSFab,在硅谷创立,在中美市场同期发展。然而中国的 CFDA(中国国家食品及药物监管局)和美国 FDA 的规则并不相通,在陈洁及其合伙人黄之皓的帮助下,ZSFab 与江浙地区的上下游医疗企业达成合作,刚刚完成 CFDA 的认证申请,并在慈溪建立工厂。
2019 年已过中段,大批独角兽选择今年上市,积攒过冬资金,然而反响冷淡的 IPO 让过去十年的独角兽神话逐渐祛魅。不难想象,关注商业本质、关注企业健康运营模式的华人创业者们,会在全新的创业图景中逐步获取属于自己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