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印象笔记(上):看大象如何跳舞

摘要

印象笔记这头大象缘何无惧中国市场不适合硅谷互联网公司的魔咒?推出“我的印象笔记”帐号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思考?大象在硬件方面又有怎样的想法?

当 Evernote 化身成印象笔记后,虽然一些本地化的举措引起了异议,但印象笔记一年来的成就也取得多方瞩目。这只大象缘何无惧中国市场不适合硅谷互联网公司的魔咒?落地本土后的大象又如何保持原有的气质?又是如何处理本地化和全球化间的关系?中国的团队如何和国际团队协作?

带着对这头大象的好奇,极客公园采访了印象笔记中国区总经理谷懿,一窥大象是如何跳舞的。

窥视大象跳舞

专业技术出身的大象

无论是在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云笔记都已经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但谷懿告诉极客公园,印象笔记会更多的思考用户的需求和体验,而不是其他。这样的自信,除了用户驱动的企业文化外,更多的来自对自身技术实力的信赖。

领先的图像识别技术

我们最早的创业团队是做 Apple Newton 的那一帮科学家们。

尽管 Evernote 最近庆祝其 5 周年的生日意味着把自己的诞生日定在 2008 年 6 月首次公测的日子,但 Evernote 作为一家致力于辅助大脑记忆的公司确是成立于 2005 年,其联合创始人 Stepan Pachikov 参与到 Apple 的早期平板 Apple Newton 提供手写识别技术研发中。

虽然 Apple Newton 并没有获得市场成功,但 Stepan Pachikov 随后一直从事光学字符识别和手写文字识别等技术方面的研发。在 2004 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名为 EverNote 的 Windows 版笔记应用出现,但当 Stepan Pachikov 和他的研发团队创建 Evernote 公司时,他们仍然没有基于自己技术的合适产品和商业模式。正好同样抱着想尝试“辅助记忆”产品的 Phil Libin 于 2007 年加入 Evernote,最终确定了今天 Evernote 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

谷懿相信 Evernote 在图像识别领域的技术积累优势在世界上都不可超越,而走向全球化后的 Evernote 对多语言的识别能力变得更强。在第 27 期极客活动上,Evernote 的几位 VP 就讲述过 Evernote 处理本地化语言的方式

有着强大的技术团队支持和对本地用户的重视,Evernote 以印象笔记的身份进入中国后,并不特别担心本土竞争。

不以本地化为目的的本地化

位于中国的印象笔记团队和 Evernote 在全球各地的团队一样,都承担着为 Evernote 面向全球的用户群开发的使命。印象笔记团队成立一年来主要负责搜集中国区用户反馈、产品本地化运维、开发合作,并没有独立的产品团队。但他们也会提交产品建议,比如仅在 WiFi 状态下同步的功能就是中国团队建议的。

本地化的初衷

虽然许多产品有中国版和国际版的区别,但印象笔记除去帐号体系,并不存在显著的功能差异,即使分享功能的差异也在逐步缩小。谷懿告诉我们分享功能的削弱只是为了防止印象笔记被媒体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谷懿强调她并不认为中国用户和国际用户有什么不同,只要重视用户反馈,刻意的本地化没有必要。

不过今年印象笔记也开始一些本地化的创新,比如分别推出针对新浪微博和微信的“我的印象笔记”公共帐号。毕竟微博、微信都有着在中国用户群中不可小视的渠道力量。

“我的印象笔记”微信版,通过公共帐号保存

推出“我的印象笔记”帐号的背后

在中国,微博的地位是和在美国 Twitter 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微博在中国并不相当于补充的媒体,很多时候可能会变成主流的媒体。

Evernote 之前就有针对 Twitter 的 @myEN 帐号用于将推文保存到 Evernote 中,但这个功能并没有获得足够的使用率。谷懿告诉极客公园,当中国团队提出针对新浪微博推出这样的功能时,并未获得美国的产品经理认可。但最终还是说服了他们,理由是中国特殊的环境导致新浪微博的媒体属性比 Twitter 更强。

新浪微博作为互联网自由与平等精神的新媒体代表,足以让保守的新闻体制自惭形秽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也同样使其像微博一样成为原创信息的新渠道。除去这些新媒体平台上谣言与真相、进步与封建的交锋,微博和微信更是人们记录生活的平台。

无论是你看到的好文章,还是你自己和重要的人的聊天对话、自己的鸡汤感悟,都可以通过“我的印象笔记”保存到你的印象笔记帐号中。这个功能其实和印象笔记许可其他应用的接入的开放平台一样,表明印象笔记不仅仅是一款单一的笔记类产品,它是印象笔记作为“大脑”的形象展示。

“我的印象笔记”微博版,@我的印象笔记 帐号即可

不只是笔记本的大象

人们总喜欢把一些有记笔记功能的应用和 Evernote 比,但实际上 Evernote 更确切的产品形态应该是储存“用户重要信息”的个人数据中心。这也是 Evernote 不断宣传的“大脑”概念的具体表述。

什么才是“大脑”?

人们的大脑不只是做笔记,除非你是在应试教育制度下长大。正常人的大脑除了记录外,更多的是整理,包括分类、联想、检索等。这也是真正的笔记类产品和CatchGoogle Keep 等便签类产品的区别。

Evernote 通过标签、地点,以及强大的搜索和关联笔记,都可以看作对大脑整理信息功能的模拟。但人类的大脑同样可以接受来自各种渠道、各种形式的信息,所以 Evernote 从一开始就开放 API,和一些开发伙伴合作。而后期的 Trunk应用商店和 Devcup 编程马拉松大赛,以及加速器计划等都是为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到 Evernote 的平台中来,一同来延伸 Evernote 这个大脑的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Evernote 旗下的其他产品,更多的可以看作向开发者展示 Evernote 平台的可拓展性,提供的一个创意思路。

可穿戴和硬件复兴带来的新思路

一件可以记录空气质量、体温、心率的 T恤

由于印象笔记在国内推出百宝箱的时间较短,入驻的应用大多资讯阅读为主。但国外 Evernote Trunk 内应用形式丰富,还出现了一些健身类应用。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硬件复兴时代的到来,更多的数据类别可以被记录,人们也会衍生出新的存储数据需求,这也会使印象笔记现有功能进一步拓展。

我们和谷懿就此聊到了穿戴式计算和硬件复兴这些新趋势会如何和印象笔记的未来相结合。如果说 Evernote 目前合作的打印扫描设备以及像 Moleskine 纸质笔记本的软硬合作形式还比较传统(这年头,谁还需要纸质笔记本?),那么与一些健身手环这样的穿戴式计算设备合作,将用户的健身、健康、睡眠的数据导入印象笔记中,到是令人期待的方向。

硬件复兴的实质是软件服务的革新,开放的平台是其常见的商业模式。可见 Evernote 早在硬件浪潮到来之前,就已经构建好可以为之服务的平台,无论今后流行什么样的硬件产品,只要能产生对用户而言重要的信息数据,都可以接入其中。

此外,Evernote 一直坚持免费增值的盈利模式,即只向重度需求的用户收费。而更多应用和设备的接入,意味着用户会更容易对印象笔记产生依赖。所以更丰富的平台内容,更容易培养出付费用户。这就是“百年创业者”的商业经。

大象如何工作

好吧,文章写道这里就结束了。至于这个小标题,它只是下集预告。也许你早就注意到这只是上篇,你真的指望可以看到关于印象笔记团队如何协作工作的内容吗?还是等下篇吧......

不过如果你还没走开,就先上个泄密版。印象笔记团队都是印象笔记的重度用户,但他们也有需要用到 Evernote 的时候。比如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还是看下篇吧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