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级 App 其实已不再是一个应用,而是成了平台,并且是平台的平台,是嫁接在苹果 iOS 系统上的平台。
微信公众号「打赏」功能的出现,给微信公众号平台带来了除广告收入以外的新型收入。作为事后付费的方式,读者可以向微信原创文章的作者通过微信支付方式用微信零钱或绑定银行卡账户的余额进行打赏以激励其原创,也可以打赏给公众号推送的编辑者表示鼓励或肯定,金额可以是 5 元、20 元、50 元、80 元、100 元、200 元及其他金额。「打赏」逐渐成为读者的一种阅读习惯,也影响着公众号平台的运营。据相关统计,公众平台的文章每天阅读数(PV)超过 30 亿,赞赏账号的总收入超过 2000 万元。微信并不从「打赏」功能中获取收益,即「打赏者」支付的「打赏费」全部归「被打赏者」,微信不从中抽成。
2016 年 6 月 13 日,苹果公司更新了其应用商店(App Store)的使用条款中的第 3.1.1 条,要求 App 企业「不得包含指引客户使用非 IAP(in-app purchases,应用内购买)机制进行购买的按钮、外部链接或其他行动号召用语」(如打赏)。用户通过 IAP 方式支付的费用,苹果与软件开发者的分成通常比例为 3∶7。根据新的要求,苹果公司要求「打赏」活动全部通过苹果支付进行。对于「被打赏者」而言,他们获得的「打赏收入」仅为「打赏者」支付「打赏费」的 70%;对于微信来说,其损失则表现在无法及时掌握用户打赏资金的流向,而这些资金流向对于微信来讲,是更具价值的数据收益。因此,2017 年 4 月 19 日,微信团队宣布,「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17 点起,iOS 版微信公众平台赞赏功能关闭,但安卓等其他版本微信的赞赏功能不受影响」。而苹果公司官方对此回应称,这是由于微信不同意像其他开发者选择 App 内购买的方式给公众号运营者进行赞赏所致,应用商店坚持公平原则,对所有开发者的要求一样。
苹果之所以冒着损失用户的风险,强硬限制微信的打赏功能,主要原用在于支付方式是维护平台的完整、避免平台被入侵的关键。
从平台竞争角度看,微信一开始,作为一个 App 产品进驻苹果平台,双方为合作关系。但随着微信的快速发展,微信已经不是一个即时聊天工具或者社交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为用户提供一切生活基础服务设施,同时打通线上线下连接的超级 App。特别是 2016 年微信开始推出小程序业务,更让微信有可能发展为超级 App 之母。微信小程序(mini program,缩写为 XCX)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用户通过扫一扫或搜索即可打开应用。2016 年 9 月,微信小程序正式开启内测。2017 年 1 月,微信第一批小程序上线。全面开放申请后,企业、政府、媒体及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开发者均可申请注册小程序。小程序的出现,将大幅提高微信的用户黏性,使用户更加离不开微信,从而导致微信成为所有应用的超级母应用。
超级 App 其实已不再是一个应用,而是成了平台,并且是平台的平台,是嫁接在苹果 iOS 系统上的平台。此时,如果该超级 App 一旦拥有了支付功能,具备了自生能力,就可以完全可以绕过基础平台,从而使得基础平台不仅沦为嫁衣,时间长了以后,还有可能进一步被该 App 开发企业挟持,被要求进行利润分成。其实,不能排除未来有一天,微信提出「如果苹果不向其支付 30% 的销售价格提成,苹果手机就无法运行微信程序」的要求。此时,由于消费者高度依赖微信,如果苹果不答应的话,很多消费者就有可能放弃使用苹果手机。这样的话,苹果将不仅会丧失主导地位,利润也会被微信吸干。这种情形自然是苹果公司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它要求所有 App 一定要采用苹果的支付系统,目的就是避免被超级 App 反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