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当知识分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摘要

如果说,过去四年中,有一场活动仿佛已经变成一种惯例,或者说成为属于某部分有理想有好奇心年轻人群的特殊约定。你,会相信嘛?

如果说,过去四年中,有一场活动仿佛已经变成一种惯例,或者说成为属于某部分有理想有好奇心年轻人群的特殊约定。你,会相信嘛?

这个活动,叫做知乎「盐 Club」。作为知乎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用户线下活动,每年的这个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有趣而认真的人们都会应邀或报名前来相聚。如果说一开始,举办类似活动是为了表彰社区内表现出色的用户,给予鼓励的话。现在的「盐 Club」,则更多成为了知乎用户们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成了兴趣各异的人们从线上走到线下,彼此熟识收获更深羁绊的新契机。

1.png

搜狗创始人、CEO 王小川曾经在参与过后这么评价知乎的「盐 Club」,他说:这是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真正激发了用户参与,以用户为主角的活动。的确,在知乎的「盐 Club」上,主角从惯常的企业的 CEO 或者某个产品,真正转换成了用户本身。

这不今年也不例外,法官、会计师、工程师、企业高管、私人店主、地铁司机、设计师、演员等等,这些原先看起来似乎并无交集的人在这个春天小尾巴的周末下午又聚到了一起。这可能是参与者所从事职业最为广泛,最为跨界的一场互联网公司的活动。

如果说:知乎已经成为他们彼此认识、熟识的重要渠道。那么,「盐 Club」则更进一步,让这些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有趣灵魂彼此相遇。而这,也许是「知乎」和「盐 Club」的最大意义:以知识为纽带连接彼此,一起发现、体验生活的更多有趣和可能。

我们可以如何重塑城市生活

作为一场「知乎范儿」的活动,跨界而精彩的知识分享自然是盐 Club 的重头戏。知乎准备了 10 场连续的「15 分钟演讲」,从不同的视角为现场用户带来火花四射的头脑风暴。

2.png

随着时代、经济和城市的变化,「家」的概念和结构也随之改变。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正在尝试研究未来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他把自己此前在胡同里的生活体验带入设计思路中,让住宅变成一种可以共享部分功能、半公开半私密的社区,从而更加适应未来的城市生活。

MINI 中国高级市场经理范力抛出了一个定义——「创造力阶层」,是指来自各行各业、不分性别和年龄,其工作和生活当中有创造力的成分出现的人。为此未来都市的建设需要考虑,如何满足创造力阶层的需求?例如,如何营造更有活力的街区;怎样让城市出行更愉悦;怎样给城市带来更多绿色空间?哪些改变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善意等等。

传播这件事,比你想象的难很多

作为广告创意行业的资深从业者,环时互动 CKO 金鹏远却提出了警告:当下的创意不是在萎缩,而是畏缩了。看到成功的东西就去模仿,但实际上你模仿它之前你就已经失败了。人们都在急功近利地思考快速成功,但实际上产品和品牌没有可靠的机制,或者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个坏的产品加上一个好的传播,等于死得快。

虽然某种程度来说已经是「网络红人」,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讲述的却是自己这个职业遇到的问题。除了尴尬的薪水,来自上级的压力,社会的轻视,公众的不解也让他这样的宣教人员一度感到忧虑。但知乎这样的平台让他找到了一个既能发挥特长传播知识,又能获取收入的新途径。

3.png 

那些藏在复杂表象背后的规律

流行歌曲虽然是人们日常接触最多的歌曲类型,但作为其专业门槛的最低要素——歌曲结构——却并不一定为人所知。乐评人邓柯以张惠妹、汪峰、周杰伦等歌手的歌曲为例,说明作为一种范式艺术的流行歌曲大部分遵循着主副歌结构。只要你会唱歌,就能把歌曲结构分析出来,随后就可以和其他要素交叉分析出很多有意思的信息,会让你的音乐感知和理解能力大大增强。

常春藤英语创始人赖世雄展示了把英语阅读和口语训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他提出学英文的时候一定要把中文忘掉,只能用英语来思考。

在路上是个充满魅力的过程

在蚂蜂窝副总裁黄跃成看来,不管是对于堵车的抱怨还是对于房价的绝望,其实都是属于我们情绪的临界点,是内心自我认知的尽头。所幸的是,今天的世界已经远没有原来那么神秘。科技改变了距离,信息也改变了认知。对于世界尽头的探索有很多种定义,远不是那些旅游景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定义自己的世界尽头。

摩拜单车已经成为很多都市人不可或缺的出行方式,创始人胡玮炜分享了单车背后的一些故事,如通过数据分析投放区域、自发组织找寻不正确停放单车的「单车猎人」,以及通过「骑行红包」让用户也能成为帮助运营的人。

4.png

遥望人类和宇宙的远方

在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汪华眼中,人工智能本质上是自动化,而且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数十年发展的必然结果。原先纯线上进行流程、数据和业务自动化的 AI,未来将会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进入实体世界,并可能在接下来短短十几年就会整个世界产生更加剧烈的革命性冲击。

5.png 

星空背后的灿烂世界令人类敬畏。我们所能看到的发光恒星并不足以产生一个个星系,在这些星系里还藏着许多东西。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狐狸先生在现场展示了星系团相互碰撞的壮丽景象。通过理论模型的一步步探索,人类可以知道宇宙的演化是什么样的。通过精确研究宇宙现象,通过分析各种案例,我们最终会知道宇宙 30 亿年前发生的大爆炸。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真的能让我们更容易地获取知识吗?

作为今年盐 Club 的「One More Thing」,知乎增加了一场颇为跨界的对谈环节。四位来自截然不同领域的人——演员张译;作家、科技从业者、编剧陈楸帆;经济学家、数据科学家 chenqin;知乎联合创始人、微笑科技创始人、CEO 张亮——围绕「互联网高速发展,获取知识是更难还是更容易了」这一话题进行了一场严肃而不失有趣的讨论。 

6.png

1、我们如何定义「知识」?

陈楸帆:知识最初就是文化,比如个人的吟唱诗篇;后来变成具象化物质化的东西,通过结构化的机构进行规模化传承,比如大量出版的图书;到了今天又更多回归到个人的经验层面。

张亮: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谁能定义知识本身是很重要的。比如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应该的事。文字让知识的传承变得简单,带来了人类知识的爆发。互联网让信息分发效率提高了,任何信息都有可能是知识,关键在于使用者本身。

Chenqin:第一阶段的知识可能是碎片化的,是一种宽泛的存在;第二阶段是一种方法论的传播;第三阶段则是如何选择知识,有目的地去寻求知识。

张译:知识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不知道;二是感到好奇。如果你觉得这事跟你没关系,你完全不好奇,那你肯定不会认为它是知识,即便它特别有用。

2、我们如何获取知识?

张译:表演其实是翻译的过程,把那些貌似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东西,通过简单通俗的方法传递给大家,但实际上我们学到的未必是知识的本体。我们的工作属性要求不断去学习其他行业,从其他从业人员身上汲取其特质。

我先做好演员的基础训练,想着做好一个演员应该怎么办。需要知识的时候开始去抓取,但是在过去互联网没有这么发达的时代,比方说我想去看一本很好的剧本,就要去话剧院「偷」,来解决我获取知识的渠道。我只偷我自己感兴趣的书,不感兴趣的书我不动。所以有每个时代的艰难,也有每个时代的幸福。

陈楸帆:以前我们在想未来的知识库就是外挂数据库,现在简直就是外挂了很多人脑。这些知识经验能为我所用,有很多的想法跟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告诉我这么想到底是不是对的。

当我有一个更大的空间,可以看到更多的人不同的生活轨迹之后,就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学习,从每个人的体验中获取不同的灵感,这都是写作非常重要的源泉。

Chenqin:互联网技术让人们获取数据的成本越来越低,个人经验反而越来越重要,具有更高的价值。未来时代最有竞争力的获取知识途径是敢问和会问。

张亮: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这件事情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有办法缩短的话就可以创造价值。做知乎时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能够有效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第二是信息的流动速度会随之加快,从而带来新的可能性。

知识这个资源的重点是我们如何使用,而不是知识本身。我们大家都会有自己一套获取知识的方法,区别在于以什么样的强度获取,能不能找到你擅长的点,还有提出问题的角度,处理信息的速度,以及能不能用这些资料丰富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

张鹏:知识回归的起点是科技的转移,所有人都会成为知识的分享者,知识可能会有更好的存在。把它回归到创造力,这也是知乎的未来。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