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手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用户可以更新下系统,来体验下 EGC 功能。
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是我们日常中比较常见的两类可穿戴设备,在它们刚出来的时候,更多地扮演着手机辅助的角色,而随着行业快速发展,找到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径,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生产厂商们来讲,无疑是一件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回顾最近两年市面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你会发现,除了信息提示、接打电话以及定位等等常规功能,不少此类产品开始以健康监护作为主要卖点。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就是去年随 iPhone XS 系列一起发布的 Apple Watch Series 4。
这一代产品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对 ECG 心电图检测的支持,手表可以检测更为准确的心率信息,提前预警一些心脏疾病。另外苹果表示它通过了 FDA 的认证,检测数据符达到了医疗级水准。

不过可惜的是,在 Apple Watch Series 4 推出之后,它的 EGC 功能并没有得以普及。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美版,包括国行、港版以及其它很多地区的用户,都无法体验到 EGC 功能,直到 Watch OS 5.2 版本的到来。
在 Watch OS 5.2 版本更新中,苹果终于将 ECG 功能开放给更多国家和地方,除了法国、德国、西班牙等 19 个欧洲国家之外,中国香港也位列其中。换句话说,如果你是港版 Apple Watch Series 4 用户(需要在香港地区范围内),将系统更新到 Watch OS 5.2 版本之后,也可以体验到 ECG 功能啦。
对于此次更新,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表示,公司已经看到「Apple Watch 上的心电图应用和不规则节奏通知对美国各地的客户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很高兴能够将这些功能带给欧洲和香港的客户,让他们能够获得有关他们心脏健康的信息,」他补充说。

那么,什么是 EGC 功能,它的到来对于用户来讲,又会带来哪些实际使用意义呢?
其实 ECG 是 electrocardiogram 的缩写,用大家更为熟悉的的话来说就是心电图。启动该功能之后,Apple Watch Seriers 4 能够通过其所配备的电极向心脏发送电信号,从而来获取类似于单导联心电图,并且由此来判断用户是否存在心房纤颤(AFib)的心律不齐。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是否买了支持 ECG 功能的 Apple Watch Seriers 4 以后就不需要去医院做此类检查了呢?有关这个问题,现阶段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此类经历,我们去医院检查心脏方面是否出现问题的时候,通常医生会建议做心电图,从而帮助医生完成分析并作为诊断判断依据。而心电图又分为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两类。
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区别在于前者记录的时间较短,但操作起来相对简单一些,一般用于心肌缺血、早搏等等症状的判断,而动态心电图需要长时间佩戴(一般 2 天以上),比较常见的是用于心律不齐等症状的判断。
而我们在医院所做的检查,无论是常规心电图还是动态心电图,操作过程都相对比较严格,并且最终需要医生来进行判断。但有一个问题是,即便是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客观来讲其取样依旧并不多,只能记录某段时间内的心脏状态。
诸如 Apple Watch Seriers 4 这样的可穿戴手表优势在于,由于它对于人们的日常行动影响不大,所以和用户之间的接触时间较长,甚至除非需要充电,很多人会选择 24 小时佩戴,这也使得它能够频繁采集到 ECG 信号,绝对数量很高。
但其所存在的问题是,在采集信息的时候可能由于信号问题导致效果不佳,同时由于手表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而非像医院一样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进行判断,很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判断。
所以说目前来讲,虽然苹果宣称它已经达到了美国医疗标准,但在算法以及设备硬件层面上没有达到一个足够高标准的时候,其实 Apple Watch Seriers 4 还是无法替代真正的医疗器械。
当然,话说回来,它本身只是一个智能手表,能够拥有这样的能力已经足够出色。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无论是设备给出的提示是否准确,去医院做下相关检查,对于用户而言,其实也都并非坏事。
有些遗憾的是,这次国行版 Apple Watch Seriers 4 依旧不在支持的行列中,不过硬件层面上其已经具备了,此前已经入手的朋友可以再等等看。
(头图来自苹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