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暗影精灵 5 Air 体验:依旧强调性能,不过对游戏和办公场景都更友好了

摘要

除了散热以及性能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它的可携带性也不错。

往前推几年,游戏本给人印象更多的是性能强但很厚重。不过在上游芯片厂商以及 PC 设备制造商的共同推动下,如今的游戏本在易携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

尤其是最近两年,随着市场增长曲线开始趋于平缓,不少游戏品牌开始推出主打「轻薄」的游戏本新品,以便进一步扩展其目标用户群体,从而来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在控制游戏本重量以及厚度这件事情上,惠普是走的比较靠前的一个,这一点在 2016 年他们推出的第一代暗影精灵身上就已经有所体现。

暗影精灵 3 之后,虽然改用了新的模具,但尽可能控制机身重量和厚度的产品思路依旧得以保留,并且延续到了今年的暗影精灵 5 以及这篇文章的主角暗影精灵 5 Air 上。

新的 ID 设计,不错的厚度控制

了解惠普暗影精灵系列的朋友应该知道,从第一代暗影精灵到今年发布的暗影精灵 5,其机身主体配色均采用了红色和黑色两种主色调,经过几代产品的更迭,这两种颜色也慢慢成为了其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但到了暗影精灵 5 Air 这里,惠普在配色方面做了一次新的尝试。

如上图展示的一样,其实我们并没有为照片加黑白滤镜,而是它取消了原来 A 面 logo 以及 X 型饰条上的红色元素。所带来的直观视觉感受是,相比之前几款产品,暗影精灵 5 Air 看起来「低调」了很多。

好看与否是一件主观意识比较强的事情,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喜好,很难有一个标准的评判标准。所以在暗影精灵 5 Air 尝试新配色的同时,暗影精灵 5 依旧延续了上一代产品的设计风格,一定程度上兼顾到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暗影精灵 4

不只是配色,暗影精灵 5 Air 的 A 面工艺处理也做了比较明显的改动,上代产品 A 面左右两个区域的碳纤维纹理由金属拉丝所代替,金属质感更好,同时手感也更细腻。稍稍不足的地方是,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沾指纹,清洁起来也相对麻烦一些。

当然,作为一款以 Air 作为名称后缀的产品,暗影精灵 5 Air 在机身厚度以及重量方面表现的比较克制。它的厚度为 20mm,根据具体配置不同,重量在 2kg~2.5kg 之间有所浮动,在同级别产品中处于靠前的位置,外出携带时不会感到明显的负担。

虽然进一步降低了机身厚度,不过暗影精灵 5 Air 的外接扩展能力并没有缩水。其左侧配备了 RJ45 网线接口、HDMI 接口、2 个 USB 3.1 Gen1 接口、mini DP 接口、雷电 3 接口以及耳机/麦克风二合一接口,右侧提供 USB3.1 Gen1 接口以及 SD 读卡器插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没啥问题。


15.6 英寸屏幕,令人满意的键盘手感

可能是出于对便携的考量,我们手里这台暗影精灵 5 Air 配备的是一块 15.6 英寸的 IPS 防眩光屏,分辨率为 1920×1080。当然,如果你更喜欢大屏,也可以考虑 17.3 英寸的暗影精灵 5 Plus。

值得一提的是,暗影精灵 5 Air 在 RTX2070 Max-Q 及 RTX2080 Max-Q 两款高配中采用了 144Hz 电竞屏,GTX1660Ti 以及 RTX2060 的配置中则采用了 60Hz 刷新率屏幕,大家选择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自己需要的屏幕配置。

至于 B 面的视觉效果方面,其实这代产品和之前的暗影精灵整体差别不大,它依旧采用了最近两年游戏本比较流行的左右窄边框设计。

不过细节处理上其做了一些改动,比如取消了上边框外围的凹槽设计,同时下方的 logo 也不再采用红色的配色。但悬浮式屏幕设计得到了保留,好处是多多少少可以增加一些画面沉浸感。

C 面的不同是比较明显的。这次暗影精灵 5 Air 在 RTX 系列显卡的配置中采用了四区背光键盘设计,键盘和机身整体颜色保持一致。另外,拉丝工艺处理之后,它的 C 面有着不错的金属质感,触感也比较细腻。

重点来说下与我们使用体验比较相关的键盘部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大多数 15.6 英寸游戏本的键盘排布都会存在同样一个问题,由于数字键区的加入,你会感觉键盘位置「不正」,掌托往往无法给左手手腕提供足够的支撑。

以上我们提到的这个问题,在暗影精灵 5 Air 身上也同样存在。目前看来,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取消数字键区,但无疑会对使用便捷性带来影响,很难做取舍。

至于操控性方面,它依旧延续了前几代产品出色的表现,键程足够长,同时反馈力调校比较适中,能够提供非常不错的敲击感。当然,游戏本「标配」的炫彩背光灯,它在 RTX 系列显卡配置中也同样支持,你可以在暗影精灵控制中心自主调节背光颜色以及灯效。


多种配置可选,提升了散热能力

评价一款游戏本是否足够出色的标准有很多,比如外观设计、易携带性、外接扩展能力、屏幕表现、散热等等,但毫无疑问的是,最重要的依旧是其性能表现如何。

暗影精灵 5 Air 的硬件配置相对比较丰富,包括 i7-9750H+8GB+512GB SSD+GTX1660Ti、i7-9750H+16GB+512GB SSD+RTX2060、i7-9750H+16GB+512GB SSD+1TB HDD+RTX2070 Max-Q 以及 i7-9750H+16GB+512GB SSD+1TB HDD+RTX2080 Max-Q 四种可选项。

我们手里拿到的这台搭载了英特尔酷睿 i7-9750H 处理器,与之搭配的是 16GB(DDR4 2666MHz)内存,512GB SSD 固态硬盘(三星 PM981),以及 NVIDIA RTX2060 独立显卡(6GB 显存)。

有关英特尔酷睿 i7-9750H,之前我们在雷神新 911 的评测文章中也做过比较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它的性能较之上代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不过幅度并不算大。

至于 NVIDIA RTX2060,根据以往的测试成绩来看,其实际性能表现比上代提升了 30% 左右,同时由于这一代显卡采用全新的图灵架构,加入了对光线追踪的支持,实际画面效果会更好。

性能部分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惠普在暗影精灵 5 Air 同样搭载了暗影精灵控制中心,可以开启全新升级的「狂暴模式」,开启之后,系统会自动调节 CPU 以及 GPU 性能,从而来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

实际游戏测试部分,这次我们选择了《英雄联盟》、《绝地求生》两款游戏。理由也很简单,这两款游戏的玩家基数相对较大,我们希望这样的测试结果能为更多对这款游戏本感兴趣的玩家提供一些参考。

测试前,我们将系统和显卡驱动均升级到了当前最新版本(前者为 1903 版本,后者为 436.30 版本),两款游戏也都设置为了高画质,同时关闭了垂直同步。就结果来看,暗影精灵 5 Air 运行英雄联盟这款游戏的时候,帧数表现稳定在 200 帧以上,整个游戏过程没有出现卡顿的情况,非常流畅。

由于地图更大,同时游戏场景的细节效果也更多,相对英雄联盟,绝地求生对于 PC 设备硬件配置的要求要高不少。该测试场景下,暗影精灵 5 Air 的实际帧数表现处于 80 帧到 90 帧之间,虽然画面渲染会有稍稍延迟,不过流畅度足够。

当然,提及笔记本电脑,散热是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是游戏本往往需要在长时间、高负载的情况下运行,这也意味着它对散热性能的要求也更为严苛一些。

GTX 系列显卡上市之后,很多游戏本都开始采用后置散热窗的设计,这一点在暗影精灵 5 Air 身上也可以看到。不过稍有不同的是,除了机身后方的两个散热窗,这次它在机身右侧也增加了一个散热窗,从而来让机身内部的热空气可以更快地排到外部。

机身右侧加入散热窗之后,有一个问题可能大家会比较关心:吹出的热风会不会影响到握持鼠标的右手?有关这个问题,从我们的实际体验来看,多多少少是存在的,不过其实也还好,并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

实际散热效果测试部分,这次我们选择连续运行英雄联盟 30 分钟来作为参考。室温大致 27℃ 的外部环境下,从温枪上显示的数据也可以看到,30 分钟游戏之后,它的 C 面键盘区温度由 34.8℃ 上升到了 37.5℃,幅度并不大。

相对键盘区,我们手掌以及胳膊更多接触的掌托部分温度要更低一些。之前做暗影精灵 4 评测的时候我们也提到过,它的散热能力并不是顶级,不过这次暗影精灵 5 Air 的散热能力有了很大的改观。

当然,由于测试并非是在严格的恒温条件下进行的,加之其 C 面采用了全金属材质,比较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大家作为参考就好。


一款可以用来「办公」的游戏本

在做游戏本这件事情是上,每个品牌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产品策略。以惠普暗影精灵为例,暗影精灵 5 依旧延续了前几代的思路,从外观设计到性能表现,它都是一款比较纯正的游戏本产品。

但暗影精灵 5 Air 却并非如此。文章前边我们也多次提到过,相比家族的其它几款产品,暗影精灵 5 Air 的整体外观部分低调了很多,而同样追求性能的同时,它其实也在强调自身的可携带性。

将产品做的更大众化,并且进一步向便携去做靠拢的背后,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这款产品显然并不满足于单纯面向游戏玩家,而是想要在这之外,去尽可能吸引到那些想要兼顾娱乐以及办公的上班族们。

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我们当然希望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支出,来获得尽可能多的体验。但目前市面上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的游戏本并不算多,暗影精灵 5 Air 的到来,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最后价格方面,我们手里拿到的 i7-9750H+16GB+512GB SSD+RTX2060 版本售价为 10299 元,目前已经正式开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下。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