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的触角想要伸向更多的 PC 应用场景,还有很多难以逾越的鸿沟——比如说办公。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Android 已经超越了 Windows 成为比特世界的第一大操作系统。毫无疑问,手机正在变成越来越重要,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唯一的「个人计算设备」。
不过接下来,手机的触角想要伸向更多的 PC 应用场景中,还有很多难以逾越的鸿沟——比如说办公。由于屏幕大小的限制和外设的缺失,想要让手机成为更加高效的生产力工具,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际上,手机厂商为了跨过这道鸿沟,也绞尽脑汁拿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案。
目前这些方案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通过系统层面的优化来提高 app 间交互、文字输入的效率,进而提高整体办公的效率。例如很多手机都配备的分屏功能,iPhone 的「文本替换」功能,锤子手机的「大爆炸」、「一步」等功能(不久前我试着在坚果 Pro 上完整写了一篇文章,点击可以查看详细内容)。
(Smartisan OS 配备的「大爆炸」功能)
另外一类就是加大手机的屏幕,毕竟当屏幕大了以后不论是文档的呈现效果还是 app 的分屏体验,都能够上升一个台阶。不过,屏幕尺寸的天花板是很容易触及的,6 英寸已经是大多数人的极限了。另外,当屏幕变大以后,如何能够保手机的操作效率不会损失(例如增加单手模式、悬浮球),也需要进行额外的优化。
(6.44 英寸的小米 Max 2 )
还有一种方案就是为手机增加外设,具体来说又有输入设备和拓展设备两种。输入设备类似于三星 Note 系列的触控笔,各式各样的外置键盘等,通过增加更多的输入路径来提高办公效率。
(Note7 和 S Pen)
拓展设备则是今天主要想讨论的拓展坞,它通过提供 HDMI、USB 和网线等接口,将手机的内容输出到显示器上,同时可以与键盘、鼠标等外设进行连接。理论上,拓展坞可以最大程度上模拟 PC 的办公环境,效率应该是上面手段中最高的。
S8 的「秘密武器」
关于三星 S8/S8+ 的信息想必大家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极客公园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体验。不过,其实 S8 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 DeX 拓展坞,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存在。
DeX 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立式的充电底座,它通过 Type-C 接口和手机连接,再利用 HDMI 接口将小屏幕拓展到显示器上——这可不是简单的屏幕「投射」,因为一旦插上 DeX,S8 就自动切换到桌面模式了。两个 USB 接口则可以用来连接键盘和鼠标,当然也可以通过手机的蓝牙和无线外设配对。
在桌面模式下,我们能够找到熟悉的桌面、任务栏等元素,而 Windows 上常用的快捷操作(粘贴复制、窗口切换、截屏等)也都进行了适配,你可以按照最熟悉的方式用鼠标键盘去操作一部 Android 手机。
(DeX 的桌面)
打开桌面上的「开始菜单」,你能找到所有手机上已经安装的 app。其中三星 S8 自带的 app,以及 Google 和微软的第三方 app(包括 Chrome、Gmail 和 Office 套件等)都针对 DeX 的大屏幕进行了适配,可以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并列窗口也没有什么问题,你能在窗口的右上角找到熟悉的最小化、最大化和关闭按钮。总之,DeX 的桌面模式在尽可能地唤醒你对 Windows 的记忆,利用早已熟悉的操作去提高系统的操作效率。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后,我认为在 DeX 模式下搞定一些基本的文字编辑工作、浏览网页完全没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自带的浏览器会自动切换至「电脑版网站」,配合键盘鼠标使用已经非常接近 PC 的体验了。
坦率地讲,虽然 DeX 整体的使用体验还不错,但并没有让我们感觉到特别的新鲜。首先,用 Android 去模拟 Windows 的使用体验,此前极客公园报道的 Remix 系统已经尝试了很久,只不过它的载体是「电视盒子」而不是手机。另外,给手机做拓展坞这件事情,三星也只能算一个「晚辈」。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三星不是第一家通过拓展坞丰富手机大屏体验的厂商。早在两年前的 Build 大会上,微软就带来了 Continuum 功能,通过拓展坞可以将 Lumia 950/950XL 手机和显示器、外设连接起来。
随后,同样使用 Win10 Mobile 系统的惠普 Elite x3 也提供了类似的拓展坞。不过,过去两年 Win10 Mobile 平台的缓慢发展,Continuum 功能并没有获得走向大众的市场机会,基本上可以宣布死亡了。
(Elite x3)
再往前其实还有一个先驱就是摩托罗拉,当时 Motorola Atrix 4G 配备了一个笔记本底座(Lapdock)——它是一个拥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空壳」,需要插上手机才能获得计算能力。华硕的 Padfone 系列也使用过类似的设计,不过和 Atrix 4G 一样都成为了一颗流星匆匆划过。
(Atrix 4G)
(Padfone S)
除了大厂商的跟进,很多初创团队也拿出了自己的「奇思妙想」。例如极客公园之前介绍过的 Superbook,采用了和 Atrix 4G 类似的方案,但是拓展能力和开放性更为强大。
相比上面的前辈,三星可以说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手机性能的提升让 S8 驱动下的 DeX 可以更加流畅的运行,整体上没有明显的卡顿。而 Andriod 7.0 对于多窗口、桌面应用底层支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三星的适配工作量,这也是为什么在桌面模式下 Google 自家的 app 都有着不错的体验。另外根据报道,这次研发 DeX 三星还获得了微软、亚马逊等大公司的支持,进一步提高了它的可用性。
在形态上,从笔记本底座,到需要连线的「小盒子」,再到现在的「即插即用」的拓展坞,DeX 在形态上已经趋于完美。以三星目前的体量,如果能够会继续迭代软硬件,不断教育市场,相信推动拓展坞摆脱「鸡肋」的标签还是可以期待的。
一场戴着镣铐的舞蹈
虽然 DeX 可能是当下提高手机办公效率最好的一种方案了,但是它依然只是一个极客的玩物,很难走到更广众的人群中。首先我们谈谈成本:想体验 DeX,你要有一部 S8 或 S8+(废话),而 DeX 本身也售价高昂——目前国行版本售价为 1048 元,这已经足够淘一套二手的 PC 放在办公室了。
另外,我们在使用手机时很多时间是花在第三方 app 上的,DeX 针对这些并没有进行大屏幕的优化(或者说是无能为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实用性。还有一个问题,我在使用 DeX 的期间遇到了两次死机情况,而在办公场景下用户对于「死机」的容忍度是非常低的。
(没有适配的 app 展现效果,窗口大小不能调整)
在淘宝上搜索三星 DeX,能够看到卖家这样的描述:「从此电脑可以留在家中。」或许我们都憧憬过这样的生活,随身带着手机搞定一切工作,真的可以告别笨重的电脑。值得肯定的是,三星在拓展坞上的再一次尝试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但我认为它现在还不具备真正挑战 PC 的能力。
不论是摩托罗拉、微软还是三星,拓展坞的探索之路更像是一场戴着镣铐的舞蹈,我们看到了聚光灯下的美,但舞台上的桎梏也同样是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