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翔科技 CEO 王之栋:轻量化 IT 架构, 实现企业存储的「标本兼治」

摘要

存储是一个古老而常青的行业, 数字化进程加速, 产生、保留、使用数据的习惯会推动存储市场长久的存在。当前, 软件定义存储正在推动存储市场发生变化, 因为它的弹性、可扩展是用户数字化转型较为理想的选择, 已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 所有厂商在这个市场都有机会, 凯翔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存储是一个古老而常青的行业, 数字化进程加速, 产生、保留、使用数据的习惯会推动存储市场长久的存在。当前, 软件定义存储正在推动存储市场发生变化, 因为它的弹性、可扩展是用户数字化转型较为理想的选择, 已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 所有厂商在这个市场都有机会, 凯翔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凯翔科技 CEO 王之栋

作为存储行业的新星, 凯翔科技的「轻量化 IT 架构」, 通过「深度定制」可以更有效地与业务结合, 备受客户青睐。在接受采访时, 凯翔科技 CEO 王之栋表示, 公司的目标是成为云和大视频时代的软件定义存储专家, 助推 IT 体系架构的智能化与开放。

轻量化 IT 架构, 实现企业存储的「标本兼治」

凯翔科技公司成立于 2012 年, 是一个专业的软件定义存储的厂家。据王之栋介绍,「凯翔科技的母公司上海思华科技, 一直专注于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的互动媒体平台的方案整合及产品研发。2010 年, 随着整个视频量的剧增, 给存储的容量和性能都提出更多要求, 为完善公司的整体方案, 凯翔科技由此而生。」

为解决海量、多源、多类型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传统的方案可能由一堆不同品牌的硬件存储设备组成, 而这些硬件设备在设计之初的技术理念上可能就存在较大差异, 将给用户带来巨大的综合使用成本, 而这也是软件定义存储崛起的原因所在。

与传统存储相比, 软件定义存储通过将硬件和软件解耦来实现存储虚拟化, 使其能够在价格相对便宜的通用 X86 服务器上运行, 既节省了前期成本, 也意味着节约了长期成本。此外, 可扩展性是软件定义存储的一个主要优势, 这意味着它可以提供更高的容量和更高的效率, 从而在整个存储生命周期中提供成本优势。

最近两年, 中国很多企业对于数据理解的转变在加快, 这也推动了企业数据架构上的变革。「企业在构建 IT 基础设施正逐步往一些互联网化、云化方向发展。这其中, 有许多企业并不愿一下子丢弃原有的传统 IT 设备;此外, 出于对公有云数据、应用、业务的安全等问题存在质疑, 许多企业并不敢把业务承载在云计算平台上。」王之栋强调, 凯翔科技提倡的轻量化 IT 架构, 可以实现标本兼治, 轻松化解这些难题。

王之栋指出, 轻量化 IT 架构有六大优势:一是轻架构, 采用超融合架构, 更轻便更简易;二是无限扩展, 扩展同时无需中断业务, 确保数据安全;三是快运维, 简易部署, 快速扩展, 让运维更简单;四是高性价比, 告别传统存储笨重架构, 更优性价比;五是国产化, 快速响应, 实时跟进与适应客户需要;六是容器集成,Docker+VM 释放虚拟化威力。

客户需求转变,「深度定制」优势不断加码

在依托母公司的客户资源之外, 凯翔科技也独立拓展了公安、教育等行业市场, 并取得良好的成绩。「短短五年, 公司出货量加起来有 100 多 P, 拥有将近 50 个客户。」

在谈到客户定位方面, 王之栋指出, 凯翔科技的主要客户划分为两大类:大型用户和中型企业。

软件定义存储特别适合一些海量的内容存储方, 例如政府、运营商、银行等大型用户。在帮助他们提升中心的海量内容存储之外, 凯翔科技还协助他们支撑安防、智慧城市等行业应用。中型企业客户会独立构建自有的 IT 平台, 并与公有云平台进行互联互通, 这种场景对存储的容量要求不会太高, 但更强调产品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当前, 软件定义存储就像一条全新的赛道, 聚集着传统的存储巨头们和大批初创存储公司, 但是市场表现却是千差万别, 市场格局远未确定。

「与他们相比,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针对一些行业应用可以做深入的支撑和定制开发。」王之栋对 C114 表示, 在与广电行业、通信行业多年的合作过程中, 凯翔科技在视频应用方面做过大量的系统完善和优化。我们在开发中会采用一些开源的技术, 但在实际落地中, 开源技术并不适应某些应用场景, 这时就需要做大量深度定制工作, 以更好地支撑业务需求, 这这方面, 凯翔科技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存储公司, 具有巨大的优势。」

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 更多的客户已经跳出「谁做的大选谁、谁的规模应用大选谁」的老思路, 更加倾向于选择在存储体系中更快、更有效地与业务结合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一来, 凯翔科技提倡的「深度定制」的优势也在不断加码, 对客户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在谈到对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时, 王之栋表示, 凯翔科技的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的软件定义存储的公司, 助推 IT 体系架构的智能化与开放。

「未来, 我们不仅仅提供存储的软件, 我们更希望为企业提供更智能化的存储整合和管控体系, 提升 IT 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适应性。」王之栋指出,「在这样一个体系下, 企业既可以接入我的存储设备和存储软件, 也可以去兼容其他的已有的各种存储系统, 把企业整个的存储系统很好地利用和组织起来, 整合并形成大的存储资源池, 通过分级存储的机制, 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对整个存储池内的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 可以为不同的业务选择不同的存储方式。」

本文来源于 C114 中国通信网作者高娟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