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香港七年后,贸易战下的阿里巴巴或许要回来了

摘要

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阿里重回港股的计划开始变得更加复杂。

阿里巴巴可能要在香港二次上市了。

当地时间 5 月 28 日,据彭博社报道,阿里巴巴控股集团正计划在香港二次上市,目标筹集 200 亿美元资金。据消息人士透露,阿里正在与自己的财务顾问合作,拟定最终的交易细节,并要求严格保密。根据计划,阿里最早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递交上市申请。

通过二次上市,阿里希望使其融资渠道更加多样化,并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随着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愈演愈烈,战火烧到资本市场的可能性也开始成为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退出香港

2007 年,阿里巴巴集团第一次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当时阿里的外部投资方主要是软银和雅虎两家。软银早在 2000 年就向阿里投资过 2000 万美元,4 年后又为淘宝提供了 6000 万美元资金。雅虎入局相对较晚,直到 2007 年才以 10 亿美元的代价获取了阿里 39% 的股份。紧接着,阿里上市。

就在阿里上市后一年不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香港市场提供的资金让阿里巴巴抵挡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的 5 年里,整个电商行业潮起潮落,阿里却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成为了行业绝对的「一哥」。

阿里巴巴集团 | 视觉中国

但新的危机正在内部酝酿。上市后的 5 年里,马云的股权被稀释,到 2013 年,整个阿里创始团队手上的股权加起来仅有 24%,马云个人占 7%,雅虎和软银分别为 24% 和 36%。即使当时软银对阿里的运作没有太多的干涉,大部分时候都当着「甩手掌柜」,但马云已经丧失了对公司的实质控制权。

为了改变这个现状,马云提出要以「合伙人制度」对公司进行管理。所谓「合伙人制度」,就是由少量的合伙人,控制公司的战略决策权。具体到阿里,马云希望 28 个早期创始员工成为合伙人,一半以上的董事需要由这 28 人提名选出。虽然股东大会仍然有权就他们提名的董事候选人进行投票表决,但他们拥有无限提名权,「你可以不同意,但候选人永远要由我决定。」

与此同时,马云还要在阿里内部实行「双重股权结构」,也就是同股不同权。阿里巴巴最初的原始股东(也就是马云和创始团队)手中的股份拥有 10 倍的投票权。在这套系统下,阿里创始团队几乎可以通过手中 24% 的股权获得整个公司的控制权。

2012 年初,阿里宣布私有化退市。当时马云对外界解释,私有化可让阿里免于承受上市公司的压力,能够制定对客户最有利的长远规划。私有化要约也可为股东提供一次具有吸引力的套现机会。但从在今天的角度回头看,当时阿里退市,大概率就是为了实行之后的「双重股权结构」。当时的港交所不允许上市公司实行「同股不同权」,马云必须「先退市、再改革」,重新夺回公司的控制权。


转战纽约

从 2007 年第一次上市后,阿里日益壮大,其最大股东雅虎自身的业务却江河日下。或者说,自从 2000 年那波互联网泡沫之后,雅虎就再也没有从灾难中恢复过来。从港交所退市之后,阿里一直要求从雅虎手里回购股票。雅虎也提出了相应的条件,要求阿里再次上市,且对具体细节提出了诸多要求。经过漫长的谈判,阿里承诺在 2016 年之前再次上市。

此时,香港仍然是阿里的第一选择。原因显而易见,香港的投资者更熟悉阿里,阿里在港交所上市的经验也让它更熟悉这里的相关政策。并且阿里和雅虎签订了对赌协议,需要寻求更高的估值。为此,阿里还并购了包括天弘基金在内好几家公司,试图打造一整套电商生态。如果能在香港上市,市场会更理解这一整套布局的意义,也有利于推高估值。

但「同股不同权」仍是香港的红线。按照规定,所有在港交所挂牌的企业,不能实行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为此,阿里和港交所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双方都想促成这比很可能成为史上最大 IPO 的交易。但底线还是底线,港交所终究没有破例,拒绝了阿里的申请。2013 年 10 月,阿里 CEO 对外表示,决定不再寻求在香港上市。

2014 年,阿里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 视觉中国

2014 年,被港交所拒绝的阿里,启动了美国上市的进程。纽约和香港不同,早就有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的先例,包括 Google、Facebook 两家科技巨头。所以阿里的美国上市之路一帆风顺,9 月,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融资 250 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 IPO。


回到香港

阿里开启了新一轮赴美上市的热潮。之后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选择赴美上市。其中包括搜狗在内一些公司也是因为同股不同权的企业结构,无法登陆港股,最终选择了美股。

2017 年 12 月,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公开表示:「前几年没有让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个很重大的错误。」两周之后,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将拓宽香港上市制度,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以及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

2018 年 4 月,港交所正式发布文件,宣布支持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紧接着,小米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权公司。不久,美团点评也选择在香港挂牌上市。从那时开始,关于阿里重回港交所的消息就一直没断过。

直到上周,据彭博社报道,有确切消息表明,阿里正计划在香港二次上市,筹集资金 200 亿美元。尽管是二次上市,200 亿美元的融资规模仍大于 Uber、Lyft 和 Pinterest 这三家今年上市的科技独角兽。

杭州阿里巴巴总部 | 视觉中国

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阿里重回港股的计划开始变得更加复杂。特朗普政府一边责令美国公司缩减在中国的供应链,另一边开始限制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关键技术。与此同时,贸易专家也正在讨论白宫是否应该限制中国企业进入华尔街,特朗普的前首席策略师史蒂芬·K·班农表示,政府正在重新思考中国在美国股市中所扮演的角色。

这让阿里在香港的二次上市多了一层含义。除了单纯的筹集资金,香港还能成为阿里在贸易战背景下的一条「后路」。就在上周,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宣布将从纽交所退市,专注于从现有的港交所上市中获取资金。中芯国际对外称退市计划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与贸易战无关。但无论事实如何,在这个时间点,它已经多了一层含义。

就此事件,阿里拒绝发表任何评论。美国《财富》杂志认为,如果阿里真的在今年晚些时候登陆香港,这可能意味着中国企业从华尔街撤退的开始。


责任编辑:宋德胜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