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货业的数字化厘革,探采腾讯智慧零售的纵深

摘要

时隔一年,天虹与微信支付、企业微信共同发布了百货领域数字化解决方案的 2.0 版本,帮助天虹在精准分析、了解用户需求等方面,构建「私域流量池」,盘活百货商场的线下流量。

一直以来,百货公司采用「联营+自营」为主的运营模式,注重对空间的运营,且以集中收银的模式为主。但随着消费市场和顾客购物习惯的转变,百货行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客流瓶颈。当竞争分流持续加剧,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不断加深,数字化变革成为百货行业眼下的一次栉风沐雨。

从自建 APP 到布局小程序,从垂直业务走到平台业务,从自有生态走向开放生态,从产品走向运营……拥有 1800 万数字化会员的天虹正从前台走向中后台。作为已有 30 年历史的百货企业,天虹拥有全国门店数量最多的百货商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这枚子弹自然要飞得更快。在这背后,拥有企业微信和微信支付开放能力的加持,如同水面青萍,随着产业数字化程度的渗透,愈发聚拢而紧密。

早在去年 4 月,天虹就曾与腾讯成立智能零售实验室,首次针对百货业态构建数字化解决方案 1.0。时隔一年,天虹与微信支付、企业微信共同发布了百货领域数字化解决方案的 2.0 版本,帮助天虹在精准分析、了解用户需求等方面,构建「私域流量池」,盘活百货商场的线下流量。


连接推进器

「如果说线上微商城、导购、顾客微信的组合是百货数字化的 1.0,那么这次基于私域流量、增量销售、智慧运营、生态连接等维度的切入,则是百货数字化的 2.0」,企业微信产品部总经理卢青伟对极客公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拥有 1800 万数字化会员,但天虹依然面临到店客流减少、线上流量红利放缓、线上线下无法打通,顾客难以被品牌留存为数据资产等难点。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微信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打破品牌商之间的壁垒,建立私域流量池。

无论是百货品牌还是金融和中介机构,C 端消费者通常以职场身份,用个人微信添加好友,而个人微信又无法和企业的 IT 系统打通。显然,企业微信解决了这个问题。

企业微信在 2016 年 4 月份诞生之初,以移动化工具的身份来解决企业内部沟通协调的问题。虽然腾讯在移动社交领域的地位不可撼动,但 B 端同样有很强烈的诉求,企业微信慢慢搭建起了一座内部和外部沟通的桥梁。

商场门店的数字化管理是百货和零售行业最重要的环节,天虹是企业微信在百货行业的首次试点。借助企业微信,天虹与品牌方打通后台,基于企业微信与微信互通的功能,品牌商导购可以使用企业微信添加顾客微信,直接将线下流量导入,扩大流量池。另外,顾客通过「扫一码」即可成为天虹和品牌的「双料会员」,形成与品牌方的流量共享。

以前,导购只能通过个人微信与顾客沟通,数据很难沉淀到品牌的 SCRM(社会关系管理)体系,且客户关系也会伴随着导购离职而流失。 

现在,导购统一使用企业微信添加顾客微信,企业管理员可通过客户联系功能,将离职导购所添加的顾客转给其他导购继续跟进服务,将会员信息沉淀到企业侧,变成可运营的数据资产。

企业微信围绕「导购」与消费者建立新的互动方式,并为天虹提供了导购培训的平台。为了方便导购了解和管理顾客,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天虹在企业微信上搭建「会员管理」的应用。在导购添加顾客的微信后,通过企业微信消息提醒导购进行邀请开卡、发放优惠券等服务,查看会员基础信息和消费行为画像,并为顾客添加标签

「人即服务」是张小龙在今年微信公开课 Pro 上,对企业微信的提纲挈领。这一概念若具象到百货零售领域,即「导购≈商品+服务」。因此,导购的个人主页集成了公众号和官方小程序的入口,还可以在企业欢迎语之后,插入图片、网页和小程序。

「有触达才能有沟通,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完成交易,促进交易转化。」企业微信产品部高级行业总监陆昊表示,与微信打通是企业微信的先天优势,「当线上和线下获客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微信与微信生态的整合,可以增加消费者的触达和服务的维度。」

例如线下交易,导购向顾客出示个人企业微信的二维码,明确交易额的同时,建立了于消费者的联系纽带;如果是线上交易,消费者发出咨询请求,系统的自动分配逻辑会为其选择指定导购,从而形成多触点的联通。

企业微信产品部总经理卢青伟坦言:「把连接能力深入到百货行业和零售行业的各个场景,能够实现零售业的降本增效和高效运转。」他认为,建立 B2C 的连接是企业微信的独特优势,其更多的是提供基于通讯管道的数据、管理参数和运营数据,帮助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有效、稳定的连接,帮助企业把成交的可能性扩展到微信中,实现留客、锁客、提高复购率。

通过与天虹的深度绑定,企业微信基于行业洞察和自身理解后发现,其应用场景还可以附用于保险行业、汽车 4S 店等行业。企业微信目前的定位是专注于做连接的「助推系统」,通吃各行各业不切实际,「腾讯会继续和行业的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共建产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未来」,卢青伟明确道。


后端数字引擎

除了企业微信,同为腾讯智慧零售体系内的「队友」,微信支付和小程序通过输出基础能力,联通线上线下的全渠道体系,打造了一台「后端数字引擎」。其有利于传统百货连接消费者,做精准化的营销和引流。

超 8 亿绑定卡用户的微信支付以数据分析见长,而拥有 1800 万数字化会员的天虹正透过微信支付这一优势,连接顾客、导购、品牌及商场,然后进一步分析自有的商业数据,最终实现构建「私域流量池」的企望。

当消费者不是店铺会员的时候,微信支付会提示用户领取电子会员卡。「我们的能力就是支付即流量,广告即营销,我们通过广告完成我们对于营销的管控」,微信支付高级运营总监白振杰介绍,流量扶持包含了微信支付「支付即会员/积分」和「提供广告+附近发券」的能力。

「获取顾客」的下一步举措是「留住顾客」。其与企业微信和小程序的结合,帮助天虹为品牌商适配更多智慧经营的「玩法」。例如导购用企业微信添加顾客的微信后,可直接在会话中向顾客发送「一键授权即可开卡」的小程序,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并实现增量销售。

他透露,微信支付智慧推荐数据引擎可以在消费者完成领券动作之前,根据不同的营销策略匹配相应的商家优惠券。「这种领券营销的手段目前达到 30% 至 40% 的领取率。通过在后台的测算,微信支付帮助商家分析每日交易笔数和顾客群体,不同的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就有不同的流量来开放。」

总体来说,微信支付面向所有商圈,通过扫一扫和转账收款,收集用户的消费行为,最后根据用户行为和画像推荐相关的品牌。

「无论是顾客走进商场还是打开微信小程序,系统就会产生推荐行为,再把这个推荐接口反馈给第三方;而支付接口的能力是百货领域非常重要的数字资产,它包含会员注册、微信授权、用户基础信息、付款码、二次营销、会员积分等一整套环节」,白振杰表示,这两类能力作为标准化的接口已向天虹开放。

白振杰认为,领券小程序是商场与顾客的双赢。扫码领券环节代替了传统营销宣传,让线下流量使用变得更高效,商场也可以根据需求自助配置。小程序目前支持按品类展示优惠信息、展示支付前总优惠、更多品牌曝光位。顾客在小程序中直接领取优惠券和会员卡,这种「一步到位」的体验有效扩大并提高了会员规模和会员粘性。

白振杰代表微信支付释放了两条利好消息。他表示,微信支付一边会提供相应的流量产品扶持,另一边为第三方经营合作伙伴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商家完成优惠券生成的同时,利用支付平台完成销售转化。

刷脸支付的诞生,被视为代替扫码付款的全新支付方式。从去年年底,微信支付开始在商超部署刷脸支付终端「青蛙」后,也在逐步把人脸识别的能力向其他应用场景探索。待微信支付把这项能力继续开放之后,将完善和顾客的互动以及会员体系的注册反馈等环节。

处于商场底层的停车场,往往是购物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首尾环节。而微信支付认为,停车场景同样具备用户到店触达的能力。去年 5 月,微信支付开放了无感停车支付的能力后,基于自动识别车辆及用户,以及微信渠道联动购物场景和营销场景,顾客可以在第一时间内领取优惠券,将商场内流量分发角色作用发挥至最大。顾客离场时,通过微信模板消息的推送能力,顾客能再次领取优惠券,拉动复购率。

白振杰表示,在腾讯智慧零售的体系下,企业微信提升了百货公司和品牌方的管理能力,微信支付促进了面向 C 端流量转化的能力。如果说这一套引流动作是二者的优势和价值,那么「如何经营线上线下的流量,则是百货商场和品牌方的强项」。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