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车机遇与传统车企转身背后,汽车组织的大变革

摘要

在变革、颠覆、以及全新汽车产品的背后,一套全新融合的人才体系、组织文化、企业基因也许才是下一个新时代「百年车企」诞生的关键。

「车主中平均点火时间最晚的广东用户,是「最安逸」的;北京的用户平均点火时间最早,是「最勤奋」的;用户平均熄火时间最早的山东省,显得「最宜居」;广东省用户平均熄火时间最晚,这说明他们是「夜生活最丰富」的。平均车速最慢的山西用户,堪称「最淡定」,而平均车速最快的江苏用户,则显得「最矫健」。」

单单从用户开车的一个「点火时间」,通过一年左右的这个独特数据统计威马发挥了自己的创意,在探索一些用户的画像以及性格。

这在传统汽车上几乎是从未看到过的。因为这正是新能源、车联网、智能汽车的协同作用,也正是新造车势力们的「优势」所在。

在车内,威马实现了控制器、功能模块的深度软件化,这意味着像「点火时间」这样的数据,威马可以通过全车数百个信号采集点来了解每台车辆运行数据,实现车辆的不断优化,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已突破 1 亿公里的威马 EX5 累计行驶里程,670 万次的语音唤醒、超 100 万次智能导航、36 万次车上智能应用,等等这一系列用户数据成为了威马能够直接找准「用户痛点」,更有价值、更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法宝」。

「我们可用的汽车总线上的信号有上千个,我们现在才使用了一二百个,未来通过 OTA 把这些数据连通协作起来,可玩的功能还多着呢,就怕你想像力不够。」一个新造车企业的软件工程师调侃说到。

正是因为智能汽车的 OTA 与电子化发展,让汽车也能够加入互联网的「快速迭代」之中。根据粗略计算,在特斯拉早期的版本软件的平均更新速度是 34 天发布一次,更细微的维护版本更新速度则为平均每 60 天更新一次。而在新造车行列中,交付都突破万台的威马、蔚来、小鹏都「自找麻烦」的给自己立下了三个月时间左右的「软件更新周期」的 flag。这些软件 OTA 更新不仅能快速修复一些体验问题,更重要的是还会带来一些有趣的新功能,例如更多的辅助驾驶能力、宠物模式、手表控制等等功能。

区别于传统燃油车,OTA 软件升级是智能电动汽车的重要能力之一。「更重要的是,数据也要活起来,大数据没用,活数据才价值最大。」威马汽车合伙人、首席技术官闫枫说,「OTA 让数据循环之后能形成闭环。」

「今天听不懂的,明天就知道」这是威马做一个「数据驱动的智能硬件公司」的小目标。现在 Living Engine2.0 已经能够按毫秒级频率,不间断采集覆盖全车 22 个控制器的 671 种信号的车辆运行数据。威马的意图很明显:它希望消费者能定期通过 OTA 软件升级这个窗口感受到这种智能「性价比」的存在。

而要做到这些,实现一个真正能够整车 OTA 升级的智能汽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件事情影响了无数传统车企的变革,也造就了新造车们的新机遇。但是其中影响它最关键的核心因素其实并不是技术,而是「组织」,或者说是人。


大象转身的难,与科技创新企业的人才虹吸效应

近 30 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让汽车产业的复杂系统正在面临变化,科技互联网带来的变量已经开始穿透这个传统行业的边缘。

传统车企都在变革,这个已经成为行业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即便是下定决心、重金投入去变革的那些巨头车企们,大家依旧能够看到他们的「慢」。

「大象转身」成为了行业中最贴切的形容词。很多行业专家一谈起巨头车企的变革,其实更多的并不是质疑大车企聚拢软件人才、新兴人才的能力,而是讨论车企的基因、文化与组织。因为这才是传统车企转身的最大困难点。

以前的汽车公司的文化更多的是机械工程师的思维主导。单现在的智能汽车之下,软件、服务人员可能比硬件工程师还多,软硬件人才、思维融合的挑战其实并不比技术融合的挑战更容易。

传统汽车企业头脑中其实缺乏互联网领域里的「用户」概念和价值循环。它们研发、制造、建立品牌,目的就是把车卖掉,销售和服务体系引入的是外部合作伙伴,传统车企本身不赚这部分钱,自然也不会在这方面去做投入自己建立体系。显然,如今科技互联网企业看中的「刚需」、「高频」、「用户时间占用」等等是传统车企玩不转的隐藏价值,这同样是个依托科技互联网而出现的新模式,是汽车领域里没有被充分释放的价值。

这些都是在汽车的巨大市场里再造竞争力的机遇,加之新造车力量大多数在互联网圈子里都有过成功的创业经历,积累起了丰富的资源和做事情的方法论,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和新的组织方式,这构成了这场新造车运动兴起的内在逻辑。

软件定义汽车的浪潮,正在为传统车企带来机遇和挑战。面向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即便是行业巨头,要重塑汽车行业新生态、自动驾驶新玩法,仍要进行诸多意识、战略、组织、机制等深刻变革。

将 IT 基因与汽车固有的基因进行新的编辑,进化出新物种,是需要传统车企的「自我打碎」以及新造车势力们的「从零开始」。作为一家百年车企,福特汽车的转型目标居然是想把自己转变成一个数字化的软件公司。而为实现智能纯电动汽车整车的深度软件化,威马汽车软件、硬件人才比例达到了 1:2。

组织、基因和文化也同样是新造车们非常在意的体系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威马有实力展示自己入选的 LinkedIn(领英)「2019 顶尖创业公司排行榜(中国)」。因为这个榜单由领英编辑团队基于全球超过 6.45 亿会员的实际行为数据,以员工增长速度、会员参与度、职位关注度、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得出。其实更能体现威马这家初创企业在文化组织和创新实力及对科技顶尖人才的吸引力上的一种认可。

这也是新造车的最基础的「软实力」体现。这种「组织、文化、基因」这种非常飘渺的能力之下,其实才真正能够展现「新造车们」能否持续走下去的源动力。这一定是这些新造车的创业公司体系化用人、精益运营走向成熟企业的前提。

众多造车新势力正是带着在技术上的后发优势杀入新能源赛道,但当传统车企的理念转变之后,传统的机械制造、工业优势能够让他们在产品上迅速追赶。而新造车们的这些「组织、文化、基因」引导下的科学高效人才体系软实力,也才是在未来能够和传统车企在下半场 PK 的底气。

对这类特殊人才体系新模式的尝试,不仅是新造车们在暗自锻炼的内容,也更是传统车企的转型的重要检验标准。威马汽车打造了自己的「千里人才发展体系」,希望提升企业创新体系的效能。而今年年初,大众集团宣布成立新部门「数字化汽车和服务」,将「软件研发」上升到与「硬件研发」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变革、颠覆、以及全新汽车产品的背后,那一套全新融合的人才体系、组织文化、企业基因也许才是下一个新时代「百年车企」诞生的关键。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