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霍金到马斯克:科技精英们的太空梦想

摘要

在霍金们探索太空的背后,还有一群有相同目标的科技精英。

1961 年的 4 月 12 日,俄罗斯宇航员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55 年之后,另一个「尤里」——尤里•米尔纳 (Yuri Milner)—— 在纽约世贸中心同英国天文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共同宣布了一项新的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计划——Breakthrough Starshot(突破摄星)

之后,刚刚在中国开通了新浪微博账号的霍金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全体中国人。很快,这条纯科学领域微博下的评论就超过了 10 万。与此同时,在昨天,许多媒体和公众号都对此事做出了分析回应,其中「霍金」两个字当然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捕获jjg.PNG

然而,作为这个项目另外一个重要的成员,尤里•米尔纳却总是被一笔带过。这位在互联网领域拥有辉煌历史的投资家绝对称得上是一位「科技精英」,他的投资案例中包括了 Facebook、Twiter、Spotify、小米这些现在的互联网巨头公司。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近期这些科技精英们在太空航天领域的一系列大的举措:

上周末,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 SpaceX 成功实现了海上火箭回收;再上周六,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的蓝色起源(Blue Origin)成功完成同一枚火箭的第三次发射与回收;今年 1 月,蓝色起源实现同一枚回收火箭的第二次发射与回收,这也是人类首枚火箭的再次复用与回收……

原来这些科技精英们都有着同一个梦想:飞向太空。

55 年之后的另一个尤里

尤里•米尔纳 (Yuri Milner)——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是的,你没有猜错,这位俄罗斯亿万富翁的名字就是从他的宇航员同胞而来。当 1961 年加加林飞入太空的时候,他大概不会想到一个半年多之后出生的小家伙会继承他的衣钵,走上让人类能够遨游太空的梦想之路。

在过去的数年里,尤里•米尔纳向太空科学事业投入了超过 2 亿美元的慈善捐款,其中就包括了成立基础物理学突破奖(Fundamental Physics Prize),这项专门奖励基础物理学研究的奖项是全世界奖金最高的物理学奖,金额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两倍以上。在 2013 年,来自剑桥大学的霍金因为「发现了黑洞的霍金辐射,对于量子引力与早期宇宙的量子理论做出深澳贡献」而获得这个奖项。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这两位社会精英开始有了共同的目标。

milner_forbes.jpg

如果你以为「突破摄星」计划只是米尔纳这位风险投资家不切实际的个人梦想,那你就错了。事实上,米尔纳原本就是一位受严格的物理学训练出身的科学工作者,他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及俄罗斯科学院均从事的是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工作。然而,当他还在俄罗斯科学院读博士的时候,因为受到了俄罗斯著名人权活动家安德烈•萨哈罗夫(此君在 1975 年因为在苏联人权方面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影响,他放弃了在物理学方面的尝试,转而去美国读了商科,成为了大名鼎鼎的诺顿商学院历史上第一位获得 MBA 学位的非流亡苏联人。

在那之后,经过了二十年的商业投资经历,他成为了科技圈中最有影响力的投资人之一,Facebook、Twitter、Spotify、Groupon 以及小米和阿里巴巴都是他的代表作。

但是,在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时,米尔纳又回到了自己的专业领域,这一次,他想要带领人类进入太空。「整个人类的故事就是一个个伟大的飞跃」,米尔纳在 12 号的发布会上说道,「55 年前的今天,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今天,我们准备带领人类开始下一个伟大的飞跃——驶向广阔星辰。」

Breakthrough-Initiatives.jpg

(米尔纳和霍金)

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突破摄星」旨在研发出一台「纳米飞行器」——一台质量为克级的自动化太空探测器——并且通过光束把它推动到五分之一的光速。如果我们成功的话,这个飞掠任务将会在发射后二十年左右到达半人马座阿尔发星,并发送回来在那个星系中发现的行星的图片。

这是霍金在微博上发布的具体计划。他们能成功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扎克伯格也是与他们同行的伙伴。我们祝福他们可以完成这次挑战。

马斯克:殖民火星

在上周五,经历了过去的 4 次失败之后,马斯克旗下的 SpaceX 公司终于成功地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海上火箭回收实验。他们发射的「猎鹰 9 号」火箭在将第八艘正式版货运「龙(Dragon)」飞船运送前往国际空间站之后完成了对其第一级火箭的回收工作。

这也是 SpaceX 第二次成功完成火箭回收。上一次是在去年的 12 月,当时「猎鹰 9 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地面着陆场地完成了回收。但因为火箭发射方向的关系,相对来说海上回收才会是常态,因此这次的成功更具有指标性意义。

19889_1353462_633594.gif

对于成立于 2002 年的 SpaceX 来说,它有许多青史留名的成就:它用成本很小的火箭挑战了已被广泛接受的火箭制造方式;它成为了第一个在政府以外的、能成功地发射航天器进入预定轨道并成功返回的民营实体;从马斯克自己的想法中而生,它构想了一个补给国际空间站的方法,这个方法很快会被用来运送宇航员…

然而,关于 SpaceX,就像 GQ 所说的那样,他们「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从一开始,在第一次火箭发射之前,他们就有一个非常清晰、宏大而又理想化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殖民火星』。」

相比于米尔纳和霍金在物理空间上更为「遥远」的理想,马斯克的理想在地理距离上近了不少,毕竟火星同地球的距离相比半人马座阿尔发星系不知道要近到那里去了。然而,从技术上讲,马斯克的计划一点也不简单。

让火星能长期居住的一个可能的策略是去「将火星地球化」,比如去操控它的环境,让它的温度变高;还可以引入植物,将二氧化碳变成氧气等等…然而这些没有一个是容易的,为了快速实现这个目标,他甚至考虑过在火星上扔两个原子弹!

当然,我们离让火星变得像地球还很远,不过,最近的这次回收成功也算是让马斯克迈向火星的路又近了一步,毕竟它能节省不少发射火箭的成本。目前,大多数火箭发射后都被摧毁或遗失在宇宙空间,意味着每次发射都要建造全新的火箭。SpaceX 公司希望回收尽可能多的火箭部件尽可能地减少新火箭建造成本。猎鹰 9 号的造价为 6000 万美元,但燃料成本只有 20 万美元。SpaceX 公司总裁 Gwynne Shotwell 预计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可以降低大约 30%的发射成本。

1.jpg

(猎鹰 9 号火箭)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记者问马斯克「你会经常思考殖民火星的事儿吗?」

「我确实经常想这事儿」,他回答说,但就他为什么会这么急切,他有自己的解释,他认为到达那里的技术也许不会永久存在,我们很多人本能地会认为技术的进步永不停息,但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上却多次出现过辉煌过后的停滞,比如埃及人造了金字塔之后,或者是罗马帝国的多项发明之后,在这些文明出现之后,他们的后来者没能重现这些。所以,也许这里有一种自满和傲慢的假设是:我们的后人再也无法达到我们的成就。

所以,马斯克先生,中国有句古话:时间就像快速跳过缝隙的白马。请抓住你的大好时光吧!

想让所有人到太空旅行的贝佐斯

在去年的 11 月 24 日,由亚马逊 CEO 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创立的私营航天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宣布,他们发射的火箭飞行器 New Shepard 成功的在发射之后进行了着陆,并在之后可以继续回收使用,这创造了人类的历史。

虽然在那之后,马斯克在 Twitter 上表示,Blue Origin 的最高速度只有 3.72 马赫,而事实上,「进入太空只需要 3 马赫的速度,但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则需要 30 马赫的速度」。因此,在他看来,Blue Origin 这次仅仅做到了真正飞向太空、到达火星的十分之一。但不论怎么说,他的 SpaceX 还是在这方面落在了 Blue Origin 的后面。

blue-origin-2.jpg

在 2000 年的时候,贝佐斯创立了 Blue Origin。与马斯克野心勃勃地想要征服火星不同,贝佐斯对 Blue Origin 一贯的目标就是要把人类送进太空,让每一个人都能畅游太空。

当贝佐斯 5 岁的时候,他亲眼见证了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那一小步,这使得他从此有了进入太空的梦想,而这也是他建立 Blue Origin 的目标。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他在 Wired 的采访中做了以下解答:

「让一个公司总能够抓住那些显而易见的事。」对 Amazon 来说,它所要做到的就是增加选择、提高快递速度、降低价格;而对 Blue Origin 来说,那就是成本和安全。如果你真的想让每一个人都能进入太空,那你要做的就是去降低成本并且提高安全保障,而这就是 Blue Origin 的使命,也是我全情投入的地方。

在现在看来,如果你腰缠万贯,那你可能已经快要有机会飞上太空了。然而,对贝佐斯来说,太空旅行绝不能仅仅是为有钱人设计的奢侈游戏。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他将自己从 Amazon 中赚的一部分钱投入了 Blue Origin 中,但相比 Amazon,Blue Origin 知道这两年才逐渐有了起色,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但相比快递、智能手机等领域的进步对 Amazon 的帮助,Blue Origin 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目前的成本还是太高了」,贝佐斯说道,虽然他们已经实现了的可回收式火箭能够降低不少成本,但贝佐斯觉得现在的障碍是它还缺乏实践,「如果你需要找一个给你做手术的医生,我建议你找那个一周要做 20-25 次手术的那个人。」而他觉得太空旅游就是火箭进行实践的关键所在。

根据目前的规划,Blue Origin 计划在 2017 年将宇航员带入太空,而再下一年就是付费的普通用户。届时,他们能够用自己的 New Shepard 火箭将 6 名乘客带到太空的边缘,让他们在那里体验几分钟的失重状态。

所以,想要到太空转一圈的人们都来为贝佐斯加油吧,他也许就是那个能实现你梦想的人。

结语

一百多年前,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说了一句话,这句话经常被一些科技界大佬引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Keep your eyes on the stars, and your feet on the ground.)」。我想,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这些科技精英们总是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太空。

当人类逐渐开始了解宇宙之后,我们发现人类在宇宙中实在太渺小了!以至于人们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鸵鸟式的告诉自己宇宙与我无关、只关注眼前的一切;以及对地球上的一切感到沮丧、认为这一切与浩瀚的宇宙相比都毫无意义。但科技精英们之所以成为了科技精英,在于他们既关心地球上的一切,又会将目光望向更浩瀚无边的太空世界,因为这两者同样具有不同的魅力。

在宣布「突破摄星」计划的声明中,霍金说道:「地球是一个奇妙的地方,但它不会永远存在下去。或早或晚,我们都必须将目光投向广阔的星辰,而『突破摄星』计划也许就是我们这趟旅程的第一步。」

而我想,前 NASA AMES 研究中心主任 Pete Worden 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些科技精英们的终极理念:「现在到了开始星际旅程的时候了,但我们仍然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完成这一切。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