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导演诺兰为什么不拍数字电影,也不拍 3D

摘要

他不是一个反科技者,他只是无法舍弃在采用新技术时被牺牲掉的那些迷人的老东西。

今年 44 岁的电影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绝对是这个行业的异类,他坚持用胶片拍摄,不喜欢 3D,极少使用 CG 技术,也拍出了《蝙蝠侠》这种气势恢宏的英雄片,以及正在上映的科幻片《星际穿越》。

在影迷眼中他是神一样的存在,因为他用电影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走出现实,甚至走出大脑的梦境。他另一个标志性身份则是对胶片的坚持和对目前电影行业数字化的抨击。

「胶片是捕捉以及放映图像的最佳方式。就是这么回事,没什么好说的。这基于我作为一名电影制作者的评估。」诺兰曾在 The Hollywood Reporter's 的采访中表示。

与此同时,整个电影行业正在不可避免地迅速数字化中。今年上半年,派拉蒙影片公司宣布决定以后不再发行胶片电影,于是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者《华尔街之狼》成了第一部全数字格式发行的电影。很多电影院都已经全面数字化,很久不放映胶片电影。去年,富士关闭了胶片生产部门,柯达现在是唯一一家能生产这种早期电影胶片的公司了,这家公司也面临破产边缘。

这么做主要出于经济效益上的考虑。在胶片时代,六大厂商每年要花 85 亿美金在电影胶片的拷贝上,另外还有 45 亿美金的运输费用。数字化之后,这方面的成本大幅下降。

然而在诺兰看来,这种转变极为危险,他担心如果 35mm 胶片死了,电影如何被制作的黄金标准也会消失,电影将不再是电影。

他致力于将观影变成一场真正的梦境,让观众在其中探索。他认为数字化正在模糊电影本身该有的含义。

「我们到底是拍电影,还是拍视频的?」每次提到拍数字电影的时候,诺兰就会反问这个问题。他觉得现在这个行业鼓励导演购买数字摄像机就说服大家去跟买 iPod 一样。

在数字技术面前,胶片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人们太容易忘记 35mm 的美与力量了」,诺兰说,「我并不排斥任何科技创新,但新技术总得比旧技术好才行,现在没有一项数字电影技术能超出 35mm」。

大部分人很少会注意到胶片与数字影像间的差别,诺兰一眼就能看出来。

根据英国《卫报》的文章,在制作《星际穿越》后期,诺兰花大量时间坐在洗印室中,比较面前的两组投影画面。左边是电影的 IMAX 70mm 版——也就是原始拍摄格式——右边是将在大多数电影院放映的数字版。这两个版本作为彼此的镜像而显示,因此任何轻微的光度失配都可被检测和消除。

影像过到海瑟薇身处落日时分陌生星球的镜头时,诺兰对调色师说,「能退回到医院现场,做整个镜头组的分屏对比吗?我觉得看着过亮一度了。」调色师当时觉得没什么问题,诺兰有点生气地嘲讽了他一番,回去之后调色师重新分析了光输出数据,发现确实亮了一度。诺兰是对的。

「这就是为何我更喜欢胶片而不是数字,」诺兰对《卫报》记者说。「这是你创建,你所商定的物理对象。这版胶片被我从这里带到纽约,在纽约的不同投影仪上放映,如果它看起来太蓝,我就知道投影仪的镜头,灯泡或者其他部分有问题。这类控制在数字领域是不可能的。」

作为造梦者的导演,他追求最完美的观影体验。他所做的努力不只是选用他认为最好的捕捉和放映技术,还包括各种技术细节。在《星际穿越》上映之前,他专门跑到电影院里优化每个影院的电影放映效果。

他极少用CG 技术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拍摄《星际穿越》时,他建造了太空穿梭机的内部空间,并在窗户外面放上了真实图像,这样演员就能看到影片角色看到的东西。他说,「我想用摄影师能直接拍下尽可能多的画面,相较于对着一块绿色屏幕拍,这么拍的质量显然好很多。」

在这个正飞速数字化的世界里,他对真实有自己的固执见解。他就是这么活着的。

在《星际穿越》开拍前一年,诺兰给作曲家汉斯·齐默寄了一封信,里面是打字机打出来的一则关于父子的寓言,汉斯·齐默花一天时间写好曲子,致电诺兰是否需要把录音发过来,诺兰却坚持要开车过去亲耳旁听。

当大部分人都毫不犹豫地因为新科技所带来的便捷性舍弃旧时代的一些无法数字化的「真实」时,诺兰显然是一个不辞辛苦的老派者。他不是一个反科技者,他只是无法舍弃在采用新技术时被牺牲掉的那些迷人的老东西。说到底,我们被电影打动,不是因为它所使用的技术,而是其中那些关于我们作为人所感受和经历的各种「真实」。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