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的医疗尝试:打造一个智能医院,需要分几步走?

摘要

科大讯飞认为,至少能从覆盖导诊、门诊和辅助医疗三个方面入手,解决目前的问题。

医院从来都不是一个让人心情愉悦的场所。看病难,看病贵,无穷尽的排队和低效的沟通,可能都是人们对于医院最直接的印象。

而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实际上是医疗资源不足和分配不均衡。这甚至是中外医院共同面临的问题。一项研究估计,美国医生在每个病人身上平均花费 13-16 分钟。在国内,情况甚至更加糟糕。

破局点在哪里?近几年来,智能医疗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被当做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良药。

人工智能将会颠覆一切行业,但打造一个「智能医院」并不简单。但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落实到行业是必然的选择和过程。所以 2016 年开始入局医疗行业的科大讯飞觉得,至少能从覆盖导诊、门诊和辅助医疗三个方面入手,解决目前的问题。

导诊机器人

患者和医院的联系是从踏进医院大门的第一步开始的,但在很多情况下,患者对自己的病状和需求是迷茫的。传统的解决方案是设置导诊护士或者问询台,通过人工的方式解决「问路」和「导诊」的刚需,但这些简单繁琐且高度重复的工作显然可以部分由机器完成。

科大讯飞推出的导诊机器人「晓医」希望从导诊入手,用人工智能改善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次体验。这款机器人继承了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与患者进行对话和语义理解,给出相应的答案。根据科大讯飞提供的资料,目前这款机器人已经在北京 301 医院、上海瑞金医院投入使用。而根据 301 医院反馈的数据,一个导诊护士每天的服务量大概是 800 人次,而一个机器人每天的交互达到了 2000 多次,服务六、七百人次。显然,导诊机器人能在很大程度上辅助导诊护士的工作。

但导诊只是第一步,更加重要的是如何引导病人找到最合适的科室和医生。数据表明,许多专家和医生每天接触到的患者,大概有 70% 是他们并不擅长的病状。根据科大讯飞智慧医疗 CEO 陶晓东透露,晓医机器人的下一步目标,是通过大数据的挖掘,结合病人向机器人口述的一些症状,跟专科的数据做精准的匹配,实现有效分诊。

电子病历

《福布斯》此前曾经报道:医生花费 27% 的时间在诊室问诊,还有 49.2% 的时间在做书面工作,其中包括使用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即便在诊室,医生只花 52.9% 的时间在跟患者沟通,还有 37% 的时间在处理书面工作。

如何在提高医生搜集资料信息的效率的同事,又保证医生和患者交流的时间,这可能是问题的关键。在目前看来,电子病历可能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甚至充当医生门诊助手的角色。

陶晓东.jpg                                           (科大讯飞智慧医疗 CEO 陶晓东)

目前,越来越成熟的智能语音技术正在被应用于门诊语音输入。科大讯飞的解决方案是为医生配备专业级的定向麦克风主动降噪、优化医生声音采集,并且开发了一款面向医生的 APP「云医声」,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医生随时随地通过语音声称医嘱、病历,方便医生在与病人的交流中的将病人的情况形成电子病历。甚至完成查房等移动性文字工作,节约医生文字性工作。

这种基于语音技术的电子病历方案已经展开了小范围的试点,但如果想要进一步将这个解决方案进行推广,也离不开医疗数据的完善,以及电子病历标准的统一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辅助诊疗

最能体现人工智能作为「医生助手」的方向,大概就是辅助诊疗的应用。基于对医疗数据的分析,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帮助医生为患者给出更加精准的疾病判断和治疗方案。在这方面,IBM Watson 早有布局,并且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科大讯飞飞飞.jpg

                                               (科大讯飞在影像辅助诊疗方面的布局)

科大讯飞在辅助诊疗方面的布局和 IBM Watson 思路类似,而目前落地的场景主要集中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和基于认知计算的辅助诊疗系统两个方面。

尽管语音智能被人们当做了科大讯飞的「强标签」,但陶晓东强调科大讯飞自创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通用人工智能源头技术的开发,并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也有很深厚的积累。所以科大讯飞的医疗影像辅助诊疗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影像医生阅片,勾画肿瘤病灶,指出病变区域,减少医生因为技术不足、疲劳造成的误诊、漏诊等问题。而科大讯飞在辅助诊疗方面发挥的作用将更类似于一个「全科医生」,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便捷快速的医疗服务。

对于未来医疗,不如多给点耐心

从场景来看,科大讯飞在以上三个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并非对某几个业务的单点覆盖,它们彼此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陶晓东认为,只有打通整体业务的数据,才能最终让人工智能在整个医疗体系里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信息的完整性关乎最终辅助诊疗的可靠性和精确度。「像语音电子病历,实际上我们更多的是从信息的源头去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有了完整的信息之后,我们再用人工智能技术去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陶晓东表示。

人工智能与医疗行业的结合已经是未来医疗发展的必然这个方向。但无论是辅助医疗系统的构建,还是电子病历的推广,都需要依赖于对行业大数据的积累,以及对医疗行业的理解以及政策助推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的解决。

因此技术的发展落实只是一个方面,建立一个能够服务大众的智能医疗体系必然是个缓慢的过程,对于未来医疗的进展,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除了以上的三个方面,人工智能还会在医院运营和医疗服务的方方面面发挥作用,比如医院资源管理、院内物流,甚至医院的设计等。一个真正的智能医院必须充分发挥医护人员和人工智能各自的特长,做到人工和智能的完美结合。

而未来机器与专业医生如何在我们的医疗体系里「共处」?对于这个问题,陶晓东给出的答案是:「我们的理想目标是向顶级专家学习,然后让 AI 能够达到一流专家的水平。让 AI 在专家的帮助下得到成长,同时进一步优化的人工智能也能够反过来帮助医生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互相助益。」

在即将于 8 月 5-6 日举行的极客公园 Rebuild 大会上,将会有更多在「AI+行业」上做出实际案例的先行公司展示自己成果,如果有兴趣,记得点击下图中的二维码,报名参加。

rebuild大会.jpg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