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微众银行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区块链是「分布式商业」的基础设施

摘要

「商业模式逐步向分布式商业转变。」

作为国内首家民营银行,成立四年的微众银行前不久在深圳举办了首届金融科技开放日,首次系统阐述了微众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进展,正式宣布金融科技全面开源。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在致辞中指出,集中式技术逐步被分布式技术所取代,商业模式逐步向分布式商业转变。微众银行认为,「3O 开放银行战略」是对于未来银行业的发展的重要开放战略,而开源正是微众银行践行「3O 开放银行战略」的重要基石。

「分布式商业」概念是微众银行在 2017 年初提出的。分布式商业是一种由多个具有对等地位的商业利益共同体所建立的新型生产关系,是通过预设的透明规则进行组织管理、职能分工、价值交换、共同提供商品与服务并分享收益的新型经济活动行为。

区块链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微众银行对外公布的区块链开源版图包括联合金链盟开源工作组共同打造的金融级联盟链底层平台 FISCO BCOS;连接底层的区块链中间件平台 WeBASE,实体身份标识与可信数据交换解决方案 WeIdentity,以及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事件驱动架构 WeEvent。

但为何是这样的选择?

不久前,我们在 DoraHacks 的黑客马拉松活动上遇见了微众银行分布式商业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微众银行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因此我们聊了聊「开源」这件事以及微众银行在区块链上的「开源」选择。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经编辑):

为什么会在黑客马拉松上组织微众银行区块链分赛场?

范瑞彬:开源是一项需要社区开发者的技术。这些开发者很多都是极客,所以我们对黑客马拉松很重视。另外,我们联合金链盟共同推出了一个经过广泛验证的开源平台 FISCO BCOS,可以让极客们在这上面更好地发挥创意、想象力。

微众银行在技术上为什么选择开源?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范瑞彬:我们是在 15 年开始组建团队来做区块链,其实在当时那个时刻,我们就面临一个选择,我们到底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这个问题可能在今天看来,对于一个持牌金融机构来讲,基本上这个答案是确凿无疑的。但是坦白讲,在 15 年那个时候,整个行业处于早期阶段,很多事情其实还不是那么清楚,而我们从一开始在切入这个领域的时候,就一直很坚定地、明确地选择联盟链。

微众银行分布式商业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微众银行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

我们认为联盟也是兼顾金融稳定跟金融创新的一条发展路线,所以从 15 年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开源」的路线。区块链是创造信任的机器,这是业界著名的言论。我很认同这句话,这个机器如果是个黑盒子的话,我们觉得不太合适。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开源的方式把这个黑盒子「打开」,这样的话,让使用者不管是技术门槛还是心理门槛,都能够极大地降低甚至消除。

怎么理解「分布式商业」这个概念?

范瑞彬:我们先看历史,再看未来。以往在早期的时候,因为技术没有那么发达和成熟,企业要提高它的核心竞争力,会追求一种扩大规模,寻求更多资源,变得更加中心化的方式来追求更高的效率。

但是,随着历史发展,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有一种新的变化出来了——连锁业。

连锁业在终端销售渠道做了一定的分布式,这样的话它能更高效地去利用公司的这种力量和架构。但是他的中后台其实还是中心化的。这已经是一种演变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率上的提升和价值的体现。

最近这几年我们会看到有一种新的现象,共享经济。共享经济这种商业形态,基本上是把闲散的或者是空缺的资源能够高效地链接利用起来,但是它的背后还是会有个中心化的平台。

其实这个中心化平台也是可以通过区块链来实现的,也能实现这样一个能够达成共享的效果,而且会更彻底一些。我们觉得这样的模式叫分布式商业。

为何区块链能够取代这种「中心化平台」?

范瑞彬:目前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在互相协作的时候,背后通常需要一个中心化的平台作为支撑。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中心化平台可以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这样大家能够实现对等的协作,不再需要中心化平台,然后基于各自的优势互补,实现价值共享。

区块链是支撑分布式商业很重要的基础设施。区块链技术本身就是适合多方协作、价值共享,这对未来的商业发展很重要。

您觉得区块链这个行业在国内的话,未来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格局?

范瑞彬:目前区块链还处在行业发展早期,对于所有的企业都是一个利好,就是大家都有足够的机会。不管他现在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这都是一个新的机遇。大家都有充分的机会能够在这里面找到自己的价值。另外,我们更认同开源联盟链这样的一个方向。

未来还有什么挑战?

范瑞彬:在前进的路上,区块链现在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新兴的事物。其实,它面临的挑战还是蛮多的。第一个方面是在技术方面,比如说性能、安全隐私保护方面得到了很多的加强和提升,但它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另外一方面,有一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点。一个产品,尤其是一个技术产品、平台,它到底是一个个人开发者的玩具,还是一个能够达到企业级应用的、可靠的服务平台,这其中有很重要的一个差别是什么?——是易用性。

易用性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其实这一点是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很多时候,大家觉得一个平台、一个服务好像能力也蛮强的,但是用它的时候,门槛非常高,障碍不断,坑不断。我们觉得对于一个企业级服务平台而言,它缺乏易用性。

我们在易用性方面,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从整个研发过程,包括从最初的设计、开发、测试、联调、部署,到后面的运营都做了非常系统性的改造和加强。这样,使用者用起来非常简单,这也是帮助他们降低使用成本,提高效率。

能否举一个具体例子?

范瑞彬:很多时候,打个比方,一件事能否做成,除了方向之外无非是资源跟时间的问题。但更关键的是取决于你对商业与技术演进的判断:你觉得什么事情比较重要,什么事情比较优先,你会优先做什么,或者你会重点放在哪?

所以,对于我们做开源社区有个好处,我们很多时候不是仅仅说自己用,还需要给其他人用。如何让社区里面伙伴真正能用起来,而且用得很好用、很方便,用得很爽,这个事情是蛮重要的。在满足了刚才说的这些性能、安全与保护这些诉求之外,我们觉得这块是很重要的,而且这个事能体现出一个平台、一个技术社区的诚意。

举个很简单例子,就像很多人建一个群一样,企业间也可以用这种高效的方式,快速就能组个链,那么这样把成本降到足够低,这属于基础能力,基础能力和易用性我们都一样很重视。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