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美好的同志社交究竟有多大前景?

摘要

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同志移动社交似乎开辟了向一片蓝海的开拓之路,但是对同志群体的高度垂直的同志社交真的有很美好的前景吗?

以前不知在哪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在移动互联网里面,最赚钱的是「3G」:Girl(热衷消费购物的女人,以及追逐女孩的男性)、Game(游戏,其吸金能力自不必说)、Gamble(赌博)。前两者在中国早已满大街都是,不过由于赌博属于非法,于是「3G」中的第三个被换成了「Gay」。

上面可能更多是一个玩笑话,不过面向同志人群这一高度垂直群体的移动社交应用的确成为了受到高度关注的领域。今年上半年,定位于同志社交的移动应用 ZANK(赞客)和 Blued 先后获得了天使投资。移动互联网真的会带来一波耀眼的「Gay」经济吗?

中国同志的过去和现在

其实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人们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反而是超乎现代人想象的宽容。反映同性恋取向的词语「龙阳之好」「断袖之癖」的主人公分别是战国时期的魏王和西汉哀帝。连帝王都能够这样「公开出柜」,可见那时对于同志群体还是持非常宽容的态度。

然而到了近现代以后,同性恋似乎成了一个不怎么光彩、甚至代表病态的名词。早在 1957 年中国的有关司法解释还明确规定同性恋构成流氓罪。直到 2001 年 4 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才把「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单中删除,实现了同性恋非病理化,而此前同性恋被归类为性变态。

虽然同性恋在法理和病理上已经去污名化,但是这个群体在争取获得社会普遍认同的过程中依然困难重重,尤其很多父母对自己子女是同志的事实无法接受;政府对于同志群体的利益诉求多持暧昧不清的态度,没有加强对公众的认知教育,同志多依靠 NGO(非政府组织)、NPO(非营利组织)等机构组织进行宣传,力量有限;此外,同志群体的媒体形象也趋于娱乐化,人们更多时候会用一些调侃的词汇来形容,比如现在在各种场合都很容易看到的「搞基」。

互联网为同志带来了什么

教育大众

如果说国内的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对于同性恋相关信息不够关注的话,那么互联网的到来可以说为同志向社会介绍自己打开了一扇大门。创立于 1999 年的爱白网属于国内首批专注于同志知识传播的网站。爱白目前专注于同志资讯、文化、教育和法律四个工作方向,通过创造和推广有价值的知识产品,进而达到对社会产生影响的目标。同时也为中国的其他同志运动组织提供资料、技术、能力建设等服务。其它还有创立于 2000 年与爱白网定位相似的淡蓝网。它们成为了同志群体以及社会大众获取同性恋相关资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

发现同志

其实知识的普及更多是面向社会大众的需求,对于同志本身来说,如何发现其他同志,以及找到志趣相投的伴侣才是最主要的需求,专注于同志交友的垂直社交网站也因此应运而生。其中比较知名的是淡蓝旗下的 BF99 和 成立于 2010 年的飞赞网,它们使得同志有了能够专注于同性社交的平台,让同志之间的交流变得简单易行。而其移动端应用 Blued 和 ZANK 基于地理位置的发现功能,使得找出自己身边的同志以及进一步的线下交往成为现实。

组织活动,发起公益

由于国内对于自由集会和结社的严格管控,以及同志人群的分散居住,同性恋群体组织线下活动时往往有诸多不便。然而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社交网络的出现使得一些同志聚会的组织和宣传变得更加简单,而上面提到的各家同志网站本身就是是各类同志主题的活动、聚会和论坛的组织者。同时,这些网站还成为了诸多同性恋公益组织的重要发起者和参与者,像爱白网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到了各种公益事业上,它也获得了诸多基金会的支持。

微软Outlook.com宣传片 支持同志婚姻

同志社交难有好前景

社交网络对垂直社交的消解

如果不是资本市场的介入,可能同志网站受到的关注和支持远没有这样多。在电脑报的一篇报道中,淡蓝网创始人耿乐也承认了今年之前并未收到资本市场青睐,网站面临着生存压力。

对同志移动社交来说,它们满足的主要是同志群体的「发现」需求。但是作为普罗大众中的一员,同志也有异性交友、兴趣分享等与异性恋者同样的生活需求,而这是垂直定位的同志社交所欠缺的地方。在新浪微博、人人网、QQ 空间等社交网络中,用户早已能够在其个人资料中设置自己的性取向。而社交网络的群组功能也可以轻松形成同志群体自己的圈子。更为重要的是,面向所有人的社交网络更有助于同志群体与社会大众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互动,加深普通人对同志的了解和理解。

与同性恋公益的初衷相违背

如果问各种同志或 LGBT 公益组织不断寻求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其实是其反面——不再被「关注」。同志群体所诉求的平等对待、公众认同等等,最终就是要让同性恋者能够完全地融入社会,不会被别人特殊关注:同性情侣在路上牵手不被报以惊异的目光,电视广告的家庭形象也可以由一对同性者来扮演。

然而同志社交其实是再次将同志这一群体隔离出来,使他们再度只在小圈子里交流和活动,与社会大众渐行渐远。这就像很多同志的线下活动绝大部分的参与者只是同志本身,这其实对公众的认知过程造成了阻碍,与同性恋群体的终极诉求是背道而驰的。

同志移动社交的概念也许只是「眼球经济」的一种体现,试想如果社会完全正常看待同志以后,垂直的同志社交还有多大的存在价值呢?

此前极客公园曾撰文介绍过国内知名的同志网站和应用,在文章下面有一位「基友」的留言可能是来自同志用户的切身体验:

做为基友说几句:1)软件只是方式,人放开才是重点。2)社交网络给了一种介质,但只是介质。3)如果人nice,那用微信和陌陌也一样能找到基友,豆瓣就更不用说了。4)文中提到的一些用过一些没用过,没用过的不做评价,用过的感觉效果一般,人群固定。

另,关于本文作者的取向,也欢迎读者来猜一猜。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