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 AI 接管了杂活累活, 建筑师们再也不用和甲方扯皮了

摘要

两年以来,何宛余用人工智能建筑师「小库」,力图扭转建筑设计的现状。

人们通常认为,建筑设计是拼灵感、秀概念的 T 台。如此受人尊崇的行业,建筑设计师一直与品味和典雅如影相随。实际上,这不过是外界对行业的片面宣传,大众以第三视角管中窥豹罢了。

在中国建筑设计领域,对建筑师设计能力有较高要求的公共建筑,仅占总体量的两成,其余部分属于城市建筑。后者更多地注重规范性、统一性等非设计因素。随着中国二三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产项目是建筑领域主要的增量市场,绝大多数建筑师的职业生涯都在此沉浮。

何宛余曾在世界级建筑事务所 OMA 担任了 7 年项目建筑师,包括央视大楼在内的诸多地标建筑均出自这家建筑事务所。她曾接手过中国的公共建筑项目,不过,并非所有的建筑师都有机会参与到第一梯队的项目设计。何宛余深知,建筑行业的自我封闭以及枯燥乏味的重复性劳作,无不刺痛着每一位梦想成为伟大建筑师的亲历者。

她硕士就读于有着「欧洲麻省理工」著称的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在贝尔拉格学院研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与计算机编程结合方向。很早开始,她就期望用科技的力量解决建筑设计行业目前「成本-时间-质量」的铁三角矛盾,让设计师的创造力和人文主义色彩更好地融入到设计理念中。

2016 年,何宛余离开了工作 7 年的 OMA 建筑事务所,和师出同门的杨小荻组成「最佳拍档」,8 月份在深圳注册了小库科技。

               

彼时,AlphaGo 完胜李世石的画面仍在很多人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人工智能空前繁盛的图景昭然若揭。何宛余和杨小荻一拍即合,希望借助人工智能这把利刃,破除建筑设计领域的沉重枷锁。

2 个月后, CEO 何宛余在朋友的撮合下,为小库科技顺利物色到 CTO——拥有大数据、机器学习和算法研究经验的前 Google 资深工程师李春。

在行业内,「AI+建筑设计」的构想前无先例,后无仿者。建筑行业对人员的专业水准要求高,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行业资源、品牌打造及市场扩展能力,仅拥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团队并不具备行业 Know How。在建筑设计领域最懂计算机,在机器学习领域又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两类人才,都在小库科技的团队中得以显现。

两年多的时间,她和团队用产品力图扭转建筑设计的现状。

创始团队要打造的产品是人工智能建筑师「小库」。2017 年 6 月,小库科技内测版上线,公测版在同年 12 月正式上线,当日注册的 B 端用户突破千余名。经过多次版本的迭代,去年 7 月上线了正式版,并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在 11 月成功细化为个人版和企业版。

早期持续性的项目经验和技术积累,让小库科技具备足购的先发优势和商业化信心。她和杨小荻硕士毕业后,在 2010 年利用算法,成功为韩国的一家开发商提供首尔某地块的强排软件系统,第一桶金便赚到了 30 万美金。次年,他们凭借这项技术,开发了一套单机设计辅助系统,赢得了深圳湾生态科技城的全球公开招标赛,获得了 3000 万资金支持,为后续研发提供了造血能力。

2018 年 7 月 1 日,「人工智能建筑师小库」正式版上线,平台提供的服务按照建筑设计流程的前、中、后三阶段划分,现阶段聚焦于建筑设计的前期阶段,涉及「拿地强排」和「概念设计」环节。

一般来说,建筑设计的产业链条分为拿地方案、概念设计、方案深化、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五大环节。其中,拿地方案、概念设计的工作量仅占整体进度的 20%,但建筑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占据项目时间的一半以上。

如果用时间数字量化,建筑师完成前期任务平均要消耗数十小时。其实,设计本身并不需要花费如此之久,问题矛盾集中在无休止的方案修改和沟通成本。要知道,政府向开发商转让土地的使用权时,会提出容积率、建筑密度、限高、日照间距等关键的规划指标,开发商在确保这些关键指标零失误的同时,还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这就要求建筑师在排布建筑总图的过程中,在绘图软件上反复计算、排布和调整。


同为建筑设计,中国绝大部分的建筑设计师都在把不遗余力地做「无用功」,这种错配对建筑师是一种消耗、掏空。人工智能建筑师「小库」的出现,为行业增倍提效的同时,帮助建筑师解决了职业困扰。

何宛余强调,人工智能和建筑设计师的关系是协同相伴的属性。建筑设计师不应在如此的工作日常中,耗尽天分与激情。

有了人工智能建筑师「小库」,建筑师无需像往常那样,下载设计软件,并耗费大量时间学习软件的操作,也不再需要排布建筑布局、计算建筑量、绘制方案等操作,只需联网登陆,在操作页面内输入基地条件和容积率等参数,系统利用数据和算法,自动生成和评估模型,将最优的设计方案以三维空间模型的形式推荐给建筑师。

通过强化学习后的智能筛选功能,为建筑师推荐 9 套设计方案,整套方案的生成时间以秒计算,准确率不低于 99%,设计成本由数万元降至数百元。建筑师只需从中选择最优方案,与甲方进行沟通,每次调整也能实时获得「小库」的反馈。与传统人力操作对比,「小库」工期效率的提升程度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小库」为建筑师提供了「智能 PPT」的功能。建筑师选中推荐方案后,系统会根据区域介绍、项目信息、地理位置、周边分析、经济指标、方案对比、总平面图、日照分析图、成果展示等要素,一键生成 PPT,让建筑师近一步减负。

数据方面,小库科技将自有数据、渠道数据等数百万数据进行整合,为小库科技的 AI 模型提供海量的数据支持。

有了数据支撑,系统算法可以对平台生成的建筑方案进行评估。此外,建筑师使用「小库」时,基于用户对方案的选择数据,小库会记录用户的喜好,提供更加千人千面的推荐方案。


小库科技在 2017 年下半年上线了公测版本,加上在更早前的内测阶段,共有过万名专业用户进行了试用。去年 10 月份,小库科技开启了商业化进程。截止目前,其客户囊括了碧桂园、万科、天华、深圳建科院、柏涛建筑等 50 多家知名地产商和设计机构。2018 年第四季度,小库科技的营收额达数百万,达到了团队的预期。

2019 年小库科技将发布新版本,在原来版本可实现建筑设计前 20% 的阶段的基础上,提升到 30%-40% 的阶段。何宛余表示,新版本会给建筑行业更多用户带来更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小库科技在商业模式上也会有进行一些提升,未来将更能匹配细分用户的不同需求,为用户提供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小库科技的团队已经从一年多前的十余人发展到 70 余人,其中研发团队的总人数约占 70%。公司最新一轮融资是 2018 年 5 月完成的 Pre-A 轮融资,投资方为东方富海和中南荷多。更早前的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分别完成于 2016 年 8 月和 2017 年 8 月,资金规模分别为百万级和千万级。目前,小库科技正在与投资机构接洽 A 轮融资的相关事宜,预计融资规模在数千万。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