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落地盘点:金融行业最赚钱、信息分发最成熟、自动驾驶或成巨头游戏

摘要

“互联网思维已经过时,现在是AI思维。”

「互联网思维已经过时, 现在是 AI 思维。」

这句话从 All In AI 的百度当家人李彦宏口中说出来一点都不奇怪。在百度 All In AI 的背后是所有大公司对 AI 的憧憬和焦虑。

其实, 自 1956 年达特茅斯会议上「人工智能」概念第一次提出到现在, 已经过了一个多甲子的时间,AI 也经历了几次起伏。

而此次人工智能浪潮, 建立在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基础之上, 无论是计算能力、存储能力还是网络状况都相比之前都有了质的飞跃, 这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扫清了诸多障碍。

AI 不会像互联网那般急速颠覆世界, 也不会像工业革命那样摧枯拉朽, 但毫无疑问的是, 它的发展必将步步为营, 逐渐从一个性感的概念落地到真实业务场景中。

那么经历了几年的发展,AI 的落地情况如何? 哪些行业成功 AI 化?

AI+金融——郎才女貌

每一家企业服务领域的公司都有一颗金融行业的心,AI 领域也不例外。

从 36 氪的报告中可以看到, 金融+AI 的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属于「人尽皆知」「财大气粗」的范畴。比如应用场景层: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天弘基金;基础层:阿里巴巴、英伟达、腾讯;技术层:科大讯飞、云从科技、旷世……

在笔者看来,AI 在金融领域落地被看好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 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 且行业内极其重视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采集, 因而金融行业的公司一般都具有大量的数据积累, 这些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 以银行、保险、证券业为例, 金融行业的主要业务都是基于大规模数据展开的, 大量繁琐的数据处理工作, 急需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变革来解放人力。

第三, 金融普惠化和场景化的创新, 同样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提供支持, 而人工智能与金融的结合, 无疑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这个领域的公司「不差钱」, 哪怕 AI 只能为他们提高 1% 的效率, 对于他们来说价值也是巨大的, 因此他们愿意为这 1% 的效率, 给予 AI 科技公司巨大的回报。

AI+信息分发——意境融彻

信息分发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早纸媒时代, 报刊杂志是信息分发的主要载体;PC 互联网时代, 所有的互联网服务都基于 Web 端, 因此浏览器成为信息分发的第一入口。在移动互联网早期, 移动端浏览器同样也扮演了重要的入口角色。随着 Android、iOS 系统的不断完善,APP 开始主宰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 成为信息分发的入口。

在国内信息分发领域不得不提的公司就是字节跳动, 在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巨头生态下, 撕开了一道缺口。

BAT 三大巨头或通过产品或通过投资, 已经瓜分了国内互联网几乎所有的领域。即使在创业最热的那几年, 所有创业者都绕不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 BAT 进入了你的领域, 你该怎么办? 不要说实事求是的回答, 就是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公关口径都很难。

在这种情况下, 字节跳动通过一款国民级应用「今日头条」打开市场, 随后「抖音」的极速蹿红将字节跳动这家公司推上风口浪尖。稍作调研就会发现,「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悟空问答」以及被下架的「内涵段子」等爆品都出自于这家公司。

但字节跳动的野心似乎不止于单品的成功, 而是希望通过「产品矩阵+分发网络」的模式颠覆国内移动互联的巨头生态。

首先字节跳动通过「今日头条」、「抖音」等现象级产品, 在腾讯所擅长的文娱领域硬生生地撕开了一道缺;其次, 发布穿山甲联盟想从百度擅长的信息分发领域切走一大块蛋糕;紧接着布局搜索、游戏等相关领域……

字节跳动正在用行动告诉整个互联网行业,「产品矩阵+分发网络」的模式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商业价值。

事实上, 在国内用户不熟悉的海外, 有一家名为赤子城的公司, 其与「字节跳动」布局的方式一样, 也是通过「产品矩阵+分发网络」布局海外市场。

据悉, 赤子城拥有数十款风靡海外市场的爆款应用, 几乎涵盖移动应用的所有种类。其中半数以上的产品长期占据不同国家的应用榜单。尤其是在音乐、健身、游戏等细分领域, 在多个国家市场份额位列前三。

目前, 赤子城已经拥有超过 6 亿的全球用户。

另外, 与字节跳动的穿山甲联盟类似, 赤子城也拥有自己的全球信息分发网络。赤子城的全球分发网络聚合了其他优质产品与平台, 包括 Amazon、TikTok 、Uber 、AOV 等全球顶级互联网产品。目前, 赤子城的全球分发网络, 每日触达超过 2 亿用户, 完成信息分发数亿次。而这背后, 正是赤子 SoloAware AI 引擎的功劳。

赤子城的信息分发网络借助自主研发的 SoloAware 智能引擎, 将全球分发网络日均百亿量级的分发数据与 6 亿自有用户数据打通, 更加全面地了解用户, 让全球的优质应用、内容、商品、服务快速找到感兴趣的人, 让信息实现其价值。

无论是字节跳动还是有海外版字节跳动之称的赤子城, 都是将 AI 成功商业化的代表。虽然字节跳动在亏损, 但钱都花在了产品推广上, 其通过信息分发变现的方式已经走通。布局海外的赤子城从一开始就是一家赚钱的 AI 公司。

 AI+无人驾驶——巨头的游戏

大概是对科幻电影中无人驾驶场景的向往, 各大公司在无人驾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无论从研发能力、资金投入、合作伙伴还是政府合作能力的角度来看, 无人驾驶只能是一场巨头间的博弈。

去年 9 月底的云栖大会上,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就正式对外发布了由 L4 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和感知基站作为主要载体的车路协同技术。杭州市政府向其颁发了无人驾驶路测牌照, 这就意味着阿里巴巴的自动驾驶研发工作进入路测阶段。

腾讯也相继拿到了深圳、北京两个城市颁发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 并且去年已经将 L3 技术实现了产品落地, 将继续在 L4、L5 上进行技术探索。

百度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则可以说是最早也是决心最大的。

去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 李彦宏继续展示着百度在出行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百度与一汽集团合作推出的「中国首款 L4 级自动驾驶乘用车」,2019 年小批量下线示范运行、2020 年大批量投放更多城市运营。2019 年, 搭载 Apollo L4 自动驾驶能力的「新物种」将达 10000 台。

虽然造车和造手机造电视都属于制造业, 但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乐视的贾跃亭在造车之前也是一个体面人。

 小结

人工智能不应该是科技创新公司的专属武器。随着时代和技术和的进步,AI 需要从实验室走入各个行业中的每一个角落, 成为传统行业变革求新, 提高效益的利器。如果不能将 AI 商业化, 那么 AI 的热潮又会很快落幕。我们需要机器人、无人车这样的高大上的产品, 更需要字节跳动、赤子城这样可以将 AI 成功商业化的公司。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