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要闭幕了,而我的手机头条却还是王宝强……

摘要

今年奥运,你完整的看过几场比赛?

本周末,2016 年里约奥运会就要正式闭幕了。在今天早上刚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完全是蒙圈的,都还没来得及完完整整的看完一场比赛,奥运就这样结束了?

是的,不要狡辩,你再也回不去从前那个守在电视机前就着西瓜看奥运的夏天了,人们对于奥运的关注度正在持续下降,连中国代表团的首金姗姗来迟,也并未引起民间舆论的充分讨论。

在头条面前,中国女排逆转巴西队获胜还不如王宝强的婚变大戏夺人眼球。到底是奥运变了,还是你变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奥运和你都变了。

过去人们都是怎么看奥运的?

在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时候,人们还只能凭借新闻报道和收音机去关注奥运。那一年,许海峰为中国代表团射落了奥运史上中国拿到的第一枚金牌,不知道在国内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在收音机后和许海峰一起发出胜利的呐喊?


许海峰正站在领奖台接受颁奖

随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视逐渐取代了收音机成为了人们收看奥运的全新载体。父辈们常说,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整个院子也没几台电视机,而每当奥运举行,有电视的那几家就变成了全院的香饽饽,整个客厅都会被人坐满,那时的电视机还经常会因为信号不良而产生雪花,如果正好在赛事的关键点出现雪花,别提多郁闷了。


图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

再到后来,2008 年的北京奥运无疑将全体中国人民关注奥运的气氛带到了顶峰,据统计,开幕式的时候,中国共有 8.42 亿的电视观众实时收看了开幕式直播,这是当时国内自有收视率调查以来最高的收视纪录。而当李宁点燃奥运主火炬的时候,实时直播收视份额甚至攀升到了 90%,达到当晚最高点。直到现在回想起那个暑假,我脑海里浮现的还都是西瓜,啤酒和一个个为奥运着迷的日子。

图为李宁点燃奥运主火炬前

那么现在的奥运怎么样了?

然而现在,虽然电视仍然是奥运的主要输出渠道,人们却似乎更倾向于在手机上关注奥运。研究集团 Ipsos 近期推出了一则 2016 里约奥运会的赞助效果跟踪调查,调查显示,用户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和视频网站关注奥运的指数已经直逼电视。其中,16-25 岁的 90 后们对奥运会的关注度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群体,仅为 69%,而微信、微博、B 站等新媒体则是他们关注奥运会信息的主要渠道。

拿我自己举例,有时间的话我会看一下即刻每天推送的「里约奥运值得关注赛事提醒」,当然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看过就算了,真正会引起我兴趣的都是隔日在社交媒体上引爆的比赛,例如张继科没睡醒的那场以及女排四分之一决赛获胜的那场。


女排之魂永不灭

我似乎失去了小时候那种看奥运一定要守着开头看到结尾的激情。而观看一场精彩的竞技比赛给我带来的快乐也没有从前那么强烈了。

显然,在这个电影全靠谷阿莫,新闻全靠王尼玛的信息快餐化时代,安安静静的在电视机前看完一场完整的比赛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而我们获得精神满足的阙值也被大幅拉高了,这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了不让自己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我们只能像皇帝翻牌一样谨慎的分配着自己稀缺的注意力。而吸取社交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也成为一种偷懒的小技巧,这些信息直接为我截取了赛事最精彩的部分,从而免去了我漫长的亲自参与的过程。

其中利弊,也只能自己去权衡了。

从「唯金牌论」到「去金牌论」

当然,除了信息接收的碎片化,今年的奥运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对于金牌的关注开始减弱,对运动员本身的关注却增强了。

从傅园慧的一炮而红,到宁泽涛的持续走热,我们会发现这届奥运,大家似乎并没有过去那样唯金牌不可了,运动员们就算没有金牌加身,只要个性足够有趣,腹肌足够迷人,再加上一点点努力和奥运精神,就足以让他们成为舆论的宠儿。

人们为傅园慧做表情包,为张继科画「王的漫画」,这些轻松的泛娱乐话题不知不觉就取代了过去每天更新的金牌榜。

漫画作者 @微调家刘巴布

或许是我们变得更加自信了,我们已经不需要用奥运会上的金牌多少来展示自己的大国风采,也不需要通过奥运会去证明什么。奥运就是体育,体育就是竞技精神,竞技为的就是突破自我甚至突破人类的极限,而不是单纯的赢过其他国家。当奥运失去了背后这些有关身份认同的内涵,从神坛跌落也属正常。

热爱体育的人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都会关注自己喜爱的运动,奥运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只是人们对奥运的关注变得更加有选择性了。

即使我没有守着电视看直播,第二天在视频网站回看女排视频的时候也还是会紧张激动。我相信,体育精神一定是长存于每个人心中的,当然,比起这个,你更需要的是真正的动起来。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