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好恶」

摘要

实际上,知乎发布「海盐计划」是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好恶』和价值观。

五年前,在北京 768 创意园的知乎赞同会议室里,有 33 个task被一一列到两块架起来的白板上,「技术上如何防止刷量」、「如何保证管理后台的稳定性」「如何对新用户进行引导」...... 知乎高级副总裁白斗斗记得周源正和同事们讨论这些关键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都被解决,知乎才会拍板一个重要决定:开放注册。

后来的结果让大家惊喜又意外,知乎的强粘性社区属性第一次被转换为明面可见的数字证明。迫于当时条件制约,每天知乎只能通过 3000 个注册用户,「抵制」多于好几倍这个数字的用户涌进来。五年后,知乎宣布,用户数据已经达到了 1.8 亿。

不过,但是不断增长的用户数量,知乎并不完全满意。8 月 8 日,其对外公布了「海盐计划」,包含「盐值」系统,和「创作者中心」两部分,其中「盐值」系统主要用来给用户做减法,筛选用户、引导价值,而后者是用来为内容做加法,鼓励内容创作,实现创作者的盈利。

在目前互联网社区运营中,普遍被认可的做法是不断扩展用户边界,做大流量,拿到好看的日活、月活数据。知乎却反常地用一些可量化的指标来肯定符合其所认可价值观的用户,这种做法既让人意外,又好像很「知乎」。

好恶

简而言之,盐值是一种分数。其将从「基础信用」、「内容创作」、「友善互动」、「遵守规范」和「社区建设」这五个维度,对每位知乎用户在社区内的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和加权计算,最终形成 0 - 1000 之间浮动的知乎盐值。而得分不同的用户将有不同的权限,举个例子,高盐值用户可能会拥有更高的参与公共编辑的权重,极低盐值的用户也许不能发布任何东西。

「实际上,知乎发布『海盐计划』是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好恶』和价值观。」一位长期观察知乎成长的业内人士说,「这项产品的发布有利于更好的社区治理,但也势必会增加部分社群摩擦力。」的确,据知乎社区治理的运营负责人孙达云介绍,「盐值」的打分标准来源于知乎的算法能力、社区共识以及知乎对于公共讨论秩序的理解三方面。而这三方面的每一项都渗透着知乎的价值观。

算法方面,通过 400 多个前沿的深度学习模型识别过亿内容,现在的知乎平台,可以智能地进行倾向性识别、爆照识别、风险图片识别等等。而在对于什么「爆照」、什么是有风险,最终的定义方还是知乎。

而社区共识更是长久积淀下来知乎和用户共同认可的一种公约,知乎称之为知友们对价值判断的最大公约数,比如「知乎不让骂人」,比如对优质内容的界定。对公共秩序的理解指的是知乎要寻求一个平衡,既保障分享者自由表达的权益,又对自由表达的边界进行定义。

但这种做法本身难免会让一些人难以接受。一位参会者说,「就像今天发布会上展示的图片,左边这张就可以说是一张展现美感的图片,右边这张其实并没有暴露任何特殊部位,为什么就会被判别为不合格?这背后是有知乎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但认可一部分人的同时,就会相应的淘汰一部分人。」

取舍

这种加大社区摩擦力的自我净化方式不仅鲜有为之,还有风险。

不过,白斗斗认为这是知乎应该做的事情:「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直接和我们的目标相关联。我们希望为社区提供的价值是提升知识生产和消费的效率,我们希望生产的是有价值的信息,我们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们一样有着了解更多、变得更好的诉求。偏娱乐的事情,有很多公司做得比我们好,但我们想做的是知识分享。如果要做到这些,维护社区信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做一些取舍。」

娱乐化的倾向差点让知乎从早期由知识构建地公共空间变成了段子手聚集地。一位从 2013 年起就开始用知乎的老用户在 2016 年突然决定暂时不上知乎了,因为他觉得上面的段子手越来越多。比如,「你听过的第一个 3D 环绕音乐是什么?」,答案是「丢手绢」;「地球外面那一层是什么?」,答案是「香飘飘奶茶」。

知乎也意识到了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其的重要程度甚至不小于对商业化的探索。丢手绢的答案已经被 2016 年推出的瓦力机器人折叠,给出的原因是:算法识别自动折叠。

其实这也是知乎自成立以来就面临的两大问题:如何保障良性讨论氛围?如何兼顾内容的质和量?而每隔一段时间知乎就会被重新「拷问」。

从 2013 年开始,知乎每向前迈一步都离不开这两个主题。2013 年决定开放注册的同时,还采取了问题关闭与建议修改的策略,来规避出现破坏性影响的答案;2014 年举办了第一场线下的知乎盐 Club,同时形成了「良性讨论公约」给社区讨论氛围定下了基调;2015 年,知乎上线反作弊系统悟空;2016 年瓦力上线,可以结合知友们的举报,在 0.3 秒内识别判断该内容是否友善,并做出相应处理;2017 年知乎规定了话题及答案的折叠规范;2018 年,瓦力进一步升级能识别不友善、答非所问、阴阳怪气等多种需被折叠的答案。

三问

除此以外,白斗斗还将优秀创作者能否获得收益加入其中,她将这三个问题称之为知乎三问。在实现创作者获益的过程中,知乎作出了许多尝试,催生了付费知识服务。不过到现在,大多数知友除了看到自己的答案赞同数、被谁收藏外,真金白银的收益并没有。

据知乎社区内容业务负责人赵世奇介绍,这次的「创作者中心」产品将给优质的内容生产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该中心将提供「内容数据分析」、「回答赞赏」、「品牌任务」、「作者经纪」等八大权益。它将允许用户在回答下方开通赞赏入口,让用户能与知乎的精选品牌主进行商业合作。在货币流通的过程中,作为平台方的知乎暂时不收取任何费用。

知乎三问不仅决定着知乎的前进方向,也划定了知乎的商业化边界。白斗斗认为,这三个问题规定了知乎不做破坏良性讨论、内容质量和社区信任的事,这就是是知乎商业的边界。

如何商业化的问题,对于知乎及豆瓣这类平台一直为人热议。周源在昨日发布的全员邮件中称,2017 年知乎正式开始商业化,并陆续成立了商业广告和知识服务两大事业部。围绕知乎的优质用户群体和消费意愿,形成了广告和知识服务两大收入模式。2018 年上半年,其商业广告营收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340 %,知识服务也完成了从「知识市场」到「知乎大学」的战略升级,已提供超过 15000 个知识服务产品。

不过对于刚宣布拿到 2.7 亿美元 E 轮的知乎来说,正本清源好像更重要。白斗斗感慨,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三个问题的难度也逐级攀升,与之相比,当初的那 33 个task根本不算什么。

(责任编辑:卧虫)

附:周源全员邮件全文

向着北极星,新起点再出发!

各位海盗: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刚刚完成了 E 轮融资,融资额 2.7 亿美元。这是知乎历史上最大的一轮融资。如我之前经常讲到的,找投资不是找钱,而是找队友。在这个寻找队友的过程中,我们得以重新梳理和思考知乎的过去和未来,更加笃信初心。


知乎的过去和现在: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今年的融资计划书中,在介绍知乎具体的业务表现之前,我们放上了 7 年前一封内部邮件里的一段话,老海盗一定都比较熟悉:

我们相信一点,在垃圾泛滥的互联网信息海洋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知识──被系统化,组织化的高质量信息──都还存在于个体大脑中,远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来分享知识,将每个人的知识都聚集起来,并为人人所用。

这是知乎最开始的设定,直到今天,这个初心始终未曾改变。我们每一次重新回来看这段话,一方面会检查我们是不是还在坚持当初对价值和质量的执着,另一方面也会思考如何才能服务好更广泛的用户,产生和分享更多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知乎的未来:让人们轻松获得可信赖的解答

去年我在老家,有位久未谋面的邻居来向我致谢。这位年逾古稀的叔叔遇到了一起房屋买卖官司,他在知乎上查资料、问问题,帮助他和律师打赢了官司。这件事令人鼓舞,在与投资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分享了很多真实的用户故事,讲述他们如何通过知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

我们希望看到这样的故事发生在更多人身上,让人们轻松获得可信赖的解答,这件事就是知乎团队的北极星。它指引着我们当下的工作:智能社区、工具场景和商业矩阵。


智能社区:AI 驱动的新型社区,让知识普惠每一个人。

社区既是人们相互帮助的工具,也是变得彼此亲密的方式。知乎的核心,是以社区为土壤、以质量为导向,建立起的以问答为基础的内容生产和消费机制。截至今年六月底,知乎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 1.8 亿,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随着社区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户圈层和内容偏好的复杂性,对我们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知乎会用 AI 来应对这个挑战,解决内容生产、内容质量、社区氛围、信息推荐等问题。过去一段时间里,算法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问题路由、推荐算法等核心机制扮演了内容生产中枢调度的角色。这超越了原有依赖每个提问者自身社交图谱进行问答邀请连接的机制,而是自动化、规模化的进行全平台的问答连接。同时,音视频等新媒介形态的内容也进一步降低了内容创作和消费的门槛。

知乎要实现的智能社区,既拥有社区中人际互动所带来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又具备 AI 驱动的精准性和规模性。我们充分认识和尊重不同的观点、意见和价值,在保证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的同时,规模化、个性化地满足多元的内容消费需求。我们希望知乎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少部分人,而是能普惠到更广泛的人群。


工具场景:让知乎成为人们轻松获得可信赖解答的工具入口。

知乎成立至今,已经积累了超过 1.1 亿个回答。这些回答来自于亿万知友慷慨分享的知识、经验、见解。它们或许关于临时需要解决的小麻烦(比如每年我都要在知乎搜几次「怎么打领带」),或许关于人生的重要抉择或难题,或许关于兴趣爱好,抑或只是关于对世界的好奇。大家沉淀的有用有价值的内容,为那些或大或小、不断重复又规模庞大的问题提供了解答。

从某种角度说,用户是「一堆问题的集合体」,在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时代,消费者更希望能轻松高效地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人们并不是在搜索,人们需要的是解答。有问题,上知乎。知乎要通过所积累的海量回答、各领域优秀回答者、活跃的社区机制,让内容走向结构化,让解答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成为消费者在诸多场景下获取知识、观点和专业服务的便携工具。


商业矩阵:健康的商业模式是公司持久增长的保障。

知乎从 2017 年正式开展商业化,并陆续成立了商业广告和知识服务两大事业部。我们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构建了高执行力的团队,围绕知乎的优质用户群体和消费意愿,形成了广告和知识服务两大收入模式。今年上半年商业广告营收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340%,我们的知识服务也完成了「知乎大学」战略升级,已提供超过 15,000 个知识服务产品。

我们一方面希望看到收入和利润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希望看到商业模式的持久发展。我们希望,商业矩阵的建立不是简单的内容变现思路,而是与给予用户的服务相融合,互为助力。

知乎得以壮大如今,感谢团队不懈的努力,感谢广大知友和新老投资人的支持。海盗们,欣喜之余,我们已经又扬帆起航,努力做好我们的工作,向着北极星前进,让更多人轻松获得可信赖的解答!

周源

2018 年 8 月 8 日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