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与落地?|2019 全球智博会

摘要

干货都在这儿了。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紧跟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率先布局,已聚集了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 200 家,从业人员超过 2 万人,2018 年实现产值 250 亿元,通过支持华为、西门子、科大讯飞、滴滴、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等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先后在园区设立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营造了开放创新、融合创新和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

5 月 9 日,2019 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以下简称「全球智博会」)在苏州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本届智博会由科技部、工信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指导,苏州市人民政府和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主办,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和苏州启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宏观解读:人工智能产业赋能

李亚平市长在欢迎致辞中对与会领导和嘉宾表示感谢,并介绍了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2018 年,苏州人工智能产业产值达 564 亿元,集聚企业 456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60 家。李亚平指出,作为全市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园区近年来率先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已经集聚了一大批高端研发机构和知名创新企业,构筑了先发集群优势,形成了快速崛起态势,展现了美好发展前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高文表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是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使命,希望助力全球智博会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应用落地的风向标,为业界搭建一个开放创新、专业领先的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交流平台。

工信部科技司巡视员毕开春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智能产品、核心基础、智能制造、支撑体系等方面,制定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探索「揭榜挂帅」机制,征集并遴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创新主体,在人工智能主要细分领域,选拔领头羊、先锋队,突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短板瓶颈,树立领域标杆企业,培育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同时,工信部将加强与科技部等部门的合作,通过强化人工智能领域技术链、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攻关,引导技术驱动与应用牵引相结合、产学研用合作创新,落实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毕开春在讲话中还充分肯定了以高文院士领衔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打造产业生态平台做出的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希望通过全球智博会的举办推进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先行实践、创造经验。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梅建平在致辞中表示,科技部着力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产业、社会等各方面紧密结合。

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着重介绍了江苏省和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预计到 2020 年,江苏省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规模将超过 1000 亿元,产业竞争力将进入国内第一方阵,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马秋林表示,本届智博会引进专业机构共同合作,新增了由科技部主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形成了更高层次、更具务实精神的学术和产业交流氛围,亮点多、形式新,是一次难得的科技盛宴。

当天的开幕式还发布了苏州工业园区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名单以及园区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专家委员会名单,苏州市政府副市长陆春云为专委会代表高文院士颁发了聘书。

业界声音:AI 应用与落地的思考

新加坡科学院院士黄铭钧就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先从健康医疗的共同挑战上进行讲解。他表示,从临床上的需求来研究二阶染色体平台可支持重新接入、目标检测、放射学、应用程序、糖尿病前期等应用场景。而其主要挑战包括数据提取的耗时、数据清理的困难、人机回圈的数据注释、观测数据的偏见、医学特征的复杂、数据存储必要条件的要求六个方面。最后,黄铭钧提到了 5G 网络主要具备高容量、低延迟、高速率的显著特征,而在 AI 边缘计算上的挑战,主要有以下两点:典型分布式机器学习的差异比较;分布式机器语言在隐私保护、沟通效率、推断的灵活性方面无法在联邦学习中实现。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苏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凌晓峰发表《深度学习的挑战和未来》的主题演讲,他表示 AI 有两大方向,一是认知智能(专家系统),二是感知智能(人脸识别)。其差别在于认知智能中知识图谱应用广泛,其中神经网路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是有含义的,而感知智能的神经网络主要负责计算功能,其中的神经网络节点没有含义。

当前的深度学习因为其节点没有含义,因而很难解释和分析,应用到现实场景中,就很难分析出什么时候容易出问题。除此之外,深度学习还需要于大量的数据。而在深度学习自我学习方面,也存在着与知识图谱脱节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改善自己对深度学习的认知,比如业界应该调整对人工智能产业的认识;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也要学习使用多种工具;而整个产业也要考虑现实需求谨慎使用科技工具。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王永东谈到,对于微软怎么看未来,他认为,未来是无处不在的计算、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多重感官多重设备体验。

人和机器不一样的地方是,人是有情感的。微软小冰目前有 1.2 亿月活用户,具有和人类一样的度化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思路是,先让她学会怎么像小孩子一样讲话,然后培养像人类一样的感知能力。不管是对图像文字还是视觉,小冰都具有感知能力,可以和第三方的技术结合起来。当小冰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之后,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未来,微软的目标是让这种技术能够帮助人工智能和其它的应用。

他还谈到,创造力是人和机器最大的区别。除「自己进行人工智能创造」外,小冰还可以为第三方赋能。微软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虽然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但通过在各种类型、场景中的训练,小冰已经在腾讯 BabyQ、华为/小米人工智能音箱和手机助手转中有所应用,甚至还可以虚拟明星。最后,王永东还向到场嘉宾介绍了微软在苏州的研发中心,并表示每一个人工智能都应该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阿里巴巴副总裁华先胜发表《大规模视觉智能在真实世界中的挑战与实践》的主题演讲。

华先胜首先谈到 AI 的困境。目前,人力成本稿导致超过 90% 的企业都在亏损,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在技术落地过程中,技术层面还是会遇到公开测试集与真实数据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问题;而即便技术落地了,成熟技术也只能满足非常少的一部分用户需求。这都是需要未来去解决的困境。

在案例分析上,华先胜举了电商场景视觉搜索的例子,指出现在常用的以图搜图产品——拍立淘的成功源于精准得抓住了用户的需求;在广告方面,阿里的页面秒被视频工具 Alibabawood 和自动个性化产品 Banner 都是成功的案例,而它们则分别源于平时和大促两类场景中的潜在需求。此外,华先胜汇报了阿里城市大脑至今的成果,并呼吁大家一起在城市大脑平台上开发。

明略科技集团科学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吴信东在演讲中对 HAO 智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诠释。他表示,HAO 智能是明略数据通过对人类智能 HI、机器智能 AI 和组织智能 OI 三位一体的集成,构建了新的人工智能理论。HAO 智能的目标是要通过对人类智能、机器智能和组织智能进行三位一体集成,并结合行业知识图谱,构建面向人机协同的智能系统,加速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安全、包括社交网络营销和智能餐饮等知识密度高、管理复杂的垂直领域的商业化落地。

在演讲中,旷视首席科学家兼研究院院长孙剑谈到,在算法方面,旷视在所有的算法下都有自建平台,整个集群大概构建了一万块 CPU,里面包括数据的采集、标注、管理以及上面训练过程管理,最后到模型产出,产品的产出,都在 Brain++平台上。关于算法方面的下一步,旷视想从传统到深度神经网络,把研究人员的能力消耗大幅降低,让机器自动生成神经网络,这也是旷视现在正在做的东西,叫做自动网络结构搜索。现在学术界也特别看重网络搜索的方式,相信这个深入下去一定会带来算法的革命。

科大讯飞副总裁李世鹏在演讲中表示,如果把人工智能放在一个大的产业生态里面去,我们今天做的所有的东西都逃不了这四个元素,第一个是 AI 的引擎;第二个是机器人或者是物联网;第三个是人,人在这里面是必需的;第四是场景,所有这些东西,我们生活在一个环境里面,一个场景里面。AI 如果光停留在技术层面是没用的,所以我们要考虑如何把这些 AI 应用到实际的场景里面,用 AI 来打破语言的障碍,包括人机之间的障碍,人与人之间的障碍,还有用人工智能对语言进行保护。

赛灵思副总裁唐晓蕾在演讲中阐述了人工智能的趋势。唐晓蕾表示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异构计算变成了必需,软件的可编程能力可以让应用或者想法快速落地,另外还需要更高性能的计算。对此,异构计算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解决方案,所以,当前三种解决方案:一种是 CPU,一种是中国现在大力去做的一些固定功能的加速器,还有一种是 FPGA。

此外,最近火热的「边缘计算」的概念也出现在这次智博会当中。海赛智能是一家专注于边缘计算和时空大数据的 AI 企业,创始人兼总裁沈翀认为,促使边缘计算在这两年走向台前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 AI、5G 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边缘计算的发展;二是市场实际场景中产生了对专业化的边缘设备的需求;第三点即边缘计算可以弥补云计算的一些劣势。

报告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年度报告》

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希希在 5 月 9 日主论坛中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年度报告》。《报告》从人工智能发展概述、2018 年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分析、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情况分析、2018 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分析、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情况、2018 年我国重点人工智能上市企业动态分析,以及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等七大章节详尽的描述了产业的发展历程、现阶段发展态势以及未来指导建议。

她谈到,2018 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呈现新的特点与趋势:

第一,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大人工智能投入,核心产业增势强劲。2018 年以来,多国从国家层面加强人工智能战略布局。美国签署「美国人工智能倡议」。日本发布人工智能战略提案。以色列加紧制订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估约 2700 亿元。

第二,我国央地联动效应突出,三大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年报》认为,2018 年以来,我国多部委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化基础研究、部署重大项目、揭榜重点任务。截止 2018 年底,我国已有超过 20 省份发布 30 余项人工智能专项扶持政策。北京、广东、长三角为代表的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占全国的 86%。

第三,我国人工智能基础层集中发力,科技巨头企业聚焦应用场景落地。国内巨头入局 AI 芯片战场,智能视觉国家开放创新平台启动建设。截至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已超 1000 家,百度、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率先步入全面应用,商汤、云从、旷视、依图等头部创业公司商业化竞争白热化。

第四,苏州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完善,龙头企业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动能。苏州工业园区从高端人才、知识产权、保障资金、研发创新等方面,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思必驰等本土领军企业和微软等国外龙头企业,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截至 2018 年底,苏州工业园区已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600 余家,200 余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产值 250 亿元。

此外,陈希希表示,今年,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同研撰了《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报告深入研究了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基础、产业链布局、生态圈建设、企业研发与应用成果,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政策制定者和业界人士提供前沿信息和决策参考。

从《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中可知,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报告建议,我国应强化政策引领,攻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生态,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快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强化人工智能伦理和法律顶层设计,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