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音乐的版权问题,近年来讨论热度持续不减,而音乐圈最近的集体行为,让人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去关注版权。先是爆出网易云将与虾米合并的传闻,接着脉脉论坛匿名贴称原九天音乐核心团队已被网易云音乐投资,将进军版权分发业务。联系上年初TME一系列的投资布局,不难看出,音乐圈这次的风向转变,将以往从C端着手进行的音乐盈利模式切换到了B端。
有关音乐的版权问题,近年来讨论热度持续不减,而音乐圈最近的集体行为,让人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去关注版权。先是爆出网易云将与虾米合并的传闻,接着脉脉论坛匿名贴称原九天音乐核心团队已被网易云音乐投资,将进军版权分发业务。联系上年初 TME 一系列的投资布局,不难看出,音乐圈这次的风向转变,将以往从 C 端着手进行的音乐盈利模式切换到了 B 端。
这令人想起《贩卖音乐》中对于两个不同市场的描写:在营销市场中,音乐被生产、销售给消费者;在附属市场中,音乐作为可被其他商业行为所利用的资本,参与到市场循环中,即是内容,亦是途径。两种思维逻辑的碰撞,放在当下音乐环境下看,就成了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精彩博弈。
消费互联网针对的是 C 端市场,旨在通过贩卖音乐及版权来获取利益。该种模式在这几年持续的版权大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诸家音乐平台为了分得更多蛋糕,不惜花重金从唱片公司手中购得尽可能多的 IP 歌曲版权。2015 年虾米音乐以 2000 万的价格购得华研国际三年独家代理权。2017 年,腾讯以 3.5 亿美元及 1 亿美元股权取得环球音乐独家版权。2018 年年初,虾米版权到期后,网易云音乐则是以 3 年 5 亿的高价获得华研国际旗下目前全量音乐曲库的授权。
原本数千万的代理权最后被炒作到数亿元,足足翻了十倍,还要交出股权——可见版权战在当时有多夸张。
哄抢形式的争夺赛后,音乐版权定价浮现了大量泡沫,最大的赢家是唱片公司。再加上国内民众不够完善的版权意识,用户付费市场难以运作,平台们多通过社交娱乐服务等周边产业来弥补购买版权的巨额费用支出,想仅仅依靠数字音乐市场的 C 端盈利成了「天方夜谭」。
TME2019 年第一季度业务数据对比
再来看产业互联网这头,虽然 To C 端收费逻辑发展空间有限,To B 端却隐藏着待挖掘的巨大商机。艾瑞报告显示,2018 年的中国数字音乐商用版权市场规模达 1.9 亿元,由于政策对数字音乐的企业端监管尚未落实,国内整体商用音乐版权行业处于起步期。但未来在政策扶持以及大量资本涌入的情况下,音乐正版化进程将被推动,三年内市场规模将实现十倍以上的增长。
我们可以大胆总结,网易云音乐的这次投资行动是对年初 TME 布局行为的回应。今年 2 月,TME 与挚信资本一同投资豆瓣 FM,事情「恰巧」发生在主打商用音乐版权分发业务的 V.Fine Music 与豆瓣 FM 合并之后的一个月。作为国内首批专注于数字音乐版权交易的平台,V.Fine 为 B 端新媒体提供透明高效的版权交易方式的同时,凭借成熟的版权检测等技术,打通音乐产业上下游高效沟通的渠道。
网易云音乐和 TME 在版权分发行业的布局模式
联想到 TME 母公司腾讯在今年参与竞购环球音乐的半数股权,若这 50% 股份到手,整个行业的实力将呈现极大的不对称,TME 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通音乐产业链上下中游。B 端市场一旦打开局面,类似于 V.Fine 这样的交易平台就成为了链接上下游的分发枢纽,在帮助构建合理产业运作模式的同时,解决掉「做音乐不赚钱」的窘境。处于行业上游的音乐制作人们,地位也会得到极大提升,权益亦会受到更为完善的保护。
唱片公司与互联网巨头的新旧势力交接,推动音乐产业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升级迈进。不出意外,在未来以 V.Fine Music 为首的数字音乐版权交易平台将崛起,以填补行业链条的空白。数字音乐的未来曙光渐显,新一轮的博弈结果如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