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引力》导演手记:那些改变世界的人,原来只是忠于内心

摘要

创业,不只是冲动和激情,有理想就会有挣扎。

编者注:创业,不只是冲动和激情,有理想就会有挣扎。《内心引力》描摹出这一类创业人群的画像,用镜头记录下时代的一个切面,同时,也为「内心引力」做出了准确的影像阐释。

极客公园曾经深入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创作摄制,也曾在 GIF 大会上播放过点映版本。我们和《内心引力》都认为,就像之前那些潮流一样,狂热投入到时代洪流中的大多数都会随风散去,而为自由、为理想、为突破束缚的这些人物剪影,将成为潮流中深刻的印记。

以下为《内心引力》导演施秋荣、胡弦的心路札记:


最近听到一个说法,现在的大学生毕业都不做简历,改做商业计划书了,人手一份 PPT 找天使,闯江湖。这大概是句玩笑,但它让我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这就是「创业潮」,也激发我想和更多人分享《内心引力》的故事。

Snip20170704_8.png

2014 年 3 月,酿影像工作室与 MINI 一起,开始筹划一部叫《创造力 20》的片子。那时我们对「创业潮」还没什么概念,只是简单地被一些在不同领域发挥创造力的人物故事所吸引。他们都是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人,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创业。

Snip20170704_9.png

现在看来,正是我们的主人公,带我们一步步深入关注到这个群体,用镜头记录下时代的一个切面。

这些主人公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不同于故事片的虚构人物,想让他们毫无保留地,让我们去记录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并不容易。2012 年,张强医生集团的创始人张强医生,因为不满医疗现状,出走体制,为「做纯粹的医生」在上海创业。然而,同行因尝试自由执业而触碰红线的教训,让他如履薄冰。再加上投资方的质疑,可能的政策风险,处在多重压力下的张强医生,在最初总是有意躲避我们的镜头。

Snip20170704_10.png刚走出体制 遭遇困境的张强医生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跟拍摄对象建立信任,消解他们的各种焦虑和怀疑,让他们了解我们想要记录过程,和更多人分享的心情,而非以报道者的姿态,对创业的成功或失败做价值评判。

拍摄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也差不多经历了这个由陌生到信任的过程。电影拍摄结束后,钱老师主动提出由我们团队为先锋书店二十周年拍摄一部影片,让故事继续。时间的力量、与拍摄对象之间的真诚往来,真的是纪录影片独有的魅力。我们都是「大地上的异乡者」,是这些温暖,让我们向前。

Snip20170704_11.png

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筹备碧山书局

「生意人不可能这样挑笋子」,这是做食材电商的把文翰,在乡间收购食材时遭遇的非难。乡亲们不理解,这个千里迢迢进山来收笋子的人,为什么如此挑剔,村里人还一度怀疑他的动机不纯,对他很警惕,觉得把文翰「一定是个搞新闻工作的,在刺探敌情」。

哭笑不得之外,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他们虽然都是创业者,有的是刚刚创业,有的创业已经十几年,却并非典型的生意人——这仍是一群想要坚持热爱的理想主义者。他们选择创业,是选择不违背内心,去创造自己喜欢的生活。

Snip20170704_12.png

把文翰在四川瓦屋山寻找乡野食材

创造力改变世界,但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这通常只是一个发现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创造和改变,来源于内心的力量。那些改变世界的人,原来只是忠于内心,把喜欢的事情做到了极致。 

就这样,在不断深入的拍摄过程中,我们从「创造力」出发,找到了将这些主人公系在一起的「内心引力」。

Snip20170704_13.png

庄仔在云南逐渐解开心结

谁都想以兴趣为工作,但真正坚持到最后,把热爱做成事业的人总是很少,这需要强大的心力,更需要真正的付出。与世俗标准对抗,与生活惯性对抗,是每个内心引力派随时要面对的课题。

Snip20170704_14.png

Tina 边工作边照顾刚出的儿子

超级户外运动爱好者 Tina,热爱上天入海,行走山川。但在我们的镜头里,作为班夫中国创始人的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洒脱和自由。为了工作,她与丈夫常年异国。在哄完宝宝入睡的深夜,灌一口咖啡,驱车赶往工作现场救火。六年间,多少次,Tina 这样独自承受内心的失望和无助呢,旁人难以想象。

与心爱的人一起开一家咖啡馆——「雕刻时光」的创始人庄仔,可能是最早完成这个大多数文艺青年终极梦想的人。创业二十年,现在的他却感到身心俱疲,最初追求的自由自在,似乎离他越来越远。在西双版纳,庄仔认识了种咖啡的张老大,这个年近半百的上海老知青、近乎偏执地坚持自我的苦行僧,让他感到尴尬和刺痛,他想要重新发现被遮蔽的内心引力。

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原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纪录电影,所以它会带着某些天然的标签,比如小众,比如非商业。

我是拍纪实出身的。在电影学院求学时,虽然学的更多是剧情片创作,但出于兴趣,拍的都是一些关注现实的题材。北京的老年群体,西南的少数民族,浙江的留守儿童,都曾是我的拍摄对象。其中一些片子拿过奖,也得到机会在电视台、电影节播放,但囿于题材,传播力十分有限。我被这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滋养,却也深感其局限。

Snip20170704_15.png

而在院线出现过的纪录电影中,《海洋》、《喜马拉雅天梯》、《我们诞生在中国》等都是自然题材。现实题材的《归途列车》关注农民工家庭,《千锤百炼》关注地方拳击运动,它们都是优秀的纪实电影,关注相对弱势的群体,通过记录他们的生存状况,反映某些社会问题。然而,能够代表当下人们生活和创造热情的类型,仍然是空白。

我们的合作方在看了拍摄到的素材之后,很兴奋,决定追加制作预算,希望把它变成一个可以上院线的电影。所以当《内心引力》拿到龙标时,我们是很期待的。这不仅关乎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同时也将成为一个试验:一部关注社会大众话题、与现实相关的纪录电影,会多大程度地被商业院线所接纳呢?

Snip20170704_16.png

《内心引力》参加大学生电影节 先后在 10 所大学做点映

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们都在为《内心引力》的宣发问题而奔走。2016 年 5 月,我们在国贸百丽宫做了一场点映,观众的笑声和眼泪让我们倍受鼓舞。但发行和院线公司却不太敢接我们的片子,这是一个精确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时代,他们没有把握吸引足够的观众去影院买票。

Snip20170704_17.png

北京百丽宫影院点映现场 感动落泪的观众

Snip20170704_18.png

电影节上看笑了的观众

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们遇到了现在的合作伙伴——雪人电影,作为一支创业团队,他们对《内心引力》的故事格外感同身受,我们由此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最近又新加入了香港寰宇电影公司和引力影视,他们有着丰富的发行经验,大家正在为促成电影上映而一起努力。

 最终,我们用了 18 个月,跑了 5 个国家,20 多个城市,带回 8 万多 G 素材,在剪辑台前磨了 2 年多,交出了这么一部讲述 7 位独立品牌创始人的故事——《内心引力》。这个过程,也是我们跟着自己的「内心引力」,一边较劲一边朝前走的过程。我们记录故事,这些故事也反过来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坚持到最后。

后期剪辑过程中,我们一改再改,每看一遍,都忍不住去想还能怎么调整可以让它更好。作为一部电影,《内心引力》还有很多的遗憾。但就像 Tina 在片尾说的,在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人一起,把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对我和酿影像工作室来说,这些我们都实现了,对此我们充满感激,并愿意将这份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Snip20170704_19.png

点映现场主创与观众交流

《内心引力》不是成功学鸡汤,它就是一群人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和你我一样,生活着,热爱着,挣扎着。看电影最终都是在看自己,如果你有被打动,那也许就是内心引力的作用。

一次点映结束后,有位观众告诉我,他辞去了公关公司的工作,打算去做一名厨师。他一直就喜欢做菜,只是缺乏勇气,《内心引力》鼓励他走出了这一步,世上可能又多了一个自在快乐的人。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