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们,大众围观的小众狂欢

摘要

这成为了新的综艺流量灵药。

时下,小众文化类综艺依旧是头部视频平台必争的城池,「乐队」成为这个暑期档各家集中开掘的新版图。

由「奇葩说」团队策划的「乐队的夏天」5 月于爱奇艺首播,口碑低开高走,在经历「痛仰改编王菲被怼」、「张亚东录制现场发飙」等一系列热搜争议后,这部主打老中青乐队竞演的节目即将迎来总决赛。

接档爱奇艺继续「乐队」之路的优酷,也正式官宣了新节目「一起乐队吧」,拟播出时间为八月。据悉,这是一档乐队成长类音乐真人秀,通过海选招募擅长乐器的选手组成不同乐队彼此 PK,最终成团出道,类似乐队版「创造 101」。

除了这两档综艺,极客公园了解到,目前仍有制作公司在为头部视频平台开发乐队节目。有业内人士告诉极客公园,会出现扎堆情况,一是哪家都不想落下任何可能成功的品类,另外小众文化类综艺的受众相对局限,同档期播出也有利于产生「出圈」的影响力。

自 2017 年爱奇艺推出的《中国有嘻哈》(现更名为《中国新说唱》)爆红起,近三年嘻哈、街舞、乐队等元素相继被挖掘,将小众文化元素与选秀、比赛、真人秀等形式结合,成为网综制播大趋势,一时间视频平台陷入同题竞争,同台唱戏的局面。


《中国新说唱》现场照 | 视觉中国


爆款之下的隐忧

至少从《中国新说唱 2》今年 6 月开播以来的表现看,这档节目似乎遇到了瓶颈。

它的话题热度不如以往,相较于吴亦凡曾经贡献的「freestyle」、「skr」,此前艾热和李佳隆合作的《星球坠落》,《中国新说唱 2》至今还未出现一首足以突破「圈层」广泛流传的热门歌曲,也未形成独具说唱特色的流行语。

选手资源枯竭也是这档节目面临的困境之一。比如孙旭、黄旭、杨和苏都曾参与过前两季的录制。观众需要新鲜感,这是平台在小众文化里不断掘新的初衷,可「无人可选」,老面孔不断「回锅」,却成为其延续热度的掣肘。

《乐队的夏天》同样有此隐忧。该节目总制片人牟頔曾说,乐队不像个人歌手的储备量那么大,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乐队大概有 2000 多支,「真正能有多少符合节目条件的乐队并不好说」。时下正在优酷播出的另一档综艺《这就是街舞 2》里,冯正、阿 K、兔子甚至都曾是爱奇艺《热血街舞团》的选手。

与《中国新说唱 2》同属于爆款节目的延续,《这就是街舞 2》却在口碑上更优,其豆瓣评分 9.2,甚至高于第一季的 8.6。观众普遍评价是,《这就是街舞 2》更加回归街舞本身,《中国新说唱 2》则徒有「说唱」的形式,并未触达内核。

一位参与了优酷相关综艺项目的从业者告诉极客公园,小众文化类综艺第一季多有「教育」用意,得让观众了解这个文化圈层,并通过一些娱乐化的元素让观众对节目产生兴趣,到了第二季,观众的认知、审美相对提高了,节目策划就得向专业化延展。

另一位正在参与策划乐队综艺项目的从业者也向极客公园表达的类似观点,《乐队的夏天》把几代乐队放在一个舞台上,形式是竞演,但内核更像是一场音乐节,兼顾输出一些音乐理念和观点,接下来要再做乐队,就得从乐队更专业的方向上找切入点做差异化,比如更加注重呈现一个乐队如何组建。

在综艺节目制作中,兼顾娱乐性与专业性一直是「老大难」。如何做好大众化表达,难度在小众文化品类上更加明显。

观看网络综艺的用多半是在碎片化场景,这对综艺看点的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吸引并留住观众,《中国有嘻哈》节目组采取了「135」原则,即每 1 分钟有一个笑点,每 3 分钟有一个爆点,每 5 分钟有一个悬念。但在复盘《中国新说唱》的不足时,导演也坦言,在「说唱节目」和「音乐综艺」之间摇摆,使节目失去了对核心受众的吸引力,也削弱了节目特色。

《这就是街舞》导演组接受采访曾说,怎样让观众沉浸到街舞的气氛中,是其重点研究的对象,为此制作最大的痛苦便在于节目需要随时随地做调整。每轮赛制出来前,节目组还会邀请街舞领域资深舞者观看,由此判断是否符合街舞比赛的习惯和气氛。还有针对专业概念的解释,通过测评,《这就是街舞》最终选择在字幕上添加花字。


《这就是街舞》活动照 | 视觉中国


小众狂欢,大众围观

《乐队的夏天》首播后,因为将乐队表演剪辑打散,穿插加入诸多采访对谈将节目过度娱乐化而被批评。其中,马东、高晓松等嘉宾围绕「苏打绿休团」话题接二连三向吴青峰提问,甚至遭到苏打绿粉丝的集体抗议,「不要过度消费吴青峰」,「重点是在音乐,而非苏打绿本身」。

启用自带话题和流量的明星做嘉宾,的确是给小众文化综艺导流的理想策略,类似《乐队的夏天》里休团的苏打绿主唱吴青峰,还有高晓松评价马东,根本不懂音乐在乐队节目里被怼就会受到关注产生流量。但明星也是一把双刃剑,当频繁上热搜的是明星,而非讨论综艺关注的文化本身,很难说,类似的关注是否意味着节目「出圈」成功。

具备「出圈」的潜力,做好专业化与娱乐性的平衡,能够从一个小众文化的圈层突围,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更充分的商业变现,才是制作方、平台、品牌方趋之若鹜的动力。

2017 年,《中国有嘻哈》播出第一期时甚至连冠名商都没有找到,随着节目首播,吴亦凡的「freestyle」成为热门话题,品牌与赞助也接踵而至,会员、衍生品、海外发行等多方的收益渠道也可落地。到《中国新说唱 1》,其招商金额突破了 6.5 亿。

实际上,当下流行的小众文化品类网综,在过往的电视综艺里或涉及相关元素,或出现过相同品类。以舞蹈节目为例,《这就是街舞》的制作方灿星就曾推出过《武林争霸》与《中国好舞蹈》两档综艺。尽管在收视率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限于电视广告细分能力有限,两档节目基本都处于不盈利的状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网综给偏垂直和小众的节目提供了更多盈利的机会。腾讯视频的数据显示,视频网站综艺节目的观看用户里,18 岁到 29 岁用户占比为 59%。这个人群,也是当下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所以,综艺节目与小众文化的结合并非偶然,而是传统电视综艺进入商业化瓶颈后,制作方和平台根据用户需求作出的内容迭代。《这就是街舞》的导演陆伟则认为,在互联网平台上,我们可以制作只给某一部分人看的节目,只要这个节目本身让某一部分人非常的认可,并且具备大众传播的属性,它可以从小众变成大众。

细分和专业化正是当下综艺节目开发的趋势,可以理解成所谓的「小众狂欢,大众围观」。只是观众永远需要新鲜感,这个夏天的乐队热后,下一个小众爆款又在哪里呢?


责任编辑:卧虫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