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王川:从没想过小米电视能速成

摘要

王川和他的小米电视团队眼里,不存在一个主角光环的小米,也不存在一个力不从心的小米。

王川没有站上过小米发布会的舞台,却可能是雷军的演讲里出现次数最多的小米员工。王川负责着小米更大的那块屏幕,从阅读软件多看做到小米盒子,然后又做了三代小米电视。

王川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我们向小米电视团队成员们问起这个问题时,他们给出了一个惊人一致的答案:王川是个「产品控」。

王川自己告诉我们,他曾经是索尼的铁杆粉丝,索尼出的每一款产品他都会第一时间买回家。后来他又变成了一个苹果的粉丝,从第一次见到代表着苹果初心的 Apple Ⅱ 开始直到现在。

Snip20160104_20_meitu_1.jpg王川曾经是索尼的铁杆粉丝

在王川的钱包里藏着一件稀罕的东西——苹果创始人之一 Wozniak 的名片。 2014 年1月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将 Woz 邀请到了中国,王川也借由那次机会见到了 Woz 的真身。Woz 是王川的偶像,每每提起这个名字总能唤起王川对科技产品和科技行业的很多回忆。那个时期的苹果是王川对科技产品和前沿技术的启蒙,是他心中「美好的事情」。

小米身上永远聚集着无数的眼光,有人把它当互联网最强音去供奉,也有人觉得它外表光鲜却内心空洞。可是在我们和「产品控」王川的交流中,我们没有听到被市场环境和出货指标压得呼吸困难的「悲情」,听到的是对产品恋物般的「执念」和妄想后不惜代价的「任性」。

在王川和他的小米电视团队眼里,不存在一个主角光环的小米,也不存在一个力不从心的小米,因为「才做了刚刚三年」。

也许从小米电视里,你可以看到一个性格更加真实和鲜明的小米。

匠人精神和自我感动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说法,索尼觉得做产品和做人是一样的,人要活得完整而体面,产品亦然。所以索尼的很多产品几乎没办法拆解,它们由内而外给人的感觉都是自律和自尊。

这一点上苹果也是如此,Apple Ⅱ 的主板上倾注了 Woz 对于电路的无限热爱,所有懂行的人见到 Apple Ⅱ 的主板都会「惊为天人」,这一点曾经遭到过乔布斯的不解和反对,以至于后来乔布斯在很多技术极客的眼里的形象就是一个「小白」。

苹果和索尼对产品细节的严格把控和对设计的坚定执着影响了王川,也深深影响了小米电视。于是,在产品上整天和自己较劲成了王川和他的团队最痛苦也最快乐的事。

王川会常常把小米电视的零部件拿在手中仔细端详,然后透露着「恋物」的表情喃喃说到:「我们对内部的要求是消费者看不到的地方也要照着奢侈品去做。」

如果把一块小米电视 3 的主板放在你面前,你的第一感觉很有可能是「规规矩矩」。小米把元器件的排布设计得整整齐齐,你甚至可以在主板上清晰的划分纵横。

bd19d62ejw1ezhtjy8a4pj21hc0u0h7i_meitu_6.jpg

小米电视 3 上到处都是王川一聊起来就会「停不下来」的细节。你可能很难想象,王川在面对它们的时候会很「没有礼貌」,因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产品时王川几乎没有和客人的眼神交流,目光全部停留在产品上了。

比如,乍看之下小米电视 3 的边框很像是两片金属粘贴起来的,但它其实是一整块金属,用 CNC 加工出了层次和表面的纹路。小米还选择了双色阳极氧化,一种比别人更贵更费时的工艺。

再比如小米电视的电源,它不是我们常能见到的电视电源的样子,而是一个更扁的造型。小米花了五十万专门定制了这个插头,目的是为了帮用户缩短电视和墙壁的间距。插头来自与苹果供应商的合作,小米还选择了内外两次注塑的工艺。在电视机厂商里还没有人这样和一个插头较劲过。

bd19d62ejw1eu3hqi3bm2j21hc0u0neh_meitu_1.jpg

仔细回想,王川的「情话」在手机行业我们已经听过几次了,比如黄章的魅族和老罗的锤子。那是一种沉浸在自己产品思维里无法自拔的如痴如醉,是一种产品细节充满整个世界的「自 High」。

如果你也是个对细节无法割舍的「产品控」,小米电视上透露出的种种应该能让你感受到一些匠人的精神。但小米自己可能也已经发现了,「工匠」是这个时代最难被理解的一群人。

小米官方常常鼓励用户拆机对比,但是真的那么做的消费者一定寥寥无几。看不见的地方对消费者来说确实没什么实用价值,他们的购买决策来自于自己对产品最表面最直观的那些认知。消费电子这个行业实在太发达了,发达到对很多事情消费者都变得不再轻易相信。

在那样的层面和产品较劲,它更像是小米电视的团队被老索尼和苹果常年感化之后的一种强迫症。小米电视对「产品力」有着一种坚定的信仰,它会感动很多「同类」,但不一定会被「大众」消费。

用户不该只为智能的噱头买单

在小米电视的办公楼里,有一间屋子摆满了 Bose 和 Sonos 的音响,那是一个盲听体验的测试室。王川最喜欢带领着大家坐在一对音响前面,在各种风格的歌曲间切换,在各个没有被告知品牌的音响间切换,然后请每一个听众逐一做点评。

最后王川总会略带调侃和傲娇的语气说:「大家去选最喜欢的,我们和 Bose 最贵的那一套基本上是一半一半。」

把小米电视 3 主机音响对标的对象设定为了 Bose,因为小米请来了拥有 24 年音响设计经验的王富裕。王富裕之前是飞利浦家庭音响声学架构的负责人,所以如果只是比普通电视「响」一点,对他来说是绝对不够的。

Snip20160104_23.png

小米电视 3 上采用了「分体式」设计。电视机「分体式」的设计其实早在两年前就引起过一些讨论,只是后来一直没有被真正尝试。王川在这一点上颇为坦诚:「分体不是一种创新,只是我们对产品有了一些思考后觉得应该那样。」

小米把电视做成「分体式」,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小米电视 3 的尺寸。不论是多大尺寸的电视,最大的成本都在于屏幕。对于一台 60 吋甚至是 70 吋的大电视来说,如果为了体验的提升而整机更换升级,代价显然太大了。分体的设计可以让用户保留最贵的核心部件屏幕,通过更换一个几百元的主机而得到全新的体验。

从王川开始做小米电视的时候,小米电视就扮演着行业传统挑战者的角色。在王川眼里,「传统电视」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因为传统厂商对太多东西「视而不见」了。

愿意花钱就可以用上更高级的材料,但是没有人需要;供应链上有更好的工艺,但是没人愿意选择;总有更加简洁优雅的设计方案,但是优先级总被排在很靠后的位置;明明可以通过主机升级获得全新的体验,但不能卖出一块新屏幕无异于本末倒置。当王川和小米决定开始做电视,上面的一切都让他们跃跃欲试。

在小米电视办公楼里我们偶遇了一个老面孔,他是一位某传统电视厂商的前高管,也是在中国最早尝试互联网电视的人之一。他跟极客公园分享了一些在传统电视厂商里做互联网电视的经历,原来麻烦和困难从出发点就存在了。

传统电视厂商做互联网电视的目的是为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因为「智能」和「联网」是不错的溢价理由。在一台普通的电视里加入安卓系统,加入 WIFI 芯片,它立马就变成了一台完全不一样又高档得多的全新产品。这个过程中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体验是不被重视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在这个基础上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不能让电视本身卖出更高的价钱。

在这一切之前,六大传统电视机厂商在中国市场过得安稳且舒适。大家都习惯了那一套固有的产品策略和市场环境,然后在很有限的范围内竞争。蛋糕就是那么大,蛋糕也几乎只属于他们。但这些厂商里的牛人们却在智能终端的浪潮里越来越难受,他们有太多想做也能做的创新尝试,却都成了「不被需要」。

「做电视这件事我太了解了」,这句话是这群资深工程师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对于电视机这个产品的认识已经深入骨髓,哪些地方可以有所突破哪些地方可以尝试创新他们其实一清二楚。

当一个「产品控」王川遇上了一群「产品控」,当一个充满互联网「开放」气息的公司给了这群人足够的空间和资源,他们大胆的样子犹如突然卸掉盔甲然后在旷野里起舞转圈。

bd19d62ejw1eu3j4k9rryj21hc0u0b29_meitu_2.jpg

这群人痴迷于对产品的打磨,却不是很在意产品在市场的表现。在价值观上的「不传统」帮小米迅速吸引来了一群有能力又有企图的人,但当「不传统」面对市场时,大家就不能像折腾产品时那么自由开心了。

小米电视到现在还没有过线下广告的投放,也没有营销推广的预算,更没有传统渠道的布局。一方面是因为小米天生觉得渠道的效率很低下,另一方面是小米电视确实没有可以用来烧的资本。更让人觉得「意外」的是,小米电视居然还不曾有过一场属于自己的发布会,每一次都是搭手机或其它产品的顺风车一起发布。

2015 年全年小米电视的出货量是 100 万台,双十一当天的销量是 6.6 万台。对于一个互联网电视新厂商来说,这个数字可以算是不错的表现,但是它还远远不能让小米电视像小米手机一样成为「第一」。 

电视机是一个极其传统的硬件,想要让消费者光看图片就购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如果没有和渠道的亲近,纯粹依靠互联网的力量,小米电视就没有办法在消费者可及之处和他们发生接触。虽然传统的销售场景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这种形式的「必要」是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的。

小米在这方面显得「太不传统」了,虽然市场表现可以进入第一梯队,但还是显得「不够」。同样的事情其实在手机行业早已发生。今年几个手机厂商爆发增长的最大原因,就是渠道的投入布局。双十一手机销售乱战背后,我们也已经看到了新品牌纷纷选择渠道下沉。

对互联网的信仰让小米从一开始就把效率放在了最核心的位置,最初从软件出发的产品策略利用这样的高效获得了最早一批的忠实用户。不过,当产业换到硬件时,对产品力量的自信需要一个合适的承载,这一点是互联网力量很难颠覆的。

不可以亏钱的小米电视

王川是雷军觉得可以闭着眼睛投资的那种人,所以王川想带头做什么产品雷军都会同意。但当王川决定在小米做电视机时,雷军提了一个很不「小米」的要求——不可以亏钱。

「你买了我们的手机,用着发现不错,等你需要路由器的时候也许就也会买个小米的试试。路由器依然用着感觉挺好,等家里换电视的时候可能就会首先考虑小米了」,这是王川心中小米的产品渗透进人们生活中原本应该采用的方式。

有趣的是,小米手机遇上了人口福利和产业变革,于是它像有火箭助推一般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雷军把它称作「风口的猪」。

在过去的四年里,小米手机做到了国内市场出货量第一。在成为「领头」的那一个以后,虽然小米自己依然抱持着创业公司的心态,但身后几个千万级出货量的小伙伴紧追猛赶,让他一刻不得安宁。我们越来越难在小米的手机上看到脱离对手和市场的自由,它们越来越像为了生存和攻防的工具。

从极客公园与小米内部的沟通里我们发现,小米把手机的成绩看作是一种奇迹。它在一个时间段里高速增长,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放慢脚步。而在小米看来理性的成长方式,似乎更应该是像小米电视这般。

bd19d62ejw1esyvaat9q4j21hc0u0h4d_meitu_7.jpg王川、陈彤和雷军

雷军很早就向外界明确了一点,小米自己只做三个硬件产品——手机、电视和路由器。对于电视这个核心业务,王川其实从没想过它能速成。

「我们和外界想的完全相反」,王川常会说,希望小米电视坚持现在的这些东西,「十年」后再看究竟能做到什么样子。对待时间是这样的态度,这和大家普遍看到的「狂奔」中的小米是不同的。

早在两年前,小米电视的办公楼里就出现过机身厚度不到 4mm 的小米电视原型机。起初王川也很兴奋,在拿到 LG 的超薄屏幕后第一时间就给雷军做演示。但最终它没能成为面向消费者的产品,王川忍痛放弃了「全球最薄」,因为屏幕品控达不到他们的要求。

因为自己在行业里的位置,在手机上小米已经很难做到任性了。但是,在其它产品上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曾经小米的性格,有些任性有些不计得失。

在开发小米电视音响系统的过程中,小米电视的团队在这方面得到了很多细小有趣的收获,比如发布不久的小米蓝牙音箱。这个蓝牙音箱,让雷军足足干等了一年半。这一年半里音箱的外观基本没发生变化,它还拿到了今年的日本优良设计奖。时间的一推再推只是因为蓝牙模块连接的稳定性没能达到小米的要求,虽然雷军迫切的希望产品赶紧上市,但关于这种品质上的问题雷军和王川都无力反驳。

bd19d62ejw1ewb77yp4cyj21hc0u04qq_meitu_2.jpg拖了一年半才上市的小米蓝牙音箱

小米在今年推出了自家的插线板,这个周边产品的诞生过程颇为荒诞。雷军自己发现在市面上找不到他用着顺心的插线板,于是决定投入千万巨资生产小米自己的插线板。大家可能都觉得这样的小米有些胡闹有些无厘头,奈何消费者对产品接受度很高,月出货量一下子就突破了百万个。

王川觉得,进入一个新的硬件领域,带着对产品的美好向往和自己较劲,那是小米。而在摸索产业链规律的初期迷失,在适应游戏规则的过程中一步步艰难前行,也是小米。

王川很坦诚的说:「第一代小米电视确实存在一些在不同气候环境里机身出现弯曲的情况,因为那时我们对材料和工艺的控制还很初级。」这是一个新的硬件厂商一定会遇到的难题,小米也一样绕不过去。

但是,经历过三代产品好几款电视之后,小米开始尝试最难的工艺,并且已经可以和三星索尼的供应商讨价还价了。小米曾经给一家索尼的边框供应商报出了一个腰斩的价格,在对方几乎傻眼的时候小米给出了一句承诺「我们能把金属边框做成 48 英寸以上电视的标配」。

61aff1a6jw1eu981lu6xhj218g0p0wno_meitu_5.jpg王川在线下体验活动中讲解演示

在王川的眼里,如果小米有一天走下坡路了,那一定是小米的产品失去了消费者的喜爱。而如果小米电视的团队能一直坚持对产品的「执着」,这样寂寞痛苦并快乐着坚持到十年以后,当有一天他们可以面对全世界的消费者时,他们会像以前的日本产品现在的美国产品进入中国时一样,如入无人之境。

对产品的执着是难得的,这让小米电视拥有了比「传统」更强的产品力量。但产品是需要被感知和理解的,这一点上小米电视遇到了一些自己所在市场的「不理解」。也许以小米独特的成长路径和自身的性格,没有什么外界的力量能「催熟」他。他只能在一个更久的时间里,自己想明白自己。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