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vine 自公布用户突破 4000 万就销声了?

摘要

一般而言,用户活跃度会随着新增用户的增加而上升,但是有的产品在新增用户到了一个临界点时,会出现用户活跃度停滞不前甚至不升反降的局面,在经历一个周期后又迅速拉升。

2013 年 8 月 21 日,国外著名短视频应用 Vine 宣布用户数突破 4000万,距离其上一次公布 1300 万的时间仅仅相差 2 个月,距离其 1 月 24 正式上线 iOS 应用商店才不到 7 个月。而自从跨入 2014 年,就再也没有看到 vine 宣布任何用户数据了。   

为什么?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直至今日在同事的小讨论会上,再度提出,老大给予了一个非常令人幡然醒悟的点拨:一般而言,用户活跃度会随着新增用户的增加而上升,但是有的产品在新增用户到了一个临界点时,会出现用户活跃度停滞不前甚至不升反降的局面,在经历一个周期后又迅速拉升。套用经济学的一个名词“中等收入陷阱”,我把它称之为“中等活跃陷阱”,这样的情况往往在依赖用户原创生产的产品中尤为普遍。   

如果用一个曲线来描述,就是下面这个样子,而一般非严重依赖 ugc 类的产品的活跃用户增长曲线更偏向于 1 类型。

为什么会出现中等活跃陷阱?我们其实可以借用杰弗里·摩尔的“新摩尔定律”来解释,他在《跨越鸿沟》一书中讲到,高科技企业的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能否顺利跨越鸿沟并进入主流市场,成功赢得实用主义者的支持,就决定了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成败。Vine 虽然算不了什么高科技产品,但是它是一个对于普通大众用户而言,生产和制作内容门槛极其之高,因此,对于成立还不到 2 年的产品而言,真正在创造的用户极其少数,2013 年 vine 公布用户数突破 4000 万之后就不再发声,很有可能是依然停留在早期采用者阶段,与大众市场阶段的这段鸿沟尚未驶过。

我们再看唱吧和啪啪的数据,2013 年 10 月 11 日,唱吧宣布用户过亿,之后也就没有用户相关的数据公布。同样的,啪啪,2013 年 8 月 26 日宣布用户超过 2000 万,之后也没有相关数据公布。关于活跃用户数据,唱吧曾在过亿时公开月活跃用户达到了 3500万,之后也没有相关数据,据说日活跃只有几百万,严格来讲,日活没有过千万的产品算不上是一个大众市场型产品,与之相反,像新闻资讯类的产品,上亿的总量日活千万应该不成问题。与 vine 相比,唱吧也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完全原创,它毕竟还是有现成的歌曲可以去模仿。

微博产品,相信在发展早期,也是同样经历过“中等活跃陷阱”这个阶段,经历过若干几次大的新闻社会事件,使得用户一下从百万级别涌向千万级别,以至于几乎人人都在玩微博。

是否能够跨越鸿沟,尽早摆脱“中等活跃陷阱”的阶段,对于开发者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开发者需要决定的是这个产品到底是媒体属性定位还是社交属性定位。倘若是前者,那么就对站在金字塔创造顶尖的那部分用户提出更高的内容要求;倘若是社交,那么就要想尽办法降低创作门槛以及夯实关系链基础。当然有的时候外部环境的突然改变也会促使产品尽快越过这一鸿沟,比如网络环境的改善和流量资费的下降等等。

关于“中等活跃陷阱”,我的研究和解答肯定是非常不够充分的,有对此问题感兴趣或者有研究的朋友,非常期待和你一起交流(个人微信号:309518196)。

头图来自:vanwestmedia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