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送」——用分钟度量的同城快递

摘要

同城的快递有多快?快到不再单纯地是个快递……

「闪送根本是以分钟来衡量的」,在快递行业有过三次的创业经验的闪送联合创始人 & CTO 于红建在一开始就将「闪送」的衡量维度为普通快递作了区分,闪送团队最初的热枕源于快递服务,这样一个互联网入口项目。

「把所有线上线下的快递公司服务整合成一个平台,并通过智能的算法帮助用户选择最适合的快递公司,最优惠的价格以及最快的时效体验。」这是闪送团队最初的想法,而不断的摸索和尝试后,最终有了今天的闪送。

本文根据「闪送」联合创始人 & CTO 于红建在极客公园未来头条活动的演讲整理而成。

从两次不成功的创业中诞生的「闪送」

瞄准了快递整合平台的于红建有着自己的远见,当时欧美已经非常成熟,市场空间大概是百亿美金,而在国内却仍很空白。不过在后来整个运作过程当中,却慢慢发现了国内外情况的差异。国内快递公司的信息化水平非常落后,服务参差不齐,每家提供的服务也没有标准化,很多快递公司连信息系统都没有,这让于红建有些难展拳脚。

「我们在思考后开始了转型」,于红建认为既然已有解决方案又懂正常算法,同时更渴望通过技术去改变快递行业,为何不成立一家自己的快递公司。不过彼时初创企业的体量如果想成立大快递公司并不实际。于是于红建的第二次创业落地成为了一家同城快递公司。

22获_meitu_9.jpg

想从当时的同城快递公司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于红建确定了快和低价两个关键卖点。于是提出了「朝发夕至、夕发朝至,仅6元钱」的口号,这正是奠定「闪送」基础调性的思路。不过上线后虽然增长很快,却一直难以做大,说到底还是一个成本的问题。每做一单,要赔3块钱,规模越大亏损越严重,这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绝不是一个健康的道路。

最终不得已再次转型,首先确定的还是唯快不破的原则,因为快始终是用户最真实的诉求。同时通过电子标签的方案,包裹跟踪的同时更解决了监控问题,然后我们看到了「闪送」最终的形态。

认准了快递是下个风口的闪送

2014年快递行业整体的市场规模达到了2045亿元,件量140亿件,且近三年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9.21%,同城业务的增速也是最为迅猛的。在同城业务当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3%的城市基本上构成了整个业务量,占据了62%的份额。因为城市的集中度非常高,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难度就相对比较低,渗透的越低,其实越容易占领。

P1530645.JPG

整个快递行业正在快速地发展,「闪送」团队也认为整个快递、物流行业会是下一个风口,包括大家现在也能看到,不管是O2O经济发展也好,电商的发展也好,现在都离不开快递物流。

2014年是整个互联网革命快速席卷了所有的传统行业,当时O2O、平台、众筹、众包这种手段此起彼伏,在充斥着我们。在这个里面其实最关键的两个发展一个是O2O经济的发展,一个是电商的发展,把用户的习惯给改变了。  

同时因为本地生活服务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的同城快递从时效上无法满足这些商品的及时配送需求,并且传统快递的集散模式只适合标准化商品的配送,像一些非标品,比如说蛋糕、鲜花、宠物类似这种配送是很难满足的,还有一些很急的点对点配送需求也开始大量地出现市场需求。

P1530621.JPG

当时闪送提出了一个口号,「1分钟响应、5分钟上门取件、60分钟送达全城」,因为想做快速的极致,以分钟来衡量配送的时效,而不是以一天和一小时。

闪送和传统同城快递的区别在于砍掉所有的中间环节,传统的快递过程是快递员收货——然后收到站点——通过站点班车送到五环外面的中转中心——通过中转中心再配送到下一个站点——下一个站点交给下一个快递员——快递员再转给最终的用户,几乎不可能做到以分钟来衡量。

Uber模式的借鉴,买时间的人越来越多

结合Uber的共享经济模式,闪送在一定程度上把时间压缩到了极致。开始假设利用社会上有闲置时间的人来送件的模式,开始叠加算法、系统功能。这种模式让闪送不仅仅成为一个同城快递,更是一个时间交换的平台。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的升级,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时间成本的昂贵,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人们越来越不愿意把时间耗费在路上,耗费在堵车上,人们越来越愿意花钱买时间。

而刚刚谈到的那群闪送人群体,他们大多是低技能、低收入人群,但他们却有大量闲散的时间,时间和金钱的互换也就变得理所当然。有人愿意用钱买时间,而有的人偏偏就有大把时间。

 现在在闪送的平台上,大有概15万的闪送员,用户超过了1000万,业务拓展到了31个城市,每个城市其实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闪送故事,闪送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给大家带来非常美好的体验。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