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手机和网络的两天里,我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摘要

手机确实改变了我的生活,并且是不可逆的,但在没有手机的日子里,我学着体会「无聊」,而这无聊给我带来了久违的平静。

我常跟朋友说,「我真想把手机扔掉,哪怕一天也好」,要不就是,「微信简直绑架了我的生活,哦不对,我根本就没有生活」。

有时候我就是这么讨厌手机,因为它让我没办法停止工作,没有办法跟这个世界断绝联系,哪怕只是一小会。所以,意外的,我喜欢上了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因为在这十几个小时里,谁也联系不到我,而我也不必关心此时此刻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可是,我又离不开手机,甚至可以算是一个重度手机依赖者。不仅是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是我想要随时联系到的,更因为,手机简直是我用来逃避自我的最佳工具。写稿写不下去时,我会心不在焉的看几篇公众号文章,仿佛自己并没有在逃避工作;心情烦躁时,我会反反复复的刷朋友圈、刷微博、刷各种社交网络,仿佛目睹别人的生活就不必面对自己的烦恼;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我会逛海淘网站、看 Lonely Planet,似乎靠买买买和别处的风景能让我逃离即将到来的明天;我的网易云音乐几乎全天都开着,好像自己忍受不了片刻的安静。

去年 9 月份,我一个人在上海出差,在南京路上被人偷了手机。那一刻我完全慌了,身边是川流不息的人群,而我却好像跟这个世界隔绝了一般,不知道该怎么办。在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一天离开过我的手机。

假期,我突然想尝试着离开手机。不仅是离开手机背后的这张网络,也包括各种可以离线使用的 app,比如阅读。当然,通过电脑上网也是不可以的。我想,时间长了是必然受不了的,就两天吧。

在国庆假期的第五天,我开始了这次实验。当然,我并没有放弃使用电脑,以下,是我用电脑敲下的一些感受。

对抗习惯并不容易

手机和网络变得如此可得,像空气一样,甚至无法想起它们的存在。所以,第二天一起床,我竟然就忘记了要扔掉手机这件事。

大概睁开眼睛第一件事便是伸手摸手机这个动作已经太过习以为常,第二天醒来后,我揉了揉眼睛便开始解锁手机,习惯性的打开微信,点掉每一个公众号上面的小红点,知道了昨晚的 Google 发布会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接着,我打开朋友圈眯着眼睛翻看到昨晚睡觉前我看到的最后一条,仿佛不能错过这个世界上每一秒钟发生的事情。

当然,我并不是那么急切的想知道当我睡着的时候这个世界都发生了什么,这只是我每天早晨睁眼后的习惯。而手机带来的习惯性动作,几乎已经蔓延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这些时候,如果不用手机,真的会有点不知所措。

这两天中,有无数个时刻我会拿起手机,或是想看看朋友圈、或是到了饭点想叫个外卖、或是看到路边的小猫想给它拍照、或是仅仅想看一眼锁屏屏幕上的时间。很多时候,都是无意识的。即便是知道自己不会使用手机,可还是习惯性的把它带在身边,哪怕是从房间走到客厅。

第二天,这种不自觉的拿起手机的频率开始下降,大概是我已经开始接受「我没有手机」这个事实,也可能是,第一天过完,并没有感觉太糟糕。我开始尝试用其他的事情来填充没有手机带来的不知所措,翻翻书,或者看一会剧。但不得不承认,这些还是无法彻底取代手机,大概我们生活中那些被切割到无限碎片化的时间和空间,早已经被手机里各种各样的 app 完美的填充。

离开社交网络和资讯没有想象中那么令人焦虑

意外的是,每天要打开无数次朋友圈的我对于关闭朋友圈并没有产生太大的不适应。当关闭朋友圈,微信第三个 Tab 上的小红点也随即消失,那种一直想要打开、浏览的愿望似乎也随之而去。时间久了,我甚至会忘记朋友圈的存在。

并且,我发现我想要 follow 的也仅仅是那数量有限的朋友、家人或同事的动态,而不是微信里的上千人都在玩什么、晒什么,更不是那些每天都会出现的刷屏文章。实际上,当我两天后再打开朋友圈时,也没有急切的想要把这两天缺失的动态补回来的想法,但我确实有点开几个特定的人的朋友圈,看看他们这两天都做了什么。

关闭朋友圈的日子让我意识到平时习惯性的打开朋友圈然后不断下拉的动作把我每天的注意力切割的多么细碎。重新打开朋友圈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善,我不再那么常刷朋友圈了。

不过,除了看,我有时也会想通过发朋友圈或是微博说点什么。当社交网络流入我们的血液,我们似乎已经不习惯把感受写进只有自己才会看的日记里。很多时候,对于不那么私密的感受,我们需要分享,也需要看到别人给予的反馈。当这种乐趣被剥夺,我感到不太适应。

即刻、微博和少数新闻客户端是我每天获取信息的渠道。当我不再使用它们时,也并没有想象中的焦虑不堪。大概我不是真的关心这个世界都在发生什么,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压力之下的被迫关注,或者仅仅是一种职业习惯。

但我不知道,随着假期结束,工作的压力卷土重来,我是否还依然能安然远离无处不在的资讯和社交网络,又或者,它们本来就是焦虑之源?

你跟这个世界的联系或许没有你想的那么紧密

由于工作的原因,平日里我的微信几乎响个不停,好多时候我是多想把手机扔掉。但仅仅关了半天的微信,我就开始因为无法回复微信而感到焦虑,甚至自责。我开始想象,如果某个重要的人找我却没有得到回复会怎样?并且,因为担心远在一千多公里之外的爸爸妈妈会因为联系不到我而着急,我并没有关掉手机,他们依然可以打电话找到我。

但我想象中的「失联危机」都没有发生。再次打开微信,我发现这两天我并没有收到很多信息,除了爸爸妈妈的、弟弟的、以及一个好朋友的信息,其它基本都来自各个群,并没有什么着急或重要的事情,也没有关于工作的事情。即使是爸爸妈妈也没有在没收到我的微信回复后给我打电话,这竟让我感到释然。

我想,也许我需要的就是被这个世界遗忘一段时间,并且自己也不再总是惦记着其它的人或事。所以,关闭微信于我而言不仅仅是断掉一种通讯方式,那是断掉了一种想要与他人联系在一起的假想。我开始认真的体会和接受,也许这种「我是与他人连接在一起」的想法能帮助我缓解或逃避一些什么,但我们需要处理的情绪和感受都仅仅只与自己有关。

下一次,或许我会试试在工作日关掉微信。

手机确实改变了我的生活,并且是不可逆的

但是,手机和网络绝不是个附属品,它们确实是功能性的,不可或缺的。在不能用手机的两天中,我真切的感受到生活变得多么的不方便。如果说断掉与他人的联系并没有让我太焦虑与不安,但不能随时叫外卖、叫车却让我无法忍受。

因为不能叫外卖,我不得不下厨做饭或是自己出去觅食。当我选择出门的时候,却因为不能使用打车软件而不得不在路边手拦出租车。已经成为我「三公里内出行」首选的 Mobike 也无法再使用。第二天中午,我打车去家附近的某商场吃完饭,路过快剪时想要进去剪头发,却因为想起没办法微信支付而不得不放弃。

因为不能使用手机,我的生活节奏已经被完全打乱,原本因各种 app 已经变得非常便捷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不得不承认,智能手机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懒人来说,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

另外,不能拍照是一件让我很难受的事情。当手机变成随身相机,随时拿出手机、思索构图、拍照、修图已经变成了习惯。不过,这倒是让我会细致、认真的多看两眼眼前的风景,仿佛是重新找回一种古老的记忆方式。这样一想,失去随身的相机也未必完全是件坏事。

没有了手机,我开始学着体会「无聊」

虚度光阴让我有负罪感。通常来说,现在的我已经无法坐在阳台上一两个小时,安静的,做一些思考,或是单纯的发呆。即使我真的想要发一会呆,我通常也会拿出手机漫无目的的浏览,在朋友圈、公众号、淘宝、或是回邮件的过程中让自己觉得,「我还是在做点什么的」,好像生活中的每一个缝隙都需要被手机填满才算完整。

所以,当我无法再依赖于手机和网络来杀死时间,我终于开始考虑做点别的事情,来让自己忽略眼前的不知所措。比如,我出门看了场电影,一个人,因为我无法用手机联系到别的朋友。我踏进了健身房,记忆中,这大概是入秋之后我第一次去健身。另外,我开始读那些放在桌上已经落灰的纸质书,这些书通常是偏严肃的书籍,我已经好久没有翻开阅读,而我日常的阅读通常是通过微信读书或是手机上的 kindle 来完成,内容大多是不需要思考的小说。

说真的,手机的存在真的让我很难完成一场认真的沉浸式阅读,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现代生活的浮躁和焦虑」了吧,很多本该本专注享受的时光被消磨于其中。

平时,在与人交谈时、逛街时、看剧时、甚至看书时,我都会隔一会看一次手机,这让我总是处在慌张和焦虑中,无法全心全意的投入当下这一刻。而失去手机后,我开始渐渐体会到「无聊」所带来的能量,那是一种能让人平静下来的能量。若是能体会到平静,我又怎么能说一个发呆的下午是在虚度人生呢?我开始替自己感到可悲。

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没有手机和网络的生活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熬和痛苦,但也确实给我带来很多不便。或许,假期并不是一个检验手机和网络必要性的最好选择。但是,短暂的离线生活对我而言是有意义的,至少,这让我知道我因手机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